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儿童观丨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儿童,决定了未来一百年世界的好坏
01
古典时期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儿童常常被视为只是身体上比成人矮小的“小大人”,仅仅是身高和体重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小大人说”。
柏拉图的出现开始将成人与儿童区别开来。柏拉图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儿童的游戏、玩耍的用具、所讲的故事等都做出严格的统一规定。儿童在3-6岁要参加宗教仪式,接受宗教教育。
在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也继承了他的思想,亚里士多德主张“中庸”之道,不仅最早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人,除此之外,他还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和文雅教育,以此来对儿童进行德育。
02
中世纪时期
△这扇玻璃花窗讲述了《圣经》中有关亚当夏娃的堕落和原罪的诱惑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化教育无不渗透着神学,基督教会控制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教育。占据人们头脑的教育思想变成了“原罪说”和“预成论”。“原罪说”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世上的人,教育儿童就是帮助儿童赎罪。
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中,儿童被当作成人对待,学校规定了非常刻板的学习作息。儿童被抑制了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如果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就要受到惩罚甚至体罚。法国历史学家菲力普·阿里叶在《童年的世纪》一书中指出,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完全不知道何谓“童年”,没有“婴孩的情怀”,也无法意识到童年有足以将儿童与成人、甚至青年人区隔开来的特殊性质。
03
文艺复兴时期
04
启蒙运动时期
△《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以爱弥儿为主人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从《爱弥儿》中,可以看出,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卢梭认为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予以适当的教育方式,以免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他认为《鲁滨孙漂流记》是实施儿童教育最理想的教材。他说:“教育儿童并不是要读文学名著,而是要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即通过阅读自然书籍了解外界知识,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语言去获得知识。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慈爱的儿童之父”。他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收获颇丰。
裴斯泰洛奇的儿童观继承了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他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他们的周围世界。”裴斯泰洛奇看到了教育的社会性,认为儿童的发展不仅要遵循自然,还要与教育目的相结合。
福禄贝尔提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能。他吸收并发展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遵循自然思想, 将教育顺应自然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原则。福禄贝尔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 使之获得自然、自由的发展。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和手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导、设计各种游戏活动。福禄贝尔相当重视手工材料和教具的准备,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froebel gift)。他也重视环境的设置,主张幼儿园必须设置花坛、菜园、果园。
05
现代
20世纪上半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出现了。杜威认为,儿童具有他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儿童的心理活动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在教育上,他倡导以“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认为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师应该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杜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知与行,主张“从做中学”。
有人认为,20世纪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杜威,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也是杜威。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人的推崇和宣传的结果。
△胡适、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合影:中国最早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介绍给国人的是蔡元培。而此后宣扬其教育哲学最有力的则当属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杜门高徒”。
杜威弟子胡适,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杜威是对胡适“有终身影响的学者”,胡适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20世纪50年代,大陆开展了批判胡适的运动,其师杜威也受到批判。经过三十多年的沉寂,1979年后,人们开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三个中国弟子,陶行知同其关系最为密切。陶行知(1891~1946)1915年9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陶行知研修《学校与社会》和《民本主义与教育》等杜威的名著,并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对杜威的思想加以发展和扬弃,变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为“生活即教育”;变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为“社会即学校”。
陈鹤琴师从杜威,杜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影响了陈鹤琴的一生。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教育家,曾任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并与陶行知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杂志,长期从事幼教研究和实践。陈鹤琴之后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提倡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后来的皮亚杰(建构知识经验理论)、艾克森(情感发展理论)、班图拉那(社会学习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维果茨基(语言及文化理论)等,综上一切奠定了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的基础。这一切,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幼教。
06
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彩蛋
西方儿童观影响中国,主要以杜威影响为最甚。近20年来,西方教育实践在中国有蒙特梭利、华德福、森林教育、夏山学校、瑞吉欧,新西兰TeWha riki等。近年来国家应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力主游戏为儿童基本活动,这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发现、理解、支持儿童。
您心中的儿童是怎样的呢?
您如何看待“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里成长”这句话?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想法!我们将选取10位幸运读者赠送2021年台历和笔记本。
文字/张小满
编辑/王梦倩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李季湄×鄢超云×袁利娟×黄洁:时代发展的需要呼唤我们,开展未来取向的幼儿品格教育
主编探园丨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所高颜值幼儿园从美术到美“诉”潜心修炼了68年
家园共育丨从羞于表达到独⽴完成国旗下讲话,这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耐心等待了2年
我就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