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探园丨一所80年老园的7个故事
走进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育苗路,过往的人们都很容易被一排具有欧式风格的教学楼所吸引,进而驻足观赏:红色的砖墙、深咖色的实木门、明亮的窗户、丰富的游戏环境……这里就是成都市第四幼儿园。
说起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它身上真的有太多标签,比如由留美硕士陆秀女士创办,是西南三省第一所国立实验幼儿园,被载入《中国学前教育史》加以论述,周围老百姓交口称赞……这所高起点的幼儿园,在80多年的办园历程中,始终紧跟学前教育改革步伐,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回归教育本真,重视教育主体,追求童年的真教育。
本期主编探园,我们经由几个故事来以点带面,看见这所历史名园,看见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1/
关于历史传承
留美硕士陆秀与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
陆秀与陈鹤琴
02/
关于儿童观
一次特殊的方案汇报会
“你们知道什么叫改造吗?”“你们想要在游泳池里玩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呢?”
“可以在水里做操”“希望那个小柱子是可以爬上去的,我们可以玩”“想要一个水上滑滑梯”“需要一些大大小小的木板,这样我们可以划船、架桥”“可不可以加一个秋千,这样我们可以荡起来”“在边上搭个小房子,我们可以在小房子里换游泳衣”“可以播放音乐,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根据小朋友建议修改的游泳池方案
03/
关于活动
幼儿园里的三棵石榴树
秋天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了三颗石榴:两颗是坏的,一颗是还未成熟的小石榴。对于这个意外发现,孩子们又是欢喜又是好奇,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着石榴、探索着石榴。
幼儿园里的石榴渐渐过季,但树上还有很多,为了防止石榴坏掉,孩子们向园长妈妈打了报告,讲述了五个摘石榴的理由,在支持下,他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摘石榴行动。孩子们用绘画展示关于摘石榴的想法。在老师引导下,他们思考摘石榴的方法:垫石头、用棍子、剪树枝、用钩子、爬梯子……
孩子们前前后后采了四次,才终于采摘结束。但他们发现,幼儿园里摘的石榴和平常家里吃的不太一样,他们将两种石榴进行了比较,并用图表记录下两种石榴的差别。后续孩子们还生发出种石榴、保存石榴的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功能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馆在前期采摘石榴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工具支持;创意坊内开展了针对石榴的艺术活动;阅读馆里根据孩子采摘石榴的过程,以幼儿前识字的方式帮他们记录感悟。生活馆将幼儿日常的生活经验与活动相链接。
在四幼看来,功能馆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当今中国社会班额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充分、更加丰富、更加自由的空间,功能室的存在很有必要。
而怎样让功能馆的各种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四幼有自己的秘密法宝:
整班进入。让孩子先到各个场馆里充分了解,为后续活动的深度开展奠定基础。
自我选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同伴多次参与,持续开展游戏或者探究活动。
班级预约。班级根据近期活动开展情况、儿童的发展需要等进行功能室预约。
04/
关于管理
他们的“童· 真”论坛不只是行政在想,老师在做,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就是说,童真论坛就是四幼的一个智囊团,它把行政、教师及各部门各园区的行动和思想整合了起来。
05/
关于新人培养
从英语老师成长为资深班主任的进阶之路
很多集团园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人培养。四幼也是如此,每开办一个分园就意味每一学园要进差不多50个新人。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四幼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几位老师的故事:
主班老师
罗雯雯老师以前是英语老师,进入四幼经过不断学习,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后进行转岗,现已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接触学前教育后,罗老师就发现这是一份很考验专业能力的工作,在寿新梅园长的鼓励下,罗老师于2015年加入课题教研,由此打开幼儿教育的入门之路,并在教研中吸收关于幼教的理念与实践指导,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家长,罗老师都变得游刃有余了。确实如此,四幼对班主任采用系统培训方式:教师先提交申请参加学习;再与优秀班主任结对;而后进入师幼互动、家长工作、班级管理等系统课程的学习。园长会利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对新班主任进行参与式、案例分析等形式的系统培训,最后顺利完成笔试和面试者方可为班主任。
配班老师
