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联解体卅周年 | 曾欲称霸世界的帝国,为何最终“自取灭亡”?

先知书店 近现代史论 2022-01-10



1991年12月25日,对来往于莫斯科红场的市民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一天。没有人真正在意,在克里姆林宫旁的绿色圆顶建筑上,飘扬着的是熟悉的红色旗帜,还是代表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


傍晚的电视讲话结束后,戈尔巴乔夫和他最亲密的幕僚喝着闷酒,没有收到感谢,也无人表达同情。帝国的终焉,似乎经常呈现出“悲剧的意味”,不过,这不代表它对世界的影响会随之消失。阿富汗乱局、克里米亚争端以及冷战的阴影,依然影响着30年后的世界。


站在当下,回首那年发生的一切,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困惑:曾欲称霸世界,力量如此雄厚的帝国,为何最终“自取灭亡”?这究竟是一场突发事件,还是复杂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不更透彻地理解苏联的解体,就很难真正理解当下的世界。


想要做到这一点,单凭几张图片或几段叙述显然不够。没有了解过亲历者的所见所闻,苏联就是模糊的存在,更谈不上大变革中每个普通人的欣喜、惊讶、愤怒或忧伤。



提到亲历者,有一个人的名字总是绕不开,他就是前美国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自1987年起在苏联任职的他,亲眼目睹这个帝国一步步走向最后的终焉。


大幕落下,身在美国的马特洛克陷入了深思:苏联如此解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整个过程真的是必然发生的吗?谁应该为苏联的解体负责?整个世界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为了解答这诸多的疑问,找出帝国真正的“死因”,马特洛克在卸任后重返学术界,将所见所闻整理成了70万字左右的《苏联解体亲历记》,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


《华盛顿邮报》评论道:“这本书shou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蕞好的一本”。


《外交事务》杂志也不吝溢美之词:“他在书中展现了苏联关键人物的回忆录中也没有的洞见”。


有关苏联解体的书籍数量繁多,这本书能从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大抵有以下三点:


◎双重身份,内外视角


剖析苏联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生活在苏联的人们,亲身感受这一复杂帝国的他们,能看到“铁幕”背后的故事;一类是其他国家的苏联研究者,很少受苏联社会影响的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旁观者清”。


在这本书中,得益于马特洛克的双重身份,对苏联解体的观察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双重视角——外交官的身份,让他得以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与整个改革;学者的身份,又让他成为一个旁观者,在任教期间深入追问苏联解体的答案。


 ▲美国驻苏联前大使:小杰克·F. 马特洛克


◎破除黑箱,看透迷局


回看苏联历史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往往是肃杀的社会环境,亦或是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个中原因,可能是其中的一段遭遇、一种现象、一段文字或一种态度。它们让我们产生共情,帮助我们真正理解那个年代。


但想要了解官员间复杂的博弈与交锋,则面临诸多困难。尽管解体至今已经30年,苏联时期的大量档案依然处于保密状态,很少能在书中见到。因此对读者来说,那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仍然是一个黑箱。


而马特洛克,无疑是最了解黑箱的人之一。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博弈对抗、反对派的步步为营、执政党的进退失据、以及美国总统对苏联的态度变化,在这本书中生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还原苏联人的变革之声


在帝国走向终焉之时的整个过程中,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反对派提出了诸多政见,吸引了大批渴望变革的苏联人。然而,鲜有书籍将目光聚焦于这些普通民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观察动荡中的苏联。


在这本书中,跟随马特洛克的足迹,走遍各个加盟共和国,我们将看到身处“铁幕”之中的苏联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改变僵化的体制,还是寻求脱离苏联,都不再是空泛的语句,而是理解苏联解体不可或缺的声音。


当下,苏联题材的书籍在市面上越来越少见,对读者来说寻找起来也更加困难。面对如此现状,《苏联解体亲历记》是不能错过的好书。而其精美的装帧设计,令此书更具收藏价值。为此,近现代史论诚挚推荐本书,跟随前美国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我们将看到身处“铁幕”之中的苏联人的一举一动。

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亲历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延伸阅读

民国的政治逻辑:历史难以超越时代的逻辑
秦晖轶事:最有思想的教授最清贫
只看“大历史”,心智难以走向成熟
沈志华、杨奎松等史学家,以确凿的史实纠正了人云亦云的讹错

傅高义:传世两个字,是我写这本书的野心

从世界看中国,需要跨过三道坎

毛泽东与梁漱溟:他们惺惺相惜,却最终分道扬镳

马勇 | 戊戌政变的三大谎言

被低估的“外因”: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三种国际关系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
读起来痛快解气的历史书都值得怀疑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木心逝世十周年:“木心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