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桶琐忆·世界厕所日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昨天(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而且已经是第九个。吃喝拉撒是人生最要紧的事情,但人常常更关注吃喝,对拉撒就不太关注,都“重视眼前利益”。其实饿肚子可以忍,一个人从不吃饭到饿死,起码要一个礼拜。但要是下三路通道堵了,不要说一天,怕是片刻都挨不过去,所谓“人有三急”嘛。今年世界厕所日主题据说是“重视厕所”,要把“厕所革命”从城市扩展到农村。这倒让我想起几年前写过一篇和马桶有关的文章,不如旧事重提,说说每个人都离不开,却又讳莫如深的东西:马桶。


一张热传的网图

某年国庆节高速公路边的厕所

急的时候还谈什么面子


说马桶,先来谈点童年往事。因为昨天世界厕所日之后,今天(11月20日)又是世界儿童日。记得那年我五岁还不知六岁,住进了北京西路的儿童医院。不是什么大病,鼻子出血。看的什么科不记得了,但儿童医院的病房有两个细节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一是被子特别宽大,钻在被窝里可以打滚。二是那里有抽水马桶。此前我从未坐过抽水马桶,住进病房第一天,很快就内急了,解开裤子坐上去,马桶座没有放下来,两条大腿冻得一激灵。过来位护士小姐:“哎哟,你这个小子连马桶都不会坐啊……”帮我放下了马桶座。待我方便好,又教我如何冲水,那种老式的链条,把手是铜的,用力一拉:“哗……”爱之初体验,四十多年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年我和老同事@江湖看客 朱弘强老师一道到南市采风,一进老西门肇方弄就看到有阿姨倒马桶。顾不得征求阿姨同意,掏出相机就拍。阿姨不大适意相:“这有啥好拍的嘛,你们猎奇是吧。”我赶紧打招呼:“阿姨侬误会了,我是坐马桶长大的。换新房子,阿姨你要和马桶说再见啦。”阿姨笑了。


摄影:@江湖看客 朱弘强


以前上海的住房条件简陋,家里能有抽水马桶的终究不太多,住新工房还好,住钢窗蜡地板的洋房看似光鲜,很有可能三四家人家共用一只抽水马桶,早上起来站在门口等出恭,坐在里头的和等在外头的想来都不会怎么享受,何况男女有别,最是尴尬,怕是出门那一刻。偏有些老房子的厕所门是百叶窗的,人在里头隐隐绰绰,就更无奈了。要这么说,倒不如老房子里自己家独门独户地用一只木质的马桶,帘子一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来得逍遥自在。


摄影:@江湖看客 朱弘强


马桶每天早上有专门的阿姨逐门逐户来收,拎到统一的地方清理,当然也有“做人家”的,省下那几钱服务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清洗马桶的工序首先是“倒”,倒进大的粪池;然后是“刷”,用一种竹制的马桶“豁筅”,有些还要加入毛蚶壳,马桶豁筅一刷,发出“哗哗”的声音,那是上海弄堂早晨的一景。洗干净以后还要晒,讲究的人家常常有一主一备,一只晒着,另一只拿出来用。稍微局促点的,只有一百零一只,碰到黄梅天马桶湿哒哒的,坐上去冰冰洇……



蹲马桶也是需要技术的。马桶本身的设计是桶状的,中间腰部鼓起来。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坐姿,不明就里一屁股坐上去,很有可能失去平衡,那就非常不好玩了。还有坐那种人家上过的马桶,倘使不讲究一定的轻重缓急,“吹皱一池春水”,那也相当恶心。坐马桶,有点像上海人的做人,讲究不徐不疾的分寸,和精确无误的技术,坐得马桶,必做得大事,这和“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个道理。


摄影:@江湖看客 朱弘强


自老家拆迁后,我有几十年没坐过马桶。这些年走南闯北,四海八荒的厕所也上过不少,从北京胡同里那种全无遮拦、大眼瞪小眼的茅坑,到川西坝子高速公路上两块木板搭出来的棚子。在江南的农村,我上过独具特色的“坑缸板”,直接和猪圈连通。还有在鲁西南农村的夏天,打开茅厕大门,数以千计的苍蝇忽然向你飞来……而你,还不得不在那里蹲下去……



这么多年我只蹲过一次马桶,唯一的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一次。很多年前我认识个同学的同学小傅,算不上特别熟,只是在朋友聚会上经常碰到,倒蛮聊得来的。那次一道到小傅家打牌,给了个地址在人民路紫金路附近。打牌前我们在河南南路口的清真回风楼吃了牛肉水饺和牛肉汤,出门又在便利店喝了两罐冰啤酒,牌打到一半,闹肚子了。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央求小傅相帮找厕所,小傅面露难色:“我们这里没有厕所,你实在急,只有蹲马桶了。”我苦笑道:“小傅,我OK的。”小傅让我稍等,出去了几分钟,把我引到隔壁楼梯底下:“你就在这里方便吧。”我毕竟是仔细人,看了一眼,马桶是没用过的。接下来的事情略去不表,急吼吼进去,神抖抖出来。小傅摆摆手:“你先坐,我出去一下”,过了一会儿回来,牌局继续。


今日之紫金路

小傅家已经拆掉了


不料当时小傅已经身患肝癌,因为肿瘤长的位置不好,只当是胃病治疗,熬了一阵,英年早逝了。后来我把那天在他家上厕所的事情和朋友一说,朋友说:小傅家的马桶就在房间里,他为什么让你到隔壁去?再联想小傅出去一阵才回来打牌,我这才恍然大悟,小傅应该是问隔壁邻居借了个干净的马桶给我用,用完给人家洗干净了,那是在照顾我这个“贵客”啊!如今小傅去世已经近二十年了,虽没有什么深交,但每念及这一次蹲马桶的情意,依然让我感动。正所谓:安得抽水马桶千万只,大庇天下内急人士俱欢颜。我希望天下不再有马桶,但我希望人与人的感情,不要就此消失了。


2021年9月25日摄于顺昌路


这两年旧区改造力度极大,市区还在用马桶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一般认为从蹲式马桶升级到抽水马桶,总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不过不久前和一位开烟纸店的阿姨聊天,说到对马桶的看法,多少引发我的一些思考。阿姨说:“蹲马桶不如用抽水马桶方便,那是自然的,你们用惯抽水马桶,肯定会这么想。我们这么多年来天天和马桶作伴,已经习惯了。”为了一只马桶,要告别交通便利的市中心,老居民不是没有想法:医疗、教育,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阿姨说:“你看我们周边,咖啡店、餐厅有多少?小孩子要是读书不争气,找份糊口的工作很容易。你让我去远郊,我总不见得天天坐在抽水马桶上,你说是不是?”


我闻之语塞。


摄影:@weimin


最近我还写了

德兴馆变身动迁办,草堂鸡门窗已封

大南门,跨龙门,还有一口忘了时间的钟

一定要让上海观众看到这场球……

朱建华:我的生日不是这天……

没有脚的卢湾三中心小学,一直在飞……

上海人的足球圣地,南市公共体育场和近代风云

夜访建国东路财神庙旧址

一个关于弄堂的白日梦【喜欢上海的理由】

贝加尔湖畔的为民锅贴旧址

芹菜


关注“老周望野眼”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