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说丨柳倩:幼儿园在健康领域的巨大短板不解决,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现已成为“第二肥胖国”,在这份分析了188个国家居民体重走向的报告里,中国20岁以下青年肥胖率为男孩23%,女孩14%,仅次于饱受肥胖困扰的美国。而就我国幼儿的体能监测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因为缺乏运动,有一部分孩子的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从娃娃抓起,朝着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纲要》、《指南》、《规程》中也多次提到幼儿园要组织学龄前儿童开展适合的、有趣的体育活动。从2010年-2020年,这十年,学前儿童健康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面临来自现实的挑战与困顿。

运动是人的本能,运动要从孩子抓起。这一切都指向幼儿园运动课程应该如何去做。未来社会各个国家的竞争,是关于人才的竞争,也是关于身体素质的竞争。本期大家说,我们呈现专注运动课程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柳倩老师对于未来幼儿园运动课程的思考与展望,以期为幼教人在运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带来反思和方向。

柳 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课程与教法教研室主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事业发展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本文源自柳倩教授在2020年绵阳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健康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专题讲座《我国幼儿园运动课程的挑战与展望》)




01/

健康是五大领域发展之首

《指南》把健康分成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其中在身体部分谈到的是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这几个部分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健康是五大领域发展之首。
在健康领域,无论是将我们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健康板块的短板现象非常突出,尤其是健康里的运动短板特别突出。

运动缺乏会带来近视眼、健康体质下降、肥胖率上升、基本运动能力发展不足、神经系统发展迟缓、感觉系统发展迟缓、本体感觉系统发育迟缓、心理脆弱等一系列问题。未来中国在全球竞争力里的竞争靠的是人,我们儿童在运动板块短板问题很突出,如果不引起关注,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也是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问题。



02/

不要仅仅关注有什么材料和环境

更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和利用它们

运动课程不是简单的环境、材料,也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发展特点递进,有基本的框架和结构,还要有儿童发展的监控指标、教师能力监控的行为,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经过十年的保底发展,幼儿园中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下一个十年的目标不是关注幼儿园有什么材料,而是这些材料应该怎么用。我们要把环境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往构建课程方向去思考,要把环境和材料打造的过程往幼儿园运动课程方向去思考。环境和材料是比较容易获得的,难的是材料和环境如何使用。

2020年上海市颁布了《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指南里有一个很明确的导向,那就是现在不仅关注幼儿园有什么,更关注幼儿园如何使用和利用材料与环境。越来越关注老师、材料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这个趋势其实就是很多幼儿园未来努力的方向:我要考虑有材料如何使用,没有材料如何使用?
在构建运动课程时,我们要去思考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即便在场地的限制下,也会思考其中的替代性动作。比如,很多有条件的幼儿园,会设计让孩子们在山坡上进行翻滚的动作。因为翻滚能很好地促进儿童本体感觉的发育。主城区的一些幼儿园,场地比较小,没有山坡,那就没有办法训练儿童的本体感觉?让孩子们原地转圈,或者让孩子们在小空间内钻、爬,都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本体感官。所以,运动课程的开展,并不是一定需要丰富的材料和环境。

我们甚至可以设计一些不需要材料的运动,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之下,就展现了很多老师的智慧。


03/

完全集体或完全自主的运动课程

都不合适

传统意义上对于儿童运动课程的架构,应该从三个部分来思考:家庭劳作类(家务、园艺等)、交通出行类(步行、骑车等)、体育锻炼类(篮球、游泳等)。不仅仅只是体育锻炼。我们可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园艺、种植,这些具有粗大动作渗透的运动;还可以在幼儿的出行方式上做文章。孩子到幼儿园来,是用什么出行方式?孩子周末闲暇时光是用什么出行方式?我认为都是可以思考的。而在体育锻炼中,操节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项体育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怎么把操节做好?这也是儿童运动课程的一个思考方向。

运动课程应该是自主课程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我们目前用的课程形式不一定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比如在集体游戏中,有可能有些孩子是不运动的,对于这些不运动的孩子,他的运动诉求老师们是否进行了关注和回应呢?从这个层次理解健康人群,我们的课程架构就一定是集体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不管是完全集体,还是完全自主,我觉得都不合适。教育需要考虑公平和有效率的平衡,既要关注到每个人的公平,又要有效率。


