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幼儿园》作者是成功开发了风靡全球的scratch编程语言,被称为“幼儿编程之父”的米歇尔教授,他同时也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专注学习研究。他在书里说了一句话特别有意思,“过去的一千年里,最伟大的发明是幼儿园。”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不应该是蒸汽机或者计算机吗?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终身幼儿园”项目发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这里是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孵化地,也是全球教育创新领域的一大引擎。《指南》也充分肯定了游戏的重要性,“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学习从游戏中来,学习也可以回到游戏中去。
幼儿天生会学习,真的吗?
在《终身幼儿园》这本书里,作者说学习应该像幼儿园搭积木一样,也就是游戏化的学习。那么,幼儿园的孩子是如何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案例:
这个游戏名字叫“数青蛙”,幼儿站成一圈,按照文字“1只青蛙跳水里,呱;2只青蛙跳水里,呱,呱;3只青蛙跳水里,呱,呱,呱;......”一个人一个字,念到呱的人还要同时做出青蛙跳动作,一直数到8只青蛙,过程中有失误,比如说错了、说慢了、动作没做等都要从头再来。这是个团队游戏,规则也很简单,分成五队进行游戏限时PK,先完成任务的团队有奖励。第一轮:各小组自行研讨游戏策略和组织练习;第二轮:开展第一次团队PK,第一次PK胜利者记分奖励;第三轮:各小组研讨游戏改进方案并再次组织练习;第四轮:开展第二次团队PK,胜利者记分奖励;第五轮:行动学习引导师组织各小组讨论总结出3-5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全班分享。
“数青蛙”游戏本身简单,但是经过上面的流程改造,它变成了一个学习项目,最终全班幼儿共同总结出了团队合作的5个关键点。注意上面流程的第三轮在第一次比赛后的各小组研讨改进,以及最后第五轮的各小组讨论总结成败经验。正是多出了这两个反思环节,促成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变成了一个学习项目。那么,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游戏化学习吧:游戏+反思=学习。有效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内在对话的过程,反思这个维度是典型的内在对话,有结构的反思、复盘、经验提取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力。来自幼儿园的启示是什么?
如果如作者所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如同搭建积木一样有趣,那么为什么看到那么多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呢?实际上,他们反抗的并不是学习本身。纵观《终身幼儿园》这本书,学习可以以一种符合学习规律和大脑认识方式展开的。
首先我们来回溯一下历史:现代的学校要追溯到1717年,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一世搞全民义务教育开始。国家拨款办学校,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课时、统一学龄、统一考试、统一校服、统一奖惩。早上八点进课堂,一堂课40分钟,按铃声上下课,学生上课手背在身后,回答问题先举手。一直到现在,学校的模型都是这样的。幼儿园的出现要晚些,发明幼儿园的人也是一个德国人,叫福禄贝尔,他是在1837年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幼儿园。他开办的幼儿园里面,发明了很多种玩具,比如像积木,彩色纸带这些东西。这些玩具的发明思路都是共通的,就是用小孩的双手通过拼拼贴贴亲手创造一个世界。这种新式玩具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玩伴,而是给孩子一个制造全新世界的工具。
在《终身幼儿园》这本书里,米歇尔教授认为,我们应该用幼儿园的方式来学习。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可以帮助所有年龄段的人开发创造力。书里用搭积木来说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比如,有两个孩子听老师讲了童话故事,开始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他们先给城堡打地基,在上面建了一座塔楼,然后不断增加积木,塔楼越来越高。到最后,塔楼倒了。孩子们重新再来,试图让塔楼更稳定。同时,一个孩子开始讲生活在城堡里的人的故事。另一个孩子把自己想到的情节也加进故事里。两个孩子不断增加故事的内容,故事也越来越精彩。在这个例子里,幼儿园的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搭城堡,理解了结构和稳定性;通过编故事,了解了情节和人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有创造力了。“4P学习法”
在《终身幼儿园》这本书中,作者论述了未来的学习,就应该像是幼儿园的游戏化学习。比如幼儿园里孩子们搭城堡,他们先想象、然后动手创造、游戏中重建和修改、过程中互相分享、反思出现的问题、再有新的想象开启新的创造过程......就和上面的“数青蛙”游戏很相似。
作者再将这个创造过程提炼,提出了 “4P学习法”: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其核心,仍然是“游戏+反思”。项目,最有价值的学习来自通过制造来学习的时候。当孩子做项目时,他们会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这时候知识就和现实有了联系,孩子就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学习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热情,兴趣主导的个性化学习,胜过标准的填鸭式学习。“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热情产生的动力会让孩子更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
同伴,与他人的协作、交流和反馈,往往是创造力的来源。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创造力的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分享自己的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游戏,玩的心态,瞎折腾的状态,恰恰是创造力的前提。那些鼓励孩子探索的游戏,才能帮孩子获得创造力。重要的是,你要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怎样制作。
学习的一百种可能
探秘幼儿的学习,玩沙、捡树枝、观察蚂蚁……孩子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神秘王国”。与成人不同,他们爱玩耍、爱观察、爱模仿、爱操作、爱交往,他们的学习真实而自然。除了游戏,幼儿的学习充满了一百种可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孩子能将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模仿就产生了。模仿是学习之母,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而人类正是因为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才得以不断发展。孩子是窥探成人世界的眼睛,他们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从一句口头禅到一种语气、手势,到一种态度、一种气质……幼儿对环境的吸收也是惊人的,孩子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远远超出成人。因为孩子生来懵懂,他尚且没有好坏鉴别的能力。所以我们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抢棍子”游戏中,孩子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皮亚杰认为, 2岁到7岁这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表象和符号进行思维,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具体的、真实的、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我们只有满足了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需求,才能让他后一个发展阶段走得更加踏实、稳固。在幼儿园里,许多老师会发现,尤其对小班的孩子来说,直观、具体而又真实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真实的操作体验不仅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获得真正的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在“小医院”中,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在游戏当“医生”,再现“看诊”场景。
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学习或思维发展源于幼儿与其他成人或同伴的相互作用。对于幼儿来说,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正常的,而冲突也正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当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产生认知冲突,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必然会引发争论,而这种争论则会使孩子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准确。这对孩子来说是“向他人学习”,孩子从中可以认识到分工与合作的意义,理解明确责任和尽职尽责的重要性,并逐渐学会相互配合。
△在“搭建”中,孩子们在操作中,商讨,改进,在商讨,再改进……一起完成一次漂亮搭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分析未来人才趋势时,把人的能力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45%来自“显性能力”,也就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语言和专业技能;另外55%来自“隐性能力”,主要包括品格、观念思维和格局视野三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地思考和迅速行动的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终身幼儿园》倡导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就应该和搭积木一样,要让更多的人在其中体验到充满乐趣的创造过程。面向未来的学习(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幼儿的学习,是所有人的学习)应该重新被定义为“游戏化学习”。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学习,越来越多将是没有答案的,需要探索的、创造的。那么,4P学习方法、搭建一座积木、交一个好朋友、模仿他人、动手做一艘小船将会迸发出极大的价值。终身幼儿园,就是让我们学会孩子们的学习方法,那才是最自然、最顺应人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文字/王梦倩 鲁阳阳
编辑/子佩
视频/白玉婷
图片/杨东力摄于绵阳花园实验幼儿园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