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浊世消磨一整天│香港书展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来香港看书展纯属临时起意,正好有几天闲工夫,网上订好酒店,买张机票就来了。抵达是20号,机场大巴直达住处,手机里看新闻:罗大佑生日。抬头看路牌:皇后大道东。缘分啊。

在罗大佑生日当天到了皇后大道东

一觉睡醒,直奔香港会展中心。听说观者如堵,因此九点多就到了,等开门。今年香港书展的主题是“爱情小说”,进门大幅海报:“问世间情是何物”,还挺浪漫的呐。

问世间情是何物

同行的朋友说,香港书展是亚洲规模最大、也是办得最专业的图书展。我走马观花,确实不同凡响。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驾马车”,很多书出过内地版,港版价格高了许多,但装帧设计纸张印刷的质量超过内地许多。

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展台占据了半壁江山

商务印书馆的展台的卡通形象夺人眼球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牛津等出版社的规模不是太大,但也很有特色。偌大的展厅人来人往,却井然有序,并不显得吵闹,听到不少上海口音,亲切。

香港大学出版社展台

港版书中有一类,对香港乡土历史特别关注,也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香港的一草一木,以及历史上发生过的大小事件,都有人不厌其烦地进行研究。香港是弹丸之地,历史也算不上悠久,但港人对自身历史的关怀是值得尊敬的。上海可以书写的历史比香港长得多,文化传统也比香港深厚,但对上海乡土历史的研究,和香港比差距很大,没有那么细致,要么是一窝蜂,要么就是同样的材料贴来贴去,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香港乡土历史研究的书籍是我十分关注的

书展中展示的八十年代港版黑胶唱碟,陈百强、张国荣……那是香港文化的黄金时代

马荣成的漫画展

李小龙藏品展。有这些名字可以铭记,这是香港的骄傲

和内地一样,香港同样面临实体书萎缩、文化传播转型的问题。这次香港书展虽然观众很多,但看热闹的多,购书的少,销量最高的是教辅书。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改变,书籍的未来在哪里?上海人要思考,香港人也在思考,全世界喜欢读书的人都在思考。

书展中熟悉的广告牌

香港书展销量最好的是教辅书

今年香港书展的主题是“爱情小说”,在我看来这个主题不是太清晰。宏观而言,人类的文艺创作离不开一个“情”字,几乎所有的虚构类作品,“fiction”,哪本没有爱情,又有哪本不是“爱情小说”呢?在爱情主题的展览中,张爱玲、林燕妮等作家的展品引来人们的注目,张小姐和Eunice Lam的小说都是爱情主题,但文学价值是不一样的,放在一起总感觉怪怪的。

观看张爱玲藏品展的阿姨

林燕妮藏品展。据说展方原拟邀请林燕妮作为“爱情”主题的特别嘉宾,可惜林燕妮在书展开展前不久溘然离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书展“文艺廊”的越剧表演,唱的是《梁祝》

香港会展中心位于湾仔,风景绝佳

香港书展安排有各类讲座,来之前了解了下,李长声、骆以军、马家辉等人的讲座我是很感兴趣的,但时间不凑巧只能放弃。李欧梵和李敖的儿子李戡同时开讲,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放弃了李欧梵。作为李敖的儿子,李戡的口才差太多了,但曾经担任过香港和北京三联书店总编辑、总经理的李昕,让我刮目相看,一口京片子口才极好。

追忆李敖:不可复制的文化顽童

另一堂讲座是两位诗人北岛和芒克,谈的是七十年代的旧事,大多是书里写过的,没有什么特别。芒克话多,北岛话少,大厅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站的。主持人经验丰富,提问只接受纸条,有什么不想回答的,直接pass了。

北岛和芒克的讲座

下午四点,匆匆告别。迎面而来的是大量赶晚场的观众,香港书展能有这样的人气,令人钦佩。

匆匆来,匆匆走,总共在书展里盘桓了大半天。朋友感叹: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惊喜越来越少,不要说香港,哪怕纽约、伦敦,或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展览,看看都差不多。我却并不这样看,有时候,“来”本身就是目的,能在书山书海中走走看看,度过大半天时间,已经很有意思了,至于书好不好,讲座精不精彩,那是另一回事。旅行的意义,无非就是浊世消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