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北京寒夜里露宿的人

宋春光 真实故事计划 2021-12-31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露宿街头者。北京深冬时节来临,一些流浪者露宿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庐,尝试在零下的温度中过活,成为这座巨大城市看不见的背面。

城市中适应力最强的人群

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的日子。天色黑得很快,气温跟着降下来,凌晨可降至零下四度。如果湿度足够,黎明时分会下一场薄雪,雪若真飘下来,就会直直落在李志强身上。

李志强平日就睡在北京南三环某处的路边,他是一名街头露宿者,拖着他的家当与轮椅生活在这一带,无片瓦遮身。

白天李志强也在同一条街上。冬至这天傍晚五点过,人行道边,李志强穿着不合身的绿色军大衣坐在他那架不锈钢的、破旧的轮椅上。两旁的路灯逐渐亮起暖橙色灯光,不过一盏也没照进李志强的眼里,他还没完全熟悉看不见的日子。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患的白内障越来越严重,偏瘫的症状也从早几年的疼痛,到现在右半身基本不太能动弹。

图 | 李志强在路边露宿

五十步外,一家知名饺子馆门前蓄起长队。“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人们乐于遵循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天想在北京街头的饺子馆买一份饺子,排半小时队不足为奇。上班族们下班高峰期还没到,来买饺子的大都是周围居民。人们路过李志强但很少留意他。

在社工的登记册中,李志强登记自己是1944年生人,今年77岁。有关他的信息大都模糊不可确信。没有人知道他在北京流浪了多久,他宣称自己生长在西城区二龙路,但社工们无从考证这个说法,因为李志强没有户籍。名字也无法确认,他在救助社工的登记册中记录为“李克强”,但其他露宿者叫他“李志强”,他都自若地接受着,叫哪个名字都没有所谓。

任何一个城市中,我们都有路遇街头露宿者的可能。在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2014年到2019年的数据统计中,北京三环区域内,他们寻访登记到约3000位露宿者,男女比例约8比2。社工们的寻访记录显示,人们成为露宿者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占去大头的,是从外地来北京走访维权、求医问药、打零工却因光景不好断了生计。

在登记数据之外,你也可能在一场街头席地而坐的酒局里,听到他们过往的人生。讲述者往往三言两语零散带过,大家彼此之间不会过问太多,只是有烟抽烟,有酒喝酒,今天过去,再想明天。

比驱逐更直接威胁露宿者安稳度日的是天气。无论炎热或严寒,露宿者们都得找到最快适应的解决方式。眼下,大家要设法在气温低于冰点的室外入睡。

身材瘦削、剃着平头的露宿者彭大龙,靠喝酒暖身的方法入眠。他嗜酒,而且只喝蓝瓶的牛栏山二锅头,9块钱一瓶,比这贵一块钱的酒都不爱喝。“我能一口气喝4瓶,就光是白的,不能和别的色儿的掺和咯,没劲儿。”白酒入肠,烫得胃里暖哄哄的,全身上下就不怕冷了。为此彭大龙还编了段贯口:一两懵,二两醉,这三两就把觉来睡!

露宿在外,连贯而深度的睡眠意味着危险,香烟等可以提神的物件都成了刚需。零下几度的夜里,男人们往往靠烟草打碎自己的睡眠,时不时来上一根提神,避免陷入深度睡眠中去。一口吸进肺管里的热气,还能取暖,由内到外。

在街头露宿的人往往选择拾荒,这是他们最常见的谋生方式。80多岁的曹玉连,每天都推着手推车到附近的小区、街道来回捡上四五趟。他有些跛脚,2021年开年来,北京越来越多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各式垃圾桶并排放置,对曹玉连来说,什么颜色,什么分类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垃圾桶的数量增加了。曹玉连会探身进每个垃圾桶,把各个角落仔细搜寻一遍。

图 | 曹玉连的行李

纸壳子靠重量,拾到1公斤能卖到1块4毛钱到1块6毛钱不等。略显离奇的是,三年前曹玉连捡一个塑料瓶能卖8分钱,现在物价贵了,每个塑料瓶却只能卖5分钱。曹玉连拾荒一天一夜,运气好的话能卖出去20块钱,要是总赶在其他拾荒者之后,10块多钱就算不菲的收入了。

曹新华来北京露宿了十几年,今年将近六十岁,他穿着一件灰蓝色的外套,左手肌腱断裂,自己单独无法做活,就时常帮着曹玉连收拾拾荒的东西,顺便“蹭吃蹭喝”。

曹玉连习惯抽7块钱一盒的黄果树牌香烟,也乐于在吃冷饭时分享给对方暖和暖和,换算成拾荒的劳动量,这一盒烟约等于140个塑料瓶。

流浪都市的丛林法则
露宿者们都乐意“住”在北京南站周围的地下通道、桥洞和过街天桥。这些地点生活物资丰富,同时位于两个城区交界处,若遇到其中一区执法人员驱赶,还方便转移。

