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1
5
妈 分享 回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1
5
妈 分享 回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3月16日
2022年3月18日
2022年3月18日
2022年3月19日
2022年3月19日
2022年3月20日
2022年3月20日
2022年3月21日
2022年4月14日
2022年4月14日
2022年4月15日
2022年4月15日
2022年4月16日
2022年4月16日
2022年4月17日
2022年4月17日
2022年4月18日
2022年4月18日
2022年4月19日
2022年4月19日
2022年4月20日
2022年4月20日
2022年5月14日
2022年5月15日
2022年5月15日
2022年5月16日
2022年5月16日
2022年5月17日
2022年5月17日
2022年5月18日
2022年5月18日
2022年5月19日
2022年5月19日
2022年5月20日
2022年5月20日
2022年5月21日
2022年5月22日
2022年5月23日
2022年5月23日
2022年5月24日
2022年5月24日
2022年5月27日
2022年5月28日
2022年5月28日
2022年6月28日
2022年6月29日
2022年6月29日
2022年6月30日
2022年6月30日
2022年7月1日
2022年7月1日
2022年7月2日
2022年7月2日
2022年7月3日
2022年7月3日
2022年7月4日
2022年7月4日
2022年7月5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先知书店
近现代史论
2022-03-15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脸谱化”的概念,最早被用于文艺创作。创作者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迅速记住情节,理解意图,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刻意做了简单化、概念化的处理。
“脸谱化”对应的,是我们熟知的二元思维——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种简单粗暴解释复杂世界的思维,结果是遮蔽事实,以及群体认知的普遍低智化。
但事实上,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越是大人物,就越“多面”。
▌超越莎士比亚的“社会不齿之人”
2002年,英国BBC在对“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温斯顿·丘吉尔高居榜首,超过了四百年来一直作为英国名片的莎士比亚。
然而,他的政敌对其评价却是:多个相互龃龉角色的合体。连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都曾说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个“社会不齿之人”。
还好,我们对丘吉尔的认识,没有太脸谱化:
他是二战三巨头之一,抵抗法西斯主义的世界英雄;
二战后,呼吁西方世界抵制苏联激进主义,从而拉开冷战帷幕;
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极力反对战争扩大化,但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一度对中国不
是很友好,等等。
不过,一个人无论外在表现有多“复杂”“多面”,其功过是非无论有多难以盖棺定论,他的内心世界和道德系统,却是稳定、一贯的。
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拥有两套价值系统,而道德良知,是任何一种价值系统的地基。
然而,内心世界和道德良知,外人常常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把握或者量度呢?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忠于自己的良知,在犯错之后,依然不避忌错误,并用一生去忏悔。因此,一个人怎样对待他犯下的错误,意味着他是什么样的“英雄”。丘吉尔,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良知的牢笼,无休无止
1914年,发生在萨拉热窝的一场刺杀王储事件,引爆了人类历史上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意、奥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开战。
战争开始,双方都笃定:胜利将会很快到来。然而,马恩河战役让彼此陷入拉锯,无暇顾及其他。
到了1915年,在北线同时遭受德、奥匈、奥斯曼攻击的俄国,请求英国海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开辟新的战线,以缓解俄国多线作战的压力。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建议:从加里波利登陆,配合盟友,夹击伊斯坦布尔,逼迫奥斯曼退出战争,从而减轻北线压力。
这一高瞻远瞩的计划,至少需要投入5万兵力。然而,此时西线对德作战已进入第二阶段,根本无法抽调更多士兵另辟战场,能给丘吉尔的,只有2万英军士兵和其他杂牌军。
而要迎战的,则是八万多以逸待劳、装备精良的敌军。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版本,而是英军惨败——实力悬殊,加上地理劣势,导致1.6万英国士兵殒命,丘吉尔也因这场战役,被罢黜海军大臣一职。
人类的行为,永远受两种东西的约束:世俗的律法和心中的良知。律法的约束是外部的,强制的,而良知的约束是内心的,非强制的。
公允地说,失败的责任,不全在丘吉尔。罢黜海军大臣,是为了告慰枉死士兵。
在被罢黜海军大臣两年后,首相劳合·乔治又重新启用丘吉尔,并任命为军需大臣。这至少说明,这场失败其实没有影响到丘吉尔的声誉和政治生涯。
这场失利战役的惩罚,在丘吉尔的政治生涯中看似慢慢消除,但却在他的内心世界饱受折磨,余生挥之不去。战争结束后,丘吉尔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轰动一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由于丘吉尔的特殊身份,以及生花妙笔,让《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时间“伦敦纸贵”。不过,有人看到的是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有人看到的却是丘吉尔对历史和战争的反思,却很少有人看到忏悔。
除了写作,丘吉尔曾试图通过画画排忧解难,可当空白画布置于眼前,提笔真动手时,“画笔却重若千斤,性命攸关,悬于空中无处着手。”
后来,丘吉尔在与诗人布伦特聊天中谈到那场战役,回忆着说:“我这双手沾的鲜血多过油彩呀!”