04/

拓展儿童原有身体水平

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幼儿园运动课程中,观察和评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的问题在哪里呢?不能捕捉儿童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当然,我们国家在儿童评估的工具上有很大短板。我的团队也正在做一些研究:根据中国国情,更加本土化的一些儿童评估工具。我不建议幼儿园来研发幼儿运动能力的监测工具,这个任务交给研究者,而教师则专注教学研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附属幼儿园,可以用一些新媒体手段进行介入,这都是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

到了幼教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教师要做的是拓展,支持拓展儿童原来的身体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而教师怎么样去支持儿童的拓展呢?如果说大家看过我写的《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就知道教师应该基于运动核心经验概念去支持儿童的发展。
比如运动中有一个对称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手,如果习惯用右手,那么右手就是你的优势手。如果了解对称性原则,就既要发展优势手的部分,又要发展非优势手的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样才能刺激幼儿大脑的平衡发育。

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教学法,不是泛泛的教学法。现在教学法里有一类教师回应,我们认为是最差的回应之一,其中一个就是“干的真棒”“你真棒”。这一类回应是一个句号式的回应,后面就没有了。我们要的回应是怎么样的?“你还有什么别的玩法吗?”“你为什么能跳那么高?”这种带思考力的提问,才能达到扩展的效果,促进儿童的发展。


05/

当孩子在运动中屡次失败时

教师需要做什么

很多幼儿园都会进行助跑快跑的运动,但是在过程中,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体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很多孩子在助跑快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最近网络上刷屏的关于日本小孩跳马的小视频,你看他在第一次尝试时,并没有成功。但是在第二次进行尝试时,他拉长助跑的距离。最后的最后,当然成功了。这说明孩子在通过这项运动,得到直接经验,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成长、一次进步。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旁观?老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何时进行干预?怎样进行干预?这种类型的思考才会有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法产生。

人的运动能力发展有三个水平:功能性水平、表现性水平、社交性水平。在功能性水平中,人的表现是失败多,成功少;在表现性水平中,人的动作已经达到独自完成的水平,但还不算很熟练,处于多变阶段。在社交性水平中,出现了合作、竞赛(比拼)的概念。
这三类活动中,功能性水平的集体运动的教学活动是最不容易看见的,但功能性水平恰好是老师们最需要下功夫研究的教学法。对于老师来说,需要沉下心研究怎么样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功能性水平到表现性水平的发展。从观摩课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头脑清醒,因为这类活动展示的大部分是孩子们表现性水平和社交性水平的样态,并不是完整的。


06/

前滚翻和从较高位置向下纵跳

在幼儿园运动中是明令禁止的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开展运动课程时,可以引进一些专业人才。日本的很多幼儿园有体操设计,但是进行体操设计的人都是持有体操专业资格证的。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而运动损失大部分是隐形的,不出血的。

最显著的两个例子:前滚翻和从较高位置向下纵跳。这是幼儿园运动课程中的红线。
为什么不建议前滚翻和从较高位置向下纵跳?颈部在幼儿阶段是没有发育完成的,一旦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会瘫痪。幼儿园中只有一个翻滚动作:侧滚翻。从较高位置向下纵跳也属于红色区域,其实我不是反对高跳下,而是反对从比较高的位置往下跳。
首先,儿童的腿部力量较弱,他在落地时不一定能控制得住身体重心,在从很高的位置跳下,很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第二,学过解剖学的老师会知道,儿童骨盆三块骨骼在青春期前都没有完全的骨化为一块骨骼,它的三块骨骼由软膜连在一起,外力冲击下可能会发生骨盆三块骨骼的位置移动甚至变形,这在女童中就可能发生,会影响女孩子今后的生育问题。

那到底儿童高跳下的高度到底多少合适?我给大家提一个高度:不要高于儿童小腿的长度。
那跳的意义是什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展人的协调性。协调是我们运动的核心素质,换成摸高跳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摸高跳可以达到抗自由引力刺激身高的作用。
那么找到了向上跳的答案,向下跳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敢、刺激?我认为向下跳的意义在于落地缓冲的能力。落地、缓冲、踉跄、侧滚,这才是幼儿运动课程应该学习的。学会保护自己,也是运动课程的一个目标。


