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特辑③我手画我心
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从幼儿时期的涂鸦,到儿童时期真正的绘画,画画可以看作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可以反应出孩子内心的不少想法。
调查显示,98%的儿童存在自发性绘画活动,许多家庭为儿童准备了绘画工具,80%的儿童曾直接说自己喜欢绘画,而幼儿园里几乎每天都会安排儿童进行绘画,可见绘画在儿童成长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人文幼学暑期特别策划看见儿童特辑第三期:从心理角度切入儿童绘画,从儿童画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一起读懂儿童绘画里的语言。
儿童画的一般发展规律
第一阶段 涂鸦
儿童从学步期开始就会涂鸦,但这种涂鸦行为缺乏视觉指引(成人的写字、作画都是以视觉为指引的),很大程度上是由胳膊、手腕和手的机械结构所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涂鸦无关紧要,实际上涂鸦令孩子感到骄傲,他们为自己能够留下行动痕迹而高兴,所以学步儿都热衷于在各处留下涂鸦。同时涂鸦也为后续的表征化打下基础。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涂鸦并非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在儿童涂鸦的时候询问他们的想法,例如下列这幅图是一个三岁的妹妹画的圈圈线条,她说自己画的是南瓜。
往往他们画的时候并没有想过画什么,画完了以后再进行审视,根据结构和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解释自己所画的东西。
心理学家马休斯将儿童这种动作-语言行为解释为“象征性的”行为。儿童在图画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是他们的一个探索过程,这也是我们常说在儿童幼年时期不要教授他们绘画技巧的缘故,一方面手眼协调能力并未达成,另一方面儿童的早期涂鸦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是有益的。
这是学前教育专家凯洛格分析总结的儿童20个基本涂鸦模式:
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中,这20个基本单元作为要素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组合成为更高级的单元。
第二阶段 象征阶段
从涂鸦到能画出相对清晰的轮廓图形之间,儿童现实意识到可以画出封闭的图形,视觉开始能够控制动作,一般孩子最先画出的图形是圆形,而最早出现的典型象征阶段的图形则是蝌蚪人。
▼“蝌蚪人”
象征阶段的特点是以简单图形来表征某类具体的事物,图形与具体事物之间形态上相似或者被感觉相似。
儿童画蝌蚪人,并不意味着他们心中认为的人就是这样,因为实验发现让儿童口述人的样子,就不止他们画出来的这些部分,为什么儿童会创造出如此简洁的蝌蚪人,主要还与儿童绘画的顺序、注意广度比较小、监控技能有限等有关。
第三阶段 图示阶段
图示的意思是用图形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其一目了然。
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最突出特征,比如这幅兔子,有明显的长耳朵。
第四阶段 写实阶段
可以通过视觉来记忆画面,从图示期向自然的描绘过渡。
比如下列这幅图中的蒲公英,是幼儿通过观看老师的照片来画的。
要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爱好作画,会渴望自己绘画水平提高,如果得到过多负面评价或者美感始终无法提高,会对绘画产生厌恶感。
因而我们应该慎重选择老师,并提供适合的环境和丰富的作画材料给孩子。
一幅画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1)线 条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2)颜色
一般来说,年幼的孩子会比较倾向于使用暖色,暖色代表着冲动的本能,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增加冷色调,冷色多被认为是控制感和个性自我。
如果在有颜色选择的情况下,过多采用黑色则需要关注,在心理学上黑色往往被认为是攻击。
(3)构图
画中形象的大小与自尊或个体适应能力相关。
通常过大(占去纸张的三分之二以上)表示强调自我存在,内心有紧张、攻击、爱幻想或敌意,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和补偿性防御的情感伪装。好动,情绪化,率直,有攻击行为。
而画面过小(小于纸张的九分之一)可能表示环境适应力较差,内向,自尊心弱,害羞,拘谨,自我评价低,易退缩,容易焦虑和沮丧。
构图还包括画面主题内容所处的位置、所画人物的方向(侧面?背面?正面?)、对称性、以及画面的远近感等。
(4)人 物
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 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 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 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
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也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腿和脚:腿画的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5)图 形
喜欢画三角形: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喜欢画圆形: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
喜欢画折线: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喜欢画波浪形曲线:个性随和,适应能力强。乐观开朗,善于自我安慰,遇事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喜欢画连环图案:性格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地融人其中。
喜欢在小格子中画上交错混乱线条:有恒心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喜欢画不规则曲线:心胸比较开阔,心态比较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有点玩世不恭。
喜欢画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图形:竞争意识比较强,希望自己能够胜人一筹。他们不断地为了目标而努力,并且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喜欢画平行线:可能处于因感到不公而沮丧的状态中,平行线反映了孩子渴望公平的心态,家长需要及时注意,并与孩子沟通。
喜欢涂写对称图形:做事比较小心谨慎,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则。
喜欢画有趣的线条、圆圈和其他图形:富有创造力,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打算进行尝试,每一种新想法都会令他们兴奋。
(6)内 容
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这类图案相对复杂,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极具想像力,勇于尝试,能够坚持。
喜欢画各种不同面孔:这种情况多是借画画的过程发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喜欢画一张笑脸的孩子,是知足常乐者;喜欢画皱着眉头的脸则恰恰相反。面孔的表情,可能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
喜欢画花草以及田园景象:性情温和,对形状和颜色往往具有比其他孩子都突出的欣赏力。这一类型的孩子多在语文、美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才华。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树木画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树干画的很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幼儿画树木只有26%会画上树叶, 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太阳: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有光芒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很高,具有同情心。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的影响,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太阳。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房子:房子是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房子巨大无比,可能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房子外观丑陋、面目可憎,孩子可能把家看做束缚自由的牢笼。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人才,或者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房子特别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把楼梯画的特别长特别大,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在房子屋顶上画烟囱,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需要出气筒。
成人可以问问孩子:“你画了什么呢?这些东西是代表什么呢?为什么你要画这个呢……”如果家长了解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并且能够读懂儿童绘画的含义,那么,你与孩子的心就会靠得越来越近。
(7)作画细节
作画的很多细节,包括所用的笔压、线条的使用(曲线还是直线?长线还是短线?线条的移动方向等等)、画面中的物品是否切断,切断的方式是怎么样的?画面中的影子和阴影是怎么处理的?
这些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眼中都是线索。
(8)作画过程
特别要强调的是,绝对不能单凭一幅画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作画的过程也需要特别关注。
绘画行为往往会显示儿童的创伤经历,作画过程中的时间反应、神态反应、声音反应和配合状态都是需要观察记录的。
比如作画过程中的修改情况,如果反复擦去,可能预示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或过于追求完美,如果部分反复擦去,可能表示孩子对这部分的冲突潜意识中有不安。
推荐阅读
《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
作者:格罗姆 (李甦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不仅详细勾画了正常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了美术天才、智障儿童的状况、并介绍了绘画与认知、情感、人格的关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让读者对儿童绘画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绘画是一种图形表达,它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儿童心理世界的“认知地图”。儿童绘画不仅可以描绘儿童认知的过程,而且能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例如3岁半左右的孩子会自创出头大足小的“蝌蚪人”,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手脑尚未完全协调,对人物的四肢比例还不能准确把握。而到了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具象的画出内容了之后,他们的绘画语言更丰富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绘画时,可以询问幼儿绘画时的过程和想法,看到幼儿绘画背后的大致心理状态,但不能仅仅凭借一幅画就断言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不可轻易为孩子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