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探园丨一所80年老园的7个故事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走进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育苗路,过往的人们都很容易被一排具有欧式风格的教学楼所吸引,进而驻足观赏:红色的砖墙、深咖色的实木门、明亮的窗户、丰富的游戏环境……这里就是成都市第四幼儿园。


说起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它身上真的有太多标签,比如由留美硕士陆秀女士创办,是西南三省第一所国立实验幼儿园,被载入《中国学前教育史》加以论述,周围老百姓交口称赞……这所高起点的幼儿园,在80多年的办园历程中,始终紧跟学前教育改革步伐,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回归教育本真,重视教育主体,追求童年的真教育。


本期主编探园,我们经由几个故事来以点带面,看见这所历史名园,看见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1/

关于历史传承

留美硕士陆秀与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

说到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陆秀。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的开端与源头。
陆秀,生于1896年,江苏无锡人。在青年时期,陆秀读到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后,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后来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保姆科,进一步认识到儿童教育是一门深有至理的学问。1933年,陆续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攻读幼儿教育专业。又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幼儿教育研究生,以优异成绩取得研究员资格。

陆秀与陈鹤琴

回国后,陆秀先后在四川、陕西等地任职,从事幼儿教育事业。1940年,陆秀返回成都。当时,四川的幼儿教育比较落后,全省仅有幼稚园162所,287班,受教育儿童10470人,仅占4-6岁儿童的0.66%。陆秀急切地想改变这种状况,她四处奔走、呼吁,于1941年2月创建了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后更名为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值抗日战争期间,教育经费拮据,她到处募集经费,在成都西郊茶店子选定园址,因陋就简,修建了2025平方米平房做校舍,至此,拉开了这所幼儿园的历史序幕。
作为幼儿园园主任,陆秀带领全园教职员工,根据中国国情,对科学地教养儿童进行探索和研究。她强调教养并重,并提出“保教合一”原则,对儿童既重视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同时重视儿童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此外,她还在园里设了教研室,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肩负研究实验幼稚教育、辅导全省幼稚教育的任务。
陆秀主编的《实验幼稚教育》
时光滚滚向前,如今80多年过去。陆秀的事迹,已然深深烙印到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的骨血里,成为后来者的职业榜样和精神力量。从陆秀到沈逸光、赖祥鸾、周兰芬,到黎永清、刘海英、傅秀华、李远秀,再到寿新梅,九任园长,励精图治,不忘初心,书写着属于四幼的历史。这里的老师们每每说起陆秀,说起幼儿园的过往,就不禁精神为之一振。这片土地上的教育者们,在传承陆秀的科学育儿观念和科学研究精神之路上,为了儿童奋斗不息。



02/

关于儿童观

一次特殊的方案汇报会

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的会议室里,一群人已经准备就绪了。他们分别是来自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的行政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小朋友代表!今天,他们将在这里听取设计公司设计师阿姨关于幼儿园游泳池的方案汇报!
这场方案汇报会上,小朋友代表的任务是很“艰巨”的,他们需要贡献自己的idea,帮着设计师阿姨把幼儿园现在的游泳池改变一个样貌,变成孩子们真正喜欢、想要的样子。

设计师阿姨
“你们知道什么叫改造吗?”“你们想要在游泳池里玩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呢?”
孩子们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还在现场把他们的想法画了出来。
孩子们
“可以在水里做操”“希望那个小柱子是可以爬上去的,我们可以玩”“想要一个水上滑滑梯”“需要一些大大小小的木板,这样我们可以划船、架桥”“可不可以加一个秋千,这样我们可以荡起来”“在边上搭个小房子,我们可以在小房子里换游泳衣”“可以播放音乐,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如何创设真正有儿童视角的环境呢?成都市第四幼儿园的答案是,首先让儿童有表达。因此,在环创设计阶段,四幼就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人更能看到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现有的经验大概是怎样的,最想玩的游戏是什么,最担心害怕的是什么……
这件事背后,是四幼践行理解真儿童、创设真环境、实施真教育的“童·真教育”体现。在四幼人心中,童真是儿童童年的基本特征,是儿童生活的理想状态,也是儿童天性的本真状况。教育不是规训和强迫,而是促进儿童生命的内在生长。儿童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教育者要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问。教育如农人精耕细作,教育活动需要基于儿童的成长节奏而展开。只有解读真幼儿,珍视真童年,追求真教育,才能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根据小朋友建议修改的游泳池方案