但这样的“宝地”终归有限。露宿者们之间,势必会抢夺这些好位置。

像李志强这样年迈而病弱的老人位于“食物链”底端,就算抢先占据了宝地也会遭到强者驱逐。今年年初,李志强住在车站附近一处桥洞,没过多久,桥洞里来了个女盲流,她驱赶了李志强,遮风挡雨的地方成了她的地盘,再不许李志强住进去。

因为患了白内障,他眼睛里的灰翳渐渐填满整个晶体,前几年还能辨别一些物体的形状,到现在连光感都消失了。同样慢慢失去的还有行动能力,李志强得了半身不遂,右手回归到胎儿一般的握拳姿势,紧紧折叠在前胸,整日坐在轮椅上,剩下一只左手能自如打开伸展,无力反抗。

与李志强相反,彭大龙则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彭大龙总强调自己是“属龙”的:“属龙的都知道吧,大龙,脾气不好。”他自陈是黑龙江省鸡西人,和李志强一样没有户籍。据他自己讲,年轻时他犯了事被吊销户口,“出来”后本想重新办理户籍,但被告知得交一万五千块钱,他掏不出这钱,户口就一直没办下来。2007年的时候,他流浪到北京,靠打零工日结过活。

彭大龙年轻力壮,今年5月还找到了一份早餐摊卖早点的活计,每个月能拿两千块钱的固定收入,于是他成了现在片区里的“强者”。他是那种乐于充当“保护者”的人,对李志强这样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老年人多了份照料。如果彭大龙认下的人与他人争执,脾气不好的“大龙”总是会出面打头阵。

得知李志强被驱赶,彭大龙把李志强接到了身边。搬迁过程不复杂,老李的全部家当只有一辆三轮车和他身下的轮椅。因为彭大龙的保护,李志强过了一段安稳日子。或许彭大龙的保护欲,让他显示出与大部分“强者”不相符的行为逻辑。曾有人争执到激动处,指着李志强问彭大龙:“他是你老子吗?”彭大龙却也不介意,趾高气昂用东北话呛了回去:是又怎么地?

重要的东西,李志强只会放在一只手就能摸得着的地方。他军大衣里揣着一个黑色皮挎包,旁人不清楚里面装着什么,口袋里,还塞着随时能拿到手的香烟与打火机。这些东西他每日离不开,因此藏在身上。毕竟在街头,睡着的时候容易丢东西,彭大龙曾从打零工的钱里省出资金给他买过两部手机,却都被偷走了。

三轮车是他的重要财产。对于露宿者而言,拥有一辆三轮车是件极具安全感的事。如此一来,不仅辗转各地便捷许多,睡觉时,还能让行李和自己暂时脱离冰冷的地面。有想法的露宿者,在车斗搭个帐篷,就成了自己的能移动的“房子”。所以,三轮车也成了露宿者们被偷盗的重灾区。

图 | 李志强的三轮车
这天下午彭大龙和朋友吃过饭,准备回自己居住的桥洞补眠,早餐铺工作的时间是凌晨2点到上午10点。他脚步漂浮地走到李志强身边,说,老李,钥匙,钥匙拿出来。李志强从贴身的黑色挎包里摸了老半天,摸出了一串小钥匙,彭大龙熟练地拿出车斗里的铁链和锁,将李志强的三轮车他身下的轮椅,锁了起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女性露宿者,没有三轮车,只推着一个手推车,走过来问李志强:“你有暖壶盖儿吗我这儿只有暖壶,没盖儿了。”他先是判断了一下声音的方位,反应了一会儿后才说没有。

女人则跛着脚继续往前走。彭大龙抬头说:“这不,她的三轮车前两天刚被抢走了。”

彭大龙每天都会给李志强带饭,三轮车车斗里,被褥底下,两大袋子小笼包被李志强藏起来,都是彭大龙从早餐铺子给他带回来的,除了冷点,吃不出啥滋味之外,没别的毛病。今天彭大龙也同样应着节气给送了份饺子。

李志强烟抽得多,但现在只有左手稍微灵活,点烟都不利索。

咔哒、咔哒、咔哒,他将一根香烟叼在嘴里,左手食指勾着烟尾,大拇指不停按着打火机,点火空间控制在一只手的食指与拇指的狭小距离间。或许是还没熟悉完全看不见的日子,又或许是冻得红肿粗糙的手没什么知觉,老李的每次动作都得尝试几遍后才能成功。彭大龙虽然总是说让老李少抽烟,但每每见了他点不上烟的时候,就会搭把手,帮老李点烟。

老李乐了,边抽烟边发出一阵老风箱般的咳嗽声。他在轮椅上坐得端正,双手揣在胸前,成了这条新路上年纪最老的“物件”。

图 | 李志强终于点燃了一根香烟

在主流社会的边界游离
傍晚五点半的北京,夕阳的余晖快速收拢。彭大龙和曹玉连、曹新华聊几句后都各自回去休息或做事去了。曹玉连白天休息得差不多,准备开始晚上的拾荒,没走几步就被饺子馆隔壁烟草铺的老板叫住。

