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幼儿园有旧冰箱、旧家电、旧玩具吗?这些“老东西”千万别扔!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脚踏式缝纫机、黑白电视机、BB机,老房子、石梯、水泥玩具……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有一些老建筑或老物件,承载着许多难忘的回忆,给人带来拙朴又温暖的感觉。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老建筑或老物件所属的年代与他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甚至不能准确叫出一些老物件的名字。


然而,这些老物件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有着特别意义。经由它们,可以无声给孩子讲述历史变迁、生活发展、时代进步,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欢乐


博物教育,关键词一是博物,二是教育。如何将博物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我们认为,利用好这些时光沉淀下来的老物件,其背后就是一种课程意识,就是一种博物思维。


本期,我们聚焦那些老物件,以3所幼儿园为例,看看旧时光的印记,如何与现在的孩子们产生链接,看看孩子们如何成为延续老物件生命与灵魂的创造者。






 


在六朝古都南京的鼓楼高岗之上,坐落着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试验研究中心——南京市鼓楼幼儿园。近百年来,幼儿园名称、地址、办园理念、办学方式等都未曾改变,一直延续着初心,不断探索着适合中国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道路。这样一所历史名园,至今保留着许多办学初期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是幼儿园的文化所在、情感所在、精神所在。




幼儿园里最早的物件,

是陈鹤琴先生的故居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最值得一提的老物件,是陈鹤琴先生的故居。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幼稚园,取名南京市私立鼓楼幼稚园。陈鹤琴先生在这个试验田里,将西方的教育学说同中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实践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如今,陈鹤琴故居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近现代重要保护建筑,它的存在,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老师都具有非凡意义。

对于鼓楼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建筑是一种感恩,也是与历史的链接。孩子们常常会与这个建筑“对话”,他们把陈鹤琴故居画在纸上,或把它编到自己的诗歌里,他们经常会说:“感谢陈鹤琴爷爷把自己的家给我们做幼儿园,让我们有了幸福的乐园。”每年春天鼓楼幼儿园园庆时,会有专门的一段时间,小朋友去谈鼓楼幼儿园的历史、变化,它的存在让孩子们知道鼓楼幼儿园是从哪里来、谁创办的,孩子们对这座房子充满感情,对陈鹤琴爷爷充满感恩与敬畏。


对于鼓楼幼儿园的老师们来说,这个房子代表着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代表着生命的起源及思想的传承。这里是中国化幼儿教育的起点,是中国化、科学化教育实践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次幼儿课程改革的地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它身上的很多个“第一”,让它与众不同、意义深远。现在,幼儿园在陈鹤琴故居内设立鼓楼幼儿园园史室、陈鹤琴纪念室、校友室、鹤琴教科室,期望能够给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提供一个溯源的地方,对陈鹤琴教育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幼儿园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也常常走进去,看到陈鹤琴为小朋友设计的玩具,看到一百年前的孩子们是怎么在幼儿园里快乐生活。




100年前的树,

伴随着幼儿园与孩子生长


除了100年前的房子,鼓楼幼儿园还有100年前种下的树。陈鹤琴曾描写过鼓楼幼儿园:“房子的前面,有一块草地,草地的前面,有很大的游戏场。场地周围,就有参天的松树,这种自然的环境,真是儿童最好的读书游戏的地方。”

在鼓楼幼稚园创办之初,陈鹤琴亲手栽种了一棵瓜子黄杨,在一代代鼓幼人和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焕发着勃勃生机。瓜子黄杨原本是一颗灌木,按照植物属性来讲,它是比较低矮的,但在100年的发展进程中,现在的它已经长到近5米高,远远看去就像一棵树。它在鼓楼幼儿园里,代表着植物的活力、生命的生长,以及突破思维想象的创造力。老师会告诉小朋友们这是陈鹤琴爷爷亲手栽下的,孩子们会去观察这棵瓜子黄杨与旁边树木的异同,去浇水、养护,感受生命不断的孕育和生长。


办学过程中,鼓楼幼儿园在不同年代陆续种植了许多植物,现在幼儿园里,处处留下这些植物的痕迹,比如桂花小径、枫树小径、木香瀑布等,通过它们,让孩子们和环境发生更多关联。不久前,桂花飘落,当一片金黄,孩子们会与桂花玩很多游戏,比如拿小篓子放在地上去接,制作桂花糕、桂花香囊等。在枫树小径,孩子们会做很多观察记录,寻找鼓楼幼儿园最美的景点,把自己和自然界的变化相连,把幼儿园的美和生活相连。还有幼儿园的梧桐树是建园时种下的,现在已有六七层楼高了。梧桐树是南京市市树,它不仅代表着南京文化,也代表着鼓楼幼儿园历史,随着幼儿园的生长而生长。它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梧桐树和南京的关系,也为孩子们避风遮雨,梧桐树上,有孩子们玩攀爬游戏的树屋,梧桐树下,孩子们畅快奔跑。



