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教研丨还在纠结音乐活动太专业太难操作吗?今天我们用一堂课解决那些难题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把是语言,—把是音符。”音乐,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这个专业的教育机构中,好的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唱唱跳跳,不是机械地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而是以音乐为媒,通过游戏的、生活的、有趣的方式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孩子天生充满灵性、充满音乐天性,在进入幼儿园以前,他们就有大量的、本真的对于音乐的感受与创作、欣赏与表达。而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又会立足于孩子本身的经验,去帮助他们提升和扩大。本期,我们一起梳理音乐教育的误区,并以一堂歌唱活动课为例,解析影响歌唱活动的多个音乐元素,聚焦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升一线教师歌唱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魏 婷

四川师范大学讲师

澳大利亚肯迪大学博士

拥有11年幼儿园一线教育经验




01/

厘清音乐教育3大误区

让儿童的学习通过音乐发生 







音乐是那些有天赋的人该干的事




音乐是儿童天性,你会说话,就会唱歌

奥尔夫:“你会说话,就会唱歌;你会走路,就会跳舞。”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到,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动物就对音乐有所感知、表达,比如母鸡产蛋后都会“咯咯咯咯哒”,这就是生物的遗传。孩子在18个月时,自发的音乐活动是非常丰富的,听到节奏感强的音乐时,会有很多自发的手舞足蹈。这些手舞足蹈一定是和音乐的节拍、情绪相契合的。到了24个月时,随着运动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动作会变得更丰富。
音乐是孩子的天性。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音乐的元素,孩子有着敏锐的对于节奏的把握与感知,而前期并没有人对她进行特殊的音乐教育音乐于人而言,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学科,更多的是生活。它也不是只有成年人才能鉴赏和创造的高雅艺术,儿童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赋予音乐别样的美丽。

 





音乐就是唱唱跳跳而已




音乐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音乐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教育也不单单是教音乐,它与孩子的情感教育、学习品质等方面融会贯通,音乐成为一种载体。孩子们不止是学会一首儿歌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获得非音乐技能的成长。比如音乐能够帮助建立和巩固成功感、自我价值感、自信心和归属感(Kreutz ,2014;Keeler et al 2015),这就是为什么在异国他乡的人听到一首儿时的歌谣《茉莉花》便热泪盈眶;音乐可以帮助处理重大情绪波动,实现良好自我控制(Corbeil ,Trehub ,Peretz,2016),当孩子在发脾气或者处于其他重大情绪波动时,听到他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会帮助缓解儿童的情绪波动。此外,音乐也可以支持认知能力发展(Sridharan,2007)、支持语言交流和阅读能力发展(Woodruf Car,2014)。同时,在加德纳的八大智能中,音乐也有一席之地…… 
▲音乐活动《两个小朋友》中,渗透着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带来的正是儿童整体的发展,以音乐活动《两个好朋友》为例。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专注的倾听,通过老师的语气、情感的变化、歌曲中的数字、歌词、拟声词,能够大概了解这个故事的主题以及情节的发展与走向。歌曲中欢快与悲伤的情绪变化,能够快速地让孩子们进入其中的情境。而整个活动中,渗透着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 
 





教师没有足够音乐素养,很难开展音乐活动




专业人士并不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于幼儿园音乐活动,很多老师会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甚至有的老师觉得自己五音不全,于是会有些惧怕开展音乐活动。但其实,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专业人士并不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园老师的作用是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
自己唱歌不好听?没关系,就给孩子念一些节奏感、韵律感强的儿歌或童谣吧,或者和孩子分享你听音乐时的感受。当然,还可以在孩子游戏、看书、用餐等,放音乐给他听。长期听音乐,对孩子不仅是一种美感的熏陶,也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对于儿童来说,不是将他们禁锢在椅子上、桌子旁,禁锢在听觉刺激上,而是要让他们和着音乐动起来、说起来、唱起来甚至画起来。
音乐活动也不一定必须要有专业的音乐器材才能开展,老师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将大自然里的物品或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变成乐器,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探寻声音、节奏的奥秘。


 
02/ 

掌握歌唱活动5要素

轻松hold住一堂音乐课! 

传统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学习对象的不同,造就了天壤之别的学习方法。音乐活动中重要的音乐元素有速度、音高、节奏、力度等,当面对这些抽象且枯燥的乐理知识,如何通过“活动”把相对应的概念深入到小朋友们的头脑之中?魏婷老师以一堂歌唱活动为例,为大家具体分析。 

速 度
音乐的速度主要是指音乐的快与慢,渐快与渐慢。想要单纯地加深儿童对于这个音乐元素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没有歌词的念谣来帮助孩子理解;在一首歌开始正式学习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节奏,可以用拍手练习整首歌的节奏,强化节奏印象。


也可以在最开始介绍速度这个音乐元素时,利用走、跑、跳、滑等动作,了解节奏的快与慢。 

▲速度的形象化和游戏化

把不同速度的动作和音符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联系,一一对应,形成惯性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到走路就知道是四分音符,提到跑步小朋友们就知道是八分音符,避免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入抽象的概念。
 
音 高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更容易建立起绝对音高:能够区别出两个不同音高的声音、能知道所听到的声音的实际音高,并说出音名。而六岁之后的音乐学习,更多是成人视角的音乐学习,更多的是建立起相对音高感:在有所依据(指音叉或比较音高)的条件下,凭比较和记忆来听辨各音的准确高度。

在音乐教学法中采用柯达伊的手势法,即教师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让学生跟随教师手势的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相对音高的掌握。 