根据陆彦雪老师的跟岗手册,经过一两周的学习,陆老师要在园所汇报她的儿童观察案例,以此考核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对童真品牌的理解。接下来两周,就要尝试适应班上的早操、游戏环境、集教环节等活动,等待进行第二轮的活动组织考核,这个考核的时间在1~2个月之内,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过关。第三轮是半日活动考核,然后才能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最后根据考核成绩分配岗位。陆老师经历了层层关卡才成为一名合格的配班老师。
场馆教师
也就是说,在培养新人的这条道路上,四幼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和老师都形成一套系统培养方案。
06/
关于教研
教研现场:变成小孩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成都市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正是来源于研究儿童,来源于教育思考。老师们通过教研,不断练内功,激活力,解决在管理中、教学中、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久前,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在园内举行了隆重的领域教研小组成立仪式。每一名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定各自想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在仪式开始之前,各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开展热烈讨论。“如何在短时间里展示出自己小组的风采和领域的魅力呢?”在各领域领衔人的带领下,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准备了极具领域特点的展示活动。比如美术教研小组搬来美术活动材料,小组成员将自己比作小鸟、嫩芽、落叶、蜗牛等,延伸出关于自我成长、幼儿发展及幼儿园发展的深入思考;数学教研小组现场进行小组试玩,老师们玩得不亦乐乎,真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音乐教研小组玩起音乐游戏,在韵律、节奏、规则中,表现美也创造美……大家在教研中试图让自己变成孩子,无限接近儿童,提升自己的专业,守护儿童的童年。
“自上而下,只能做管理和推动。自下而上,才能激活和创造,让老师们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在这样的教研制度下,老师们得以从教师视角逐渐变成儿童视角,具智慧之眼,行专注之事,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也寻找到幼儿教育的真谛。
07/
关于师幼互动
5次挑战,地震龙来啦
表演游戏《你看起来很好吃》吸引了班上很多孩子关注恐龙。孩子们带来许多恐龙玩具,常会在一起讨论各种恐龙,玩关于恐龙的游戏。
于是,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深入的恐龙探究,延续着孩子们浓厚的研究兴趣。晨间游戏时,孩子们乐于画出各种他们知道的恐龙,可是,孩子们绘画和讨论恐龙的兴趣渐渐没有前几天热烈了。老师先后五次对儿童提出了挑战:
让平面恐龙变成立体恐龙。但孩子们用黏土制作的恐龙很快就塌了。
让恐龙站起来。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方法让恐龙站起来,但这时的恐龙看起来已经不太像恐龙了。
搭建骨架,做一只像又能站起来的恐龙。孩子们先用铁丝塑型,但霸王龙居然是前脚掌落地的。孩子们并没有找到支撑的原理。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支架。
做一只真正的恐龙。孩子们学会了对恐龙的每个部位进行测量,让孩子们在材料的选择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找一根长长的管子做它的管子;让操场成为恐龙的肚子……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地震龙终于做出来了。
为了支持团队合作,老师在整个主题课程里积极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有的环节采用集体交流,有的环节采用小组形式,有的环节采用个别参与。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引导孩子们参与“恐龙来了”主题课程的何红霞老师说: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只是帮助孩子们解決问题,更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问题,去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孩子们在问题中学会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做的,是细心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从幼儿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从中挖掘活动资源并以此展开相关的项目活动。活动中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本文所呈现的7个故事,背后是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关于文化传承、教育理念、师幼互动、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这样一所幼儿园在历经80多年后,依然绽放着青春的光芒,和儿童一样,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正如他们的童·真教育所倡导的,解读真幼儿,珍视真童年,追求真教育,用行动回应这所由陆秀女士创办的幼儿园初建之时就肩负的使命——“尚善培元 育幼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