03/

关于活动

幼儿园里的三棵石榴树

秋天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了三颗石榴:两颗是坏的,一颗是还未成熟的小石榴。对于这个意外发现,孩子们又是欢喜又是好奇,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着石榴、探索着石榴。

幼儿园里的石榴渐渐过季,但树上还有很多,为了防止石榴坏掉,孩子们向园长妈妈打了报告,讲述了五个摘石榴的理由,在支持下,他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摘石榴行动。孩子们用绘画展示关于摘石榴的想法。在老师引导下,他们思考摘石榴的方法:垫石头、用棍子、剪树枝、用钩子、爬梯子……

孩子们前前后后采了四次,才终于采摘结束。但他们发现,幼儿园里摘的石榴和平常家里吃的不太一样,他们将两种石榴进行了比较,并用图表记录下两种石榴的差别。后续孩子们还生发出种石榴、保存石榴的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功能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馆在前期采摘石榴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工具支持;创意坊内开展了针对石榴的艺术活动;阅读馆里根据孩子采摘石榴的过程,以幼儿前识字的方式帮他们记录感悟。生活馆将幼儿日常的生活经验与活动相链接。

在四幼看来,功能馆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当今中国社会班额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充分、更加丰富、更加自由的空间,功能室的存在很有必要。

而怎样让功能馆的各种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四幼有自己的秘密法宝:

整班进入。让孩子先到各个场馆里充分了解,为后续活动的深度开展奠定基础。

自我选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同伴多次参与,持续开展游戏或者探究活动。

班级预约。班级根据近期活动开展情况、儿童的发展需要等进行功能室预约。




04/

关于管理

童真论坛,一周一约 
幼儿园的管理,如同一艘船,船长载着教师、幼儿、家长等,扬帆远航。如果想让这艘大船安全、平稳地驶向远方,是需要管理水平和管理智慧的。管理是否到位?有没有流于表面?老师的精神面貌如何?无一不体现着管理。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四幼形成服务、对话、共生的管理闭环,将管理落实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让管理为发展助力。
他们在“童·真”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童·真”论坛,这个论坛会在每周一早上举行,每次大概一小时左右。大家围绕幼儿园的安全、品牌文化、课程建设、食育活动等内容进行研讨,每一个层面都有一个顶层设计。比如在品牌文化上,他们围绕《以儿童为中心的“童•真”课程实践》进行分享,大家集思广益地从“审议流程升级、审议准备、相互观摩,课程资源库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就大户外游戏来说,从制定方案到落实,分成了多个小型的教研活动。有一场教研活动就专门围绕户外游戏的材料展开,他们录制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状态,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分析和研讨孩子们对户外游戏材料喜好原因,再通过教师亲身体验汇总和梳理出相关策略用于下一次的户外游戏。这就是四幼,在真实的场景中发现儿童真实的问题,去回应儿童真实的需要,支持儿童。
四幼在各位前辈努力的基础上,不断回归最真实的儿童,回归最真实的教育。之所以定位为服务,是因为他们认为管理和被管理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相反,应该是管理为基层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孩子服务,为老师服务。对话是进步,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所有的声音。共生是扶持,休戚与共,共同生长。

他们的“童· 真”论坛不只是行政在想,老师在做,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就是说,童真论坛就是四幼的一个智囊团,它把行政、教师及各部门各园区的行动和思想整合了起来。



05/

关于新人培养

从英语老师成长为资深班主任的进阶之路

很多集团园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人培养。四幼也是如此,每开办一个分园就意味每一学园要进差不多50个新人。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四幼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几位老师的故事:

主班老师

罗雯雯老师以前是英语老师,进入四幼经过不断学习,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后进行转岗,现已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接触学前教育后,罗老师就发现这是一份很考验专业能力的工作,在寿新梅园长的鼓励下,罗老师于2015年加入课题教研,由此打开幼儿教育的入门之路,并在教研中吸收关于幼教的理念与实践指导,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家长,罗老师都变得游刃有余了。确实如此,四幼对班主任采用系统培训方式:教师先提交申请参加学习;再与优秀班主任结对;而后进入师幼互动、家长工作、班级管理等系统课程的学习。园长会利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对新班主任进行参与式、案例分析等形式的系统培训,最后顺利完成笔试和面试者方可为班主任。

配班老师

根据陆彦雪老师的跟岗手册,经过一两周的学习,陆老师要在园所汇报她的儿童观察案例,以此考核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对童真品牌的理解。接下来两周,就要尝试适应班上的早操、游戏环境、集教环节等活动,等待进行第二轮的活动组织考核,这个考核的时间在1~2个月之内,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过关。第三轮是半日活动考核,然后才能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最后根据考核成绩分配岗位。陆老师经历了层层关卡才成为一名合格的配班老师。