过去的玩具,

仍在影响今天的儿童


鼓楼幼儿园迄今为止仍保留了很多以前的设施设备。陈鹤琴先生在鼓楼幼儿园开展教育试验时,设施设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之一,他还写过很多作品,专门讲幼儿园的设备。

在幼儿园的园史室里,还陈列着陈鹤琴先生当年做的转盘、摇船等玩具。老师和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陈列,了解过去的小朋友玩些什么,也通过这些老物件做一些现代的改良品和创造物。

百年前,陈鹤琴先生设计过瞭望台,也叫猴子家,让运动与自然融为一体。幼儿园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做成两层、三层树屋,集合攀爬、下滑、登高等多种功能,成为一个组合玩具,游戏性、冒险性都在其中。陈鹤琴先生曾和鼓楼幼儿园的王牌设计师一起设计过一种非常火的户外大型运动玩具,后来鼓楼幼儿园又继续研发,赋予玩具更多的游戏功能。他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玩具,这个宗旨也一直贯穿在鼓楼幼儿园多年来的实践中,深深影响着后来者们。






今年重阳节,成都市第五幼儿园中班组开展了旧物博物馆活动,受到很多行业专家及家长好评。哪来的旧物博物馆呢?原来,这个博物馆是老师和孩子们专门为了重阳节而创设,有零件修补馆、旧物改造馆等,孩子、老师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在这里,感受旧时光的故事。


活动前期,幼儿园向孩子们征集了很多老物件,比如缝纫机、眼镜、BB机、荣誉证书、独生子女证、老照片等。岁月漫长,有些物件已经不再完整,只剩下小零件,但在五幼孩子们看来,正好可以大展身手。

中二班彤彤爷爷的眼镜只剩下了“一只腿”,彤彤找来硬的棍子接了上去。

 琳琳婆婆的眼镜也坏了,琳琳用布把另外一个镜框包起来,还挂了一串纽扣,她说这串纽扣代表眼泪,因为外婆眼睛看不太清楚,她有点难过。 雯雯爷爷的BB机以前和电话一样厉害,没有手机的时候别人就通过这个机子通知爷爷,但是按键缺了几个,于是雯雯用黏土搓了豆豆安在上面。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修补这些老物件,像自己心爱的玩具般守护和珍惜。还有一些老物件,已经磨损地很严重了,但是爷爷奶奶不舍得扔。孩子们把它们带到幼儿园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婷婷带来一个上了年纪的杯套,她散开杯套的编织袋,变成了章鱼的很多只脚,大家又多了一个新玩具! 翰翰带来奶奶的围巾,他把向日葵和纽扣镶在围巾上,这样可以把围巾扣上,奶奶就不会冷了。 灿灿爸爸给了他一台“古董相机”,他不想改造这个相机,因为他坚信相机是完好的。后来,他装饰了班里的“木头支架”,说这样老人用来给弟弟拍照时,就不用弯腰了。 还有姥姥的一块枕头布,用两条毛根各栓一边,就变成古时盛行的“头花”啦!
孩子们利用简单的装饰和材料,把那些废旧的物品变成玩具和礼物,送给他们爱的人。这些展台上的展品所传递出来的温暖、亲密,是祖孙之间的情感联结。

教师思考

只有真正和孩子发生链接,

才能更好发挥老物件价值

袁梦娇 /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教师、“旧物博物馆”活动策划人

在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发现,爷爷奶奶有一些老物件,有的旧了有的坏了,但依然被当成宝贝一样小心收藏着。老师们思考,这样的物件能不能运用到课程中,被孩子们重新认识并赋予新的历史意义呢?

