我的前半生我也来讲讲
一早起来看微信,有位朋友说:“热烈庆祝公众号我的前半生作文竞赛圆满落幕”,看之哑然。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各种公众号都在写《我的前半生》。电视剧我很少看,但当今各种热播剧的宣传攻势实在太猛烈,有时不看也得看,你逃不过去。电视、网络、移动端……更要命的是人的话题,如果不谈谈这部剧,很多场合你根本插不进去嘴。“哎,我说那个子君……”“纸巾?餐巾纸是伐?我自己带了绢头……”这不鸡同鸭讲嘛。
《我的前半生》,不看你就OUT啦!
最早看到电视剧的宣传,《我的前半生》?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听说还有陈道明出演,我还当真了。因为陈道明当年确实演过一部以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为蓝本创作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八十年代的作品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是满口福建官话的陈陈宝琛,蓝天野扮演的载沣,以及牛星丽扮演的老太监一遍一遍地教溥仪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988年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末代皇帝》
不过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陈道明还不是男神,他还没有演《围城》,也没有演那么多事业成功的成熟男性,电视里也还没有利郎西服或者七匹狼等高端商务品牌衬托他沧桑的背影,只是不知道记者采访他时,他会不会请记者一道坐在地上说戏。那时的陈道明,还是青涩的。
待我看到《我的前半生》电视剧里的陈道明时,他是四川北路一家日式料理的小老板,一以贯之的表演,标志性的。人家说了,“浑身都是戏”,他是大陆的梁朝伟,人往那儿一站就行了,师奶杀手
如果由我来想一个贴心的餐馆老板的形象,我会选择这部戏里的这个角色:《茶馆》里的王利发,但是看到这张照片,我自己都产生了怀疑,这个年龄、这种扮相,顶多出现在星尚频道的《美食大搜索》里,城乡结合部的老面馆,两点半起床自己烧浇头,日本料理……还是算了吧
电视剧虽然没怎么看,剧里几位主人公的名字倒是很晓得了。子君,俊生,贺涵,唐晶……对应的是马伊琍、雷佳音、靳东、袁泉……都是著名演员。就是那个“唐晶”,名字有点怪,我很难想象一个上海人会叫“唐晶”,真是那样的话,她的外号应该是在名字后面加一个“片”字,爆破音。好在都是国语对白,无所谓。唐晶的名字不去说了,子君和俊生名字的由来,那就不得了了。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香港作家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那部小说的主人公叫子君和涓生。而原是上海宁波人的亦舒小姐,创作这部小说时心心念念的,是向鲁迅先生致敬,鲁迅小说《伤逝》的主人公,就叫子君和涓生。
虽然用了鲁迅小说里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但《我的前半生》和《伤逝》应该半毛钱关系没有
1981年水华导演的电影《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形象,涓生是王心刚扮演的。看这部电影时我只有9岁,王大师脸上的皱纹和粉彩仍然吓到了我,以至于我完全忽略了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林盈,昙花一现的好演员
我读书的时代怎么可能读过亦舒的作品呢?亦舒、琼瑶、张小娴、岑凯伦……那是女同学趋之若鹜的。男生桌子底下藏着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是西村寿行、大薮春彦,还有全庸、金康、吉龙……
亦舒的小说很有名,可惜一部也没有读过,所以她的很多名言,我也说不上来,比如“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或者“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之类,都是从鸡汤里看来的,想想写得还蛮好的
亦舒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挺多,张曼玉钟楚红主演的《流金岁月》、周润发张曼玉主演的《玫瑰的故事》等,我都有印象,都是都市男女的爱与恨,当年看这些戏,主要看的不是表演,而是戏里香港人洋气的生活。
亦舒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我最喜欢的是《喜宝》,说什么不怎么记得了,但我记得女主角黎燕珊
男女之间的故事,总是从偷情开始。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反派,引来的口水特别多,因为坏嘛。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亲情,友情,忠诚,背叛……不过很遗憾,和我在我的前半生里看过的一些影视剧相比,这部戏里的人物塑造让我很难喜欢,不信?看图好了
《我的前半生》中出轨男主的形象
1947年陶金(左)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的背叛家庭的男人
2017年电视剧中的坏女人,凑巧她的戏我没赶上,据说口碑很好
1947年上官云珠在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电影《太太万岁》中扮演的坏女人
闺蜜有时候是用来的劈腿的,马伊琍和袁泉扮演的角色在电视剧里是这个关系吗?
王祖贤和张曼玉在电影《青蛇》里的角色定位(时髦的词叫“人设”)也差不多吧
霸气女魔头邬君梅,有位同事有一天跟我说:“邬君梅怎么长得那么像郎平,声音也像……”像吗?
邬君梅十六岁出道的第一部戏《青春万岁》,她和郎平哪有一点相似?
马伊琍是上海人,总是短发干练的形象。上海女人有这样的类型,尤其是职业女性。但总由马伊琍来代言上海女人,感觉怪怪的
上海的职业女性,难道不应该是《女理发师》里王丹凤这样的吗?
难道不应该是《人到中年》里潘虹这样的吗?
面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磨难,难道不应该是《大桥下面》里龚雪这样的吗?
终于写到这位奇葩,北京曲剧团老演员许娣扮演的上海阿姨,什么珍珠来着。我不认为她和上海人有任何关系。当然她的表演也是有价值的,她满足了北方人对上海阿姨的想象。
上海的阿姨,上海的老人,是这样的吗?
不,上海的老太太是这样的,她们的一生就是“做”,不是“作天作地”的“作”,而是“做事情”、“做家务”的“做”。她们承受所有的苦难的委屈,却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我看到的弄堂里的上海老人,1947年吴茵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的上海老人形象
还有她们对下一代无私的爱,应该是没有那么夸张的,张瑞芳在八十年代电影《泉水叮咚》中扮演的上海老人形象
当然,据说上海的阿姨现在也有这样的了,那么,许娣扮演的什么珍珠,看来也不是完全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可能是我……
这就是我眼里的前半生,以及我在我的前半生里为电视剧寻找的参照对象。很有幸,在我自己的前半生里,曾经看过一些精彩的表演,戏里的,戏外的。所以对不起,很多消磨时间的电视剧我就不看了。《我的前半生》我总共加起来看了不超过两集,所以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只是看到大家都在谈,我不想OUT,也就参加一下。但是,虽然只看了几眼,却有一段戏吸引到了我,算是这部戏最大的亮点,有一天打开电视,看到马伊琍和袁泉正在吃小笼,无巧不巧的是这家小笼馆正是我最喜欢的,我还曾经专门在我的公众号里写过一篇北海宁路小笼馆里谈乡愁。有了这个镜头,让我对这部电视剧刮目相看,算是找到一点共同点。
小笼总要有个竹制的笼屉装着才香。吃的时候轻开口,慢慢提,不然就会弄得一身油。不管你吃的是价格不菲的纯蟹粉小笼,还是喜闻乐见的普通小笼,不管你是1947年的上官云珠,还是2017年的马伊琍,小笼就是小笼,就是这样的吃法,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恨和情仇,就有忠诚和背叛,就有独立和禁锢,就有子君和涓生以及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切,那是不会变的。
最近我还写了
苹果手机打赏专用(打赏请千万留言):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