律法、制度对错误的惩罚,让犯错者,甚至犯罪者难逃法网。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良知,才能让人所信奉的东西,成为忏悔的容器。记住错误,忏悔错误,才是对自己良知的交代。
当自我惩罚成为头顶的一把戒尺,便不再规定期限,再也不能自欺欺人,甚至终生无法摆脱。
▌高光时刻,也是至暗时刻
人类似乎很难摆脱墨菲定律的诅咒:最担心的坏事情,一定会发生。
政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时局的判断,丘吉尔在战术层面犯过数不清的错误,但在战略高度一次次的踩准历史前进的踏板,
一战结束后不久,敏锐的丘吉尔就预言:用不了多久,德意志的军旗,还会插在法兰西的土地。果然,不到20年,
纳粹德国
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随后,我们熟知的,是欧洲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却也是丘吉尔一生的高光时刻。正如《丘吉尔传
》
的作者所说:“
丘吉尔
出任战时首相之前的66年的磨炼都是为了人类社会民主自由的终极一役蓄力的
”
。
然而,丘吉尔身边的亲人,他的盟友艾森豪威尔等人,看到的却是一个粗鲁,甚至迂腐的丘吉尔。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发起对纳粹德国的反攻。丘吉尔“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演讲,不仅响彻英伦三岛,也给遭受法西斯蹂躏的世界人民送去了信心与希望: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但谁又能想到,曾经激情昂扬的首相,就在前几天的诺曼底作战会议中,极力阻止诺曼底登陆计划,因为这是当年加里波利登陆的“昨日重现”。用丘吉尔自己的话说:即将发生的一幕,我曾在加里波利目睹过它失败后的惨状。
在丘吉尔看来,诺曼底登陆计划虽然可行,但伤亡可能过于惨痛,因此,他建议将从纳粹势力薄弱的地中海地区登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事实上,从诺曼底登陆的计划,是在纳粹德国东线节节失利的背景下,为了乘势阻止纳粹休整,尽最大可能缩短战争时间,避免更大的伤亡。从决策的角度,应该是正确可行的。相反,丘吉尔的建议显得不切实际、近乎幼稚。
然而,以旁听身份参与会议的丘吉尔,在不具有发言权的情况下,与时任盟军西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起争执,对着战功赫赫的将军,偏执地诉说着一战期间,自己在加里波利惨痛的教训,不顾将自己置于外交与军事的尴尬局面,极力恳请艾森豪威尔引以为戒。
从作战会议后到诺曼底登陆的几天时间里,丘吉尔将自己的失意、忧虑和不满,以不可理喻的方式,发泄给身边几乎所有的人。粗野、暴躁、迂腐、自说自话、杞人忧天,这就是这位二战英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心安,即是归处
政客在乎的,是一时的名声;政治家在乎的,是内心的安宁。
因为在乎一时名声,可能会掩盖错误,并铸成更大错误;
因为追求内心安宁,可能谨小慎微到做出错判,但却赢得永久的美德。
加里波利战役的错误,以及由此造成的上万名士兵枉死,早已深凿在丘吉尔的心底,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近乎置大局于不顾,偏执到不可理喻。
即便诺曼底登陆被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成功的,但丘吉尔却在更为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依然坚持己见,固执的认为,当时存在其他伤亡更少的替代方案。
方案的错对或优劣,或许很难去考证。但能把自己的错误和耻辱,摊在桌面,当成说服他人的反面教材,不顾旁人的耻笑和讥讽,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良知。
如果不是内心的不安,谁会近乎偏执的、疯子式的揭自己的伤疤,并与整个现实抗衡呢。更何况,即便诺曼底登陆失败,承担错误的,是艾森豪威尔。
利可以令智昏,而良知的驱使,也可能令智昏,但古语有云:心安,即是归处。
▌保守主义精神:敬畏道德秩序
21世纪,世界曾兴起一股“丘吉尔热”。以丘吉尔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角逐奥斯卡金奖;丘吉尔本人的三部史诗作品,也持续热卖。
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学者对丘吉尔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里根、撒切尔夫人奉丘吉尔为保守主义政治家的典范,美国前总统布什也曾表示非常崇拜丘吉尔。
英国现任首相约翰逊,更是丘吉尔的“铁粉”,
力主
英国脱欧
自不必说,因抗击新冠病毒导致高烧不退期间,约翰逊仍抱病工作,对此,许多内阁成员认为他“太热衷于效仿他心目中的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温斯顿·丘吉尔”。
问题是,我们应该向丘吉尔学什么?排在最前面的答案经常是:
演讲与口才、幽默与智慧、文学才华、领导力……
然而,就像买椟还珠的寓言所揭示的,造就了丘吉尔的恰恰是他一生的经历——阅读的积累,朋友圈的积累,生与死的历练等等所造就的精神、气质,却常常被忽略了:
◎敬畏道德秩序:
归根结底,世界是受道德法则支配的,所有正义的律法,都是被发现的道德秩序,而不是被制定的强制秩序。
◎尊重个体价值:
对个体生命与价值的漠视,对个体尊严的践踏,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谦卑与审慎:
任何决策的好坏,都以它所能为现实中的美好生活创造的条件多少为尺度,因而,谦卑、审慎的品质,可以防止“大恶”。
丘吉尔的这些保守主义的精神或气质,或许不能像丘吉尔的演讲技巧或文学才华一样,让普通人拿来即可受益,但却是将丘吉尔和他的对手希特勒,从根本上区分开来的东西;也是为什么他暴躁粗鲁,甚至犯过大错,却依然被评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的根本原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唯有捍卫人类自由与尊严的精神力量才是永恒的。而汲取他的精神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为此,先知书店力荐《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以及丘吉尔本人亲自写就的三部史诗巨著。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