▲运用了柯达伊手势的儿歌《蓝鸟蓝鸟》 

另外,在关于音高的教学中,通过一些自己创编的儿歌。通过形象的词语,加上高高低低的声音,在念词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高。在进行音高训练之初,首先让儿童区分高音和低音,之后慢慢地让孩子确定相对准确的音高。 
 
节 奏

节奏是指时值不同音的组合,强弱拍的周期性。在面对拍号的歌曲时,老师给我的提示语也不相同。比如:四四拍的曲子,提示就是准备开始,四三拍的歌词,提示语:准备好,开始了。


在进行节奏的训练中(以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为例),可以让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两组小朋友通过拍手感受节奏的变化。一组小朋友拍稳定拍,像心跳一样固定的稳定拍;另一组小朋友,出现一个字就拍一次手。对于稳定拍的练习,在最开始不熟悉的阶段,可以用图示代替文字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们进行理解。

 
力 度
在力度的音乐元素中,创新性音乐活动的组织包括强与弱、渐强与渐弱,以及织体、层次和和声等内容。

同样在力度音乐元素的训练中,也可以自行创编儿歌。不一定要有曲调,在歌曲中渗入力度不同的词语,让孩子们用对应的声音大小进行念词。 


在歌唱活动的组织中,通过唱回声、二重唱、轮唱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强弱、织体、层次,同时也扩宽了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

在进行轮唱、重唱的歌唱活动时,老师的手势指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音乐活动的难度,同时增强音乐活动的互动性。对于老师来说,歌唱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歌唱的理论和技巧,而是通过音乐学习这样的方式,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
 
练 声
在整个幼儿歌唱活动课程的建构与设计中,我们的出发点始终要坚持儿童视角。不同于成人练声: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全神贯注,儿童练声应该形象化、互动化、动作化、故事化。
幼儿园中比较传统的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练声就是互动化的体现。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小猪怎么叫?噜噜噜噜噜……
还有随手可见的材料、一些简单的教具。比如可以随意伸展变换造型的铁丝、毛茛等,用来表示音高的变化;而磁铁等其他一些材料,可以用来表示长短音的变化;教室里的黑板、甚至用手指画出一条曲线,都可以成为练声的方式和工具。
比如,通过自创故事“王子大战毒龙”进行动作化的练声。王子拔出宝剑、挥舞宝剑、运用宝剑的过程中都有相对应的动作指示和声音指示。这个故事不仅是渗透了动作,还有故事。
▲通过自创故事进行练声
而故事化的练声中,可以参考“猫头鹰的故事”。通过介绍猫头鹰家族的成员,让孩子们跟着模仿,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而在教具的选择上,不一定要选择猫头鹰,幼儿园里拥有的、在其他课堂上使用过的工具都可以。
▲故事化练声
总之,针对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练声,老师们可以根据互动化、动作化、故事化、形象化四个原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身边易取得的资源,用最少的投入,让歌唱活动中的练声准备达到最大的效果。而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到底要不要练声,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而决定。
 
 
 03/ 

实用小贴士

让音乐活动开展更easy! 

在一日生活中融入音乐

收拾玩具时、洗手时、上下楼梯时,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一起唱儿歌,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创编的,孩子会通过这样的方式熟悉常规。

过渡环节,音乐是自然而然地“预令”,比如分散游戏结束时,老师不用吆喝,只需要弹起钢琴,熟悉的乐曲一响起,孩子就知道游戏时间结束了。而且音乐是可以调节情绪情感的。起床时略欢快的音乐,让有起床气的孩子也能乖乖起床;入园时柔缓的音乐,能帮分离焦虑的宝贝舒缓情绪。这些都是利用音乐的信号来代替枯燥的念白、指令、规则,把音乐元素融入到生活环节中。

自制简单音乐材料

孩子喜欢敲敲打打,并从中感受节奏。教师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沙锤,可以利用适合孩子拿握的塑料瓶,装入沙来制作。手摇铃,可以找一个圆环,上面用线固定一些铃铛来制作,还可以用彩带来制作。拨浪鼓,可以找一个大小适中的铁皮饼干盒,在柱面对称的位置上钻两个小洞,分别串入两根绳子,绳子一头固定在盒内,盒外的一头穿上一个小珠子。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杯子,或者锅碗瓢盆,让孩子用筷子轻轻敲一敲,感受不同声响,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音色、强弱、快慢。网上还有许多用水杯或碗敲出乐曲的视频,可以搜索播放给孩子看。

 
给孩子选择适合的音乐

孩子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他们不大适合成人歌曲。在给孩子选择音乐时,尽可能地选择优秀的演奏家、演唱家或乐队的作品,比如中西方古典音乐。此外,很多国内外音乐家都有为孩子写的器乐曲,如柴可夫斯基《胡桃仙子》、贝多芬《孩子的梦》、黎锦晖《麻雀与小孩》等。

 

儿童音乐影片推荐

《幻想曲》

动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影坛首次尝试将音乐和美术所作的一次伟大的结合。


《糊涂交响曲》

迪斯尼在1929-1939十年期间推出的一系列动画短片,短小而紧凑的故事情节,配上优美的音乐,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动画迷津津乐道。


《彼得与狼》

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每一件乐器代表一个剧中角色,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




文字/鲁阳阳 陈秋旭

视频/陈秋旭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主编探园丨启蒙和影响了中国数万家庭的幼儿园,他们说只想做小人国里的鞋匠


大家说丨李季湄:面向未来的教育没那么玄乎,就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动案例 | 这群五六岁娃娃最近搞了件大事,完成价值10万的logo设计只用了15天!


一张桌子一块布再加点布娃娃和花果,冬天最美最温暖最有仪式感的区角布置就它了!


图说儿童观丨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儿童,决定了未来一百年世界的好坏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