场馆教师

李雪老师是创意坊的馆长和美术领域的教研组长。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长是优势。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专业发挥到极致。她们每周二都会进行一次教研,有可能是对一种美术形式的探索,也有可能是集体备课或集中反思。此外,倾听孩子的声音也同等重要,因为课程是源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比如让孩子们寻找秋天的落叶开展服装设计活动等,让孩子们到生活中感受艺术,让艺术不在局限于教材与场馆,而是真正与自然发生联动。

也就是说,在培养新人的这条道路上,四幼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和老师都形成一套系统培养方案。




06/

关于教研

教研现场:变成小孩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成都市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正是来源于研究儿童,来源于教育思考。老师们通过教研,不断练内功,激活力,解决在管理中、教学中、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久前,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在园内举行了隆重的领域教研小组成立仪式。每一名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定各自想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在仪式开始之前,各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开展热烈讨论。“如何在短时间里展示出自己小组的风采和领域的魅力呢?”在各领域领衔人的带领下,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准备了极具领域特点的展示活动。比如美术教研小组搬来美术活动材料,小组成员将自己比作小鸟、嫩芽、落叶、蜗牛等,延伸出关于自我成长、幼儿发展及幼儿园发展的深入思考;数学教研小组现场进行小组试玩,老师们玩得不亦乐乎,真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音乐教研小组玩起音乐游戏,在韵律、节奏、规则中,表现美也创造美……大家在教研中试图让自己变成孩子,无限接近儿童,提升自己的专业,守护儿童的童年。

教研现场

“自上而下,只能做管理和推动。自下而上,才能激活和创造,让老师们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在这样的教研制度下,老师们得以从教师视角逐渐变成儿童视角,具智慧之眼,行专注之事,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也寻找到幼儿教育的真谛。




07/

关于师幼互动

5次挑战,地震龙来啦

表演游戏《你看起来很好吃》吸引了班上很多孩子关注恐龙。孩子们带来许多恐龙玩具,常会在一起讨论各种恐龙,玩关于恐龙的游戏。

于是,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深入的恐龙探究,延续着孩子们浓厚的研究兴趣。晨间游戏时,孩子们乐于画出各种他们知道的恐龙,可是,孩子们绘画和讨论恐龙的兴趣渐渐没有前几天热烈了。老师先后五次对儿童提出了挑战:

1第一次挑战
让平面恐龙变成立体恐龙。但孩子们用黏土制作的恐龙很快就塌了。
2第二次挑战
让恐龙站起来。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方法让恐龙站起来,但这时的恐龙看起来已经不太像恐龙了。
3第三次挑战
搭建骨架,做一只像又能站起来的恐龙。孩子们先用铁丝塑型,但霸王龙居然是前脚掌落地的。孩子们并没有找到支撑的原理。
4第四次挑战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支架。
5第五次挑战
做一只真正的恐龙。孩子们学会了对恐龙的每个部位进行测量,让孩子们在材料的选择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找一根长长的管子做它的管子;让操场成为恐龙的肚子……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地震龙终于做出来了。

为了支持团队合作,老师在整个主题课程里积极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有的环节采用集体交流,有的环节采用小组形式,有的环节采用个别参与。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引导孩子们参与“恐龙来了”主题课程的何红霞老师说: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只是帮助孩子们解決问题,更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问题,去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孩子们在问题中学会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做的,是细心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从幼儿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从中挖掘活动资源并以此展开相关的项目活动。活动中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新时代教育者的行动指南,是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成都四幼这样一所高起点的幼儿园来说,它之所以保持青春,正是因为抓住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所呈现的7个故事,背后是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关于文化传承、教育理念、师幼互动、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这样一所幼儿园在历经80多年后,依然绽放着青春的光芒,和儿童一样,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正如他们的童·真教育所倡导的,解读真幼儿,珍视真童年,追求真教育,用行动回应这所由陆秀女士创办的幼儿园初建之时就肩负的使命——“尚善培元 育幼兴邦”。

编辑/鲁阳阳 陈秋旭 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部分源自幼儿园)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世界动画日,让我们一起重返童年


一场在美术馆进行的游戏工作坊到底可以收获什么?


活动案例|与其每天在孩子面前和尚念经,幼儿常规不如试试这样


新鲜出炉!这里有一份幼儿园公众号重塑计划


看见幼教人 | 张加蓉:我只是一条蚯蚓,为幼教这块地松松土而已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