07/

在0-8岁掌握基本运动能力

是关乎一生的事

0~8岁的概念从学术界是这么来定的,人在8岁前的基本运动能力处于不充分成熟的阶段,从功能性水平到表现性水平阶段,主要是属于功能性水平。从人类整体发展的视角看,儿童青少年是基本运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期与敏感期;大多数个体能在约8岁时完全掌握走、跑、跳等大多数基础性运动能力,且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准,并满足日常简单身体动作行为的需要。个体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必须具备相当水准的运动能力,所以在这样一个八年中,儿童要通过成年人给他提供的环境,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并且在运动能力方面呈现这种表现性水平的提升。

它的多变性是一个特点,所以多变是我们在设计运动课程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你所提供的课程应该是什么?就应该多变,不应该固化,给他呈现一种比较多样的选择。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才有可能在今后生活中积极广泛地参与运动并获得相应的乐趣。

所以我其实不提倡幼儿园太早学习一些球类技能,尤其是达到一种竞赛式水平。这不吻合儿童运动发展的基本特点。我们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儿童在长大后这些球类技能要达到这个水平的话,分解到幼儿阶段,我们要给他提供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力量、身体平衡的发展。成年人能够参加的一些运动项目,它的基础就来自于学前阶段一些看似很不起眼的基本运动能力:跑、跳、爬等。


比如说:你想以后参加这些球类项目吗?你在幼儿阶段应该要有的是跑动能力你有吗?你的摆臂怎么样?你跑的耐力怎么样?跑是一个基本能力,是每个人都要有的能力,不是说我以后做运动员我才去跑,这方面日本比较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人认为跑步能让儿童对抗挫折,这种锻炼是很好的,也是一种不需要花钱的、有效的、且可以变成终身习惯的运动形式。



08/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培养基本运动能力

未来世界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教育,到底要带给儿童什么,才能让他能在未来社会具有竞争力?所谓“儿童的发展可能性”不是以现在的成人作为模型的可能性。面向未来,通过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同伴合作的团队精神、坚持的毅力、克服胆怯的勇气、正确面对失败(自己和他人的失败)以及尊重对手的“公正游戏”的精神。未来社会就现代社会本身来说是一个契约社会,集体运动游戏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规则培养场景。

当今世界各国开展的学校变革聚焦于“核心素养”、学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型”:从“知识本位课程”转向“素养本位课程”和“课堂转型”:从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的范式”转向儿童能动学习、建构知识的“学的范式”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理解幼儿运动价值的定位后,我建议我们先聚焦核心部分,就是基本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的外显是动作,而内部是身体素质。运动应该是一个平台,身体素质之外更大的应该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我相信未来的教育是幸福教育,而运动在此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推荐阅读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作者:柳倩、周念丽、张晔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它呈现了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和3-6岁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轨迹,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建议。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学前儿童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运动维度、生活维度、心理健康维度。
《运动改造大脑》

作者:[美] 约翰·瑞迪(John Ratey)

埃里克·哈格曼(Eric Hagerman)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透过美国高中的体育改革计划、真实的案例与亲身经历、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只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
《三种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

作者:约瑟夫·托宾、薛烨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认为:文化差异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巨大,因此,试图建立及执行全球通用的幼儿教育课程或质量标准是不合情理的。我们要从寻求更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出发,融合他人的优点,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幼儿教育新理论和新实践。
《学会生存》

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写于1972年。本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对策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



文字整理/陈秋旭

编辑/鲁阳阳

图片/杨东力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为什么全球最顶尖的创新教育孵化基地,他们说“学习就要想幼儿搭积木那样”?


成都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护、日常生活、冬季疾病都要抓,全方位守护儿童健康【转给家长】


大家说丨周兢:培养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学教研丨还在纠结音乐活动太专业太难操作吗?今天我们用一堂课解决那些难题


主编探园丨启蒙和影响了中国数万家庭的幼儿园,他们说只想做小人国里的鞋匠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