“哎!”老板从门帘里探头,朝曹玉连摆了摆手,拎着一兜子水饺放到了店铺旁的台阶上。

曹玉连坐了过去,打开塑料袋抓了几个水饺吃。他牙掉得差不多了,一口饺子,要费劲抿上好一会儿才下肚。

旁边饺子馆的生意太好了,门外排队的食客得有二十多个,等位号码排到了103号。曹玉连坐在隔壁烟草店的台阶上,有些困倦,脑袋一耷一耷地又睡了起来。

图 | 等位的饺子馆旁,曹玉连昏昏欲睡

烟草店店主骆老板从甘肃来,刚刚北漂七个多月。租下这间六七平米的小店卖烟酒后,他总是通过店铺的玻璃门,观察北京的城市生活。他今年不到四十岁,对露宿者们的选择感到不解:“他们都有手有脚,干什么不行,非得睡在外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骆老板坐在柜台后面烤着电暖器:“但是,你又看着他们好可怜,是吧。

隔壁饺子馆时不时就把客人剩下的饺子装到袋子,放到骆老板店里,留给曹玉连几个人吃。饺子馆门面大,工作人员担心流浪老汉们围在门前耽误营生,就把剩下的食物放到骆老板店里,麻烦他帮忙接济有需要的露宿者。

可骆老板总觉得乞讨和拾荒的人都不可貌相,他听过许多传言,讲述城市地铁、商圈的职业乞讨者造就“财富神话”的故事。骆老板有时候会觉得,没准儿曹玉连那大衣兜里就塞着千八百块钱,又或者,某个睡大街上的露宿者,实际上在北京有两套房也不是没可能。

疑问和情绪都埋在心底,骆老板还是帮饺子馆传递着接济露宿者的饭菜。

吃过饺子,冬至后第一个日出前,室外气温降至零下三度,下起了一场连天气预报都没预料到的雪。

街道上行人稀少,薄薄的雪粒悄然落在熟睡的李志强身上,转瞬就消融了。

李志强在轮椅上睡得向前倾倒,曹玉连在路对面的墙角处铺了自己睡觉的地铺,蜷缩在黑暗之中。路边一阵急促的汽笛声穿过街道,李志强前倾的身体动了动,有了睡醒的迹象。

整条街只有早点铺子开始忙活。夏天的时候,彭大龙成了这里的员工,此刻正忙着招呼着店里的食客,又帮着后厨打点些油条、炸饼、豆腐脑的杂活儿。

能得到这份工作,彭大龙觉得幸运。今年5月他来到早点铺吃饭,见店里人手忙不过来,就主动帮老板收拾了自己的桌子,一来二去,又开始帮着铺子里的员工传菜。老板觉得彭大龙脑子活络,人又直爽,便给他了这份工作。

入冬以来,北京798艺术区开放了一场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展览。在这场巡游过世界各地的展览上,展出着一件描绘流浪汉的展品。于不同城市展出时,莫瑞吉奥·卡特兰会根据当地露宿者的造型改变展品外貌。在中国,这件展品取名为《张三》,“张三”倒在展厅红地毯区域的中央,盖着一块鹅黄色毯子,身边放着一个手推车,随身的物品中还包括一件厚重、破烂的绿色军大衣。

展览给儿童设计的导览地图里,画出了每件展品在展馆中的位置,却唯独没有《张三》。但手册设计者用卡通描绘了张三的模样,鼓励孩子们在展厅里“发现张三”,意图让孩子们关心这些在日常生活里,被主流城市节奏所忽视的街头露宿者。

而专门“看护”张三的安保人员,却因为这件展品没有设置隔离线,不得不尽量目不转睛看着地板上的张三。安保人员私下统计,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名参观者因为没见到地上的张三,而不小心差点碰、踢甚至踩踏“他”。

图 | 尚未看到“张三”的观展人

展厅之外,随处是露宿者生活的真实空间。往南20公里开外,曹玉连、曹新华正准备推着打包好的拾荒物资去废品点卖钱,彭大龙盛了一碗热乎乎的西红柿鸡蛋面走出早餐铺子,李志强接过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等上午10点彭大龙下班之后,就能推着他去公共厕所解决卫生问题。

他们都不打算回到家乡。彭大龙的鸡西老家就剩下一所破房子,没了别的亲人,两位曹大爷还没放弃维权。现在彭大龙最盼望的就是阳历年,他和李志强说,等放假了就推着他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转转。

“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没准儿也活不了几天了。”李志强口齿含糊着对彭大龙说。

“老李头,”彭大龙还借着二两白酒的后劲,伸手比划了个打电话的手势,“我跟阎王爷都商量好了,你得且活着呢。”

路边大包小包的行人匆匆依旧,没人注意到两位流浪汉的对话。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 END -

撰文 | 宋春光
编辑|温丽虹

往期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