透过老物件,可以给孩子讲述历史的变迁、生活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但物件本身并不等于课程。在幼儿与老物件产生有效链接前,对他们而言,老物件就是一些看不懂、不理解、没有用的旧东西而已。
老物件之所以能激发成人的情感体验,是源于成人的生活经历,源于老物件与成人思维认知活动之间形成潜在的有效连接,从而引发诸多感慨与思绪。要想让孩子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并由此感受人文情怀与文化积淀,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搭建思维支架的平台,以此为契机,开启幼儿与老物件产生链接的多种可能。
而“旧物博物馆”就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大量机会的平台,支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与老物件“对话”,支持幼儿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与老物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感和故事感相碰撞。因此,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出现了:

幼儿成为延续老物件生命与灵魂的创造者;在幼儿充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互动之后,老物件不再只是沉默的物件,而是渗入幼儿的思维想法,给予幼儿丰富的教育体验,成为活的教育。







“挟三山而带两槽,襟两水以贯川渝”,川东门户广安邻水,既有高山峻岭,也有丘陵风光,在这座西部山区的小县城里,有一所已有65周年历史的邻水县机关幼儿园。在多年办园历程中,它没有改变原有的家庭院落格局,建设随坡就坎,错落有致,园舍设计也是走马转角,给人安静温馨的感觉。不管一墙一门、一砖一瓦还是一草一木,都努力与幼儿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幼儿园的石梯、大树、水泥玩具等为例:
幼儿园里,有一段40多步的石梯,早在建园之前,石梯就已经存在了。这里是孩子和老师们每日必经之处,入园、离园、游戏……大家在石梯上,上上下下。在一次有关“我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的调查中,很多孩子都提到石梯,还为大石梯写诗、作画。经过岁月的洗礼,石梯有些已经破损,有的长满青苔,这些细节都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

石梯 时光师婉秋小小班的时候,石梯很高,
老师牵着我走。小班的时候,
石梯很挤,我和小朋友手牵手一起走。中班的时候,石梯很有趣,我盯着小蚂蚁绕着走。大班的时候,
石梯很粘我,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



石梯上的春夏秋冬陈菥浛春天的时候,小树发芽了,一朵朵小花儿落在石梯上,她觉得自己很漂亮,
夏天的时候,太陌晒在石梯上,她觉得很温暖,秋天的时候,风姐姐吹来了,风姐姐在石梯的身边跳舞啦,
冬天的时候,雪妹妹把她盖得严严实实的,石梯睡着啦,下雨啦,石梯正在洗澡,全身湿哒哒的,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啦,像毛巾一样擦干了她的身体,彩虹弟弟出来啦,石梯觉得很快乐,就像在吃彩虹糖一样。

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教师要去思考的是怎样才能让它更好地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而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有些幼儿园一说到绿化就公园化,修各种花台,种各种花木,而这一切,都看不到幼儿,没有和幼儿生活生命组合在一起。邻水县机关幼儿园种有黄桷树、洋槐树、枇杷树、梧桐树等,这些树种,陪伴着幼儿园生长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的黄桷树,非常大非常老,绿树成荫。每年春天,黄桷树开始落叶,平日里干净整洁的滑滑梯、石梯、户外区域被落叶紧紧覆盖,孩子们沸腾起来,跑的跑,追的追,笑的笑,闹的闹,推行了一个月的园本活动。


此外,幼儿园还有一些“淘汰”下来的旧床,虽然有些陈旧了,但老师们仍然在思考着如何旧物利用。现在,幼儿园每个班上都有6、7个旧的高低床,有的被改建成了攀爬架;有的被投放到美工区用于涂鸦;有的被锯成多段成为建构材料;还有的被巧手变成小凳子,陪伴着孩子们……
上世纪90年代很流行水泥玩具,在邻水县机关幼儿园,保留了这些很有历史感的玩具。水泥浇筑的蝴蝶、狗、狮子、大象、袋鼠等,是孩子们游戏的好伙伴。他们为这些水泥动物穿新衣服、打领带、编头发,还“假装”开了一个动物园。幼儿园希望实实在在地把那些东西利用起来,不去拆毁它,不去改变它的位置,就让它们静静地在那里,述说着幼儿园过去的时光。





陈鹤琴先生一直主张,要走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如何入手呢?要形成系统的组织。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什么呢?就是儿童的环境。


不管是老房子还是老树,老照片还是石梯,当它们生长在幼儿园或者通过各种渠道来到幼儿园,就应该要努力变成属于儿童的环境。这是一种博物意识,是一种成人和孩子广泛关注、深入观察、精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


儿童是在环境中生活的,是在与丰富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那些树啊墙啊风景啊,那些床啊柜子啊石梯啊,是儿童身边最鲜活的、最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当它们被看见并真正与儿童的生活发生链接,就能更好满足儿童的需要,更好促进儿童的发展。




文字/鲁阳阳

编辑/张小满

图片/源自幼儿园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虞永平:如果你想给孩子建造一座博物馆


你们一直cue的线上课,它来了,它带着硬核写作技巧走来了!


你有一封来自儿童的来信


如何把最常见的管道玩出新高度?这5所幼儿园的脑洞大开供你参考


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数学概念?行动、图像、符号表征方式快应用起来!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