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启蒙丨幼儿阶段“乐观”品格的内涵与养成路径
马丁· 塞里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是最重要的儿童养育目标。”其实,儿童是天生乐观的存在,他们至真至纯、简单纯粹,对世界总是有着美好憧憬与期待。但随着年龄增长,烦恼与挫折也会对他们的乐观心理发起挑战。如果说,成人的乐观习得是在理性与挫败中“向下”对孩童之乐的复归,那么,儿童的乐观养成则是在“向上”生长与历练涵厚理性的过程。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守护孩子纯质的乐观,守护幼儿的天真童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也应当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培养理性乐观,发展通达的乐观。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更多幼儿乐观品格培养的关键和重点吧!
“乐观”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史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从“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远古神话,再到应对当下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展现出的正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特质:积极乐观,敢于抗争,永不服输!童年是个人生命的伊始,儿童是民族与国家的希望,于幼儿期涵养乐观品格,无论是对个人实现全面发展,还是对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01/
正向期待、积极的精神与行动
可以看出,关于乐观的这两种经典定义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并非对立与割裂的关系,两者各有特点,互为补充。解释性乐观风格与人的认知调适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可教性、可学性、易变性高于含遗传因素的气质性乐观,所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解释性乐观,可以有效涵养个体的气质性乐观,进而提升个体的整体乐观水平。
△ 乐观能量循环图
综上,乐观的人既能对过去和当下的事件进行积极的解释与归因,又能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抱有积极的期待,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发现事件中好的一面,并保持积极愉悦的情感态度与行为活动。简言之,幼儿的乐观品格就是指幼儿对事态抱有正向期待的、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精神与行动。
人生在世的第三个境界就是达观。这个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与第一个境界大有不同但也有所同。不同之处在于深度,因为达观沉淀了“悲”,也摆脱了“悲”所带来的混沌;而不同中蕴含的同则是指“同源”,即达观是对第一个本真之乐境界的再度求索,从老子所言的“复归于婴儿”“赤子之心”“童心”“初心”则可窥见这伟大逻辑所在。由此可见,成人的乐观习得是在理性与挫败中“向下”对孩童之乐的复归,而儿童的乐观养成则是在“向上”生长与历练涵厚理性的过程。
(二)幼儿乐观教育的“三阶”布局
第三梯度为“高阶乐观”,相应的乐观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通达的乐观。这个梯度的实践需要继续以守住“基阶”为前提,以加固“进阶”为重点,并完成向达观境界的初步拔高。依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特点来看,完全达到通达的乐观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可为的,所以引导幼儿初识或初体验伟大的、有意义的事物即可。这对幼儿战胜小我挫败,掌控不确定事态,培养弹性乐观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也为幼儿未来人生能够抵达更高水平的达观境界筑牢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03/
乐观行为是敢于面对不确定性
有研究指出乐观结构涵纳乐观认知、乐观情绪和乐观行为三层。但是,乐观品格的最大特质是积极精神,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是深入内心的,它的内核之力必然离不开内在能动性与信念感。所以我们认为幼儿乐观品格应该是一个由内而外、由深及浅,由四层要素耦合而成的“洋葱圈结构型”。
△ 幼儿乐观品格洋葱圈结构型
第一,作为最深层、最内核的乐观信念,会影响幼儿对人和事物的感受、判断以及行为取向。具有乐观信念意志的幼儿所具有的积极期望与积极归因才会更稳定、更持久。
第二,作为乐观信念外一层的乐观认知,属于比较深的思维意识控制区,这个圈层会直接调配积极情绪与积极行为。乐观认知就是指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自己、他人与外界,可以从积极阳光的角度看待并解释问题,接纳不完美。
第三,作为乐观认知外层的乐观情绪,也同时深受乐观信念与乐观认知的影响。乐观情绪就是指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能够关注自己情绪的变化,能调控消极情绪,悦纳自己。
第四,乐观行为是乐观结构的最外层、最显层,它会受到内三层的共同影响,反过来对内三层也具有影响力。乐观行为是指敢于面对不确定性,能够积极尝试,坚持不懈地行动。
04/
从“自己与环境”“自己与问题”到“自己与内心”
(一)幼儿乐观教育的逻辑进路
依据幼儿乐观教育的总体布局和乐观的结构向度可知,乐观教育的逻辑进路可采取“以边缘包围中心为主线,以内外共同发力为辅线”的复杂进路。也就是说,在小班、中班以及大班都应该覆盖乐观信念、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小班应该主要着力于乐观情绪与乐观行为的培养,中班应该主要着力于乐观认知的培养,大班应该主要着力于乐观信念的培养,层层深入,从而实现幼儿乐观品格的深度养成。
(二)幼儿乐观教育的具体目标
结合上述分析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发展阶段特征,我们大体归纳出可供参考的各阶段培养重点与发展目标。
中班幼儿的主动性与探索能力越来越强,接触到了更多的问题,但是也容易在面对问题时受挫,所以说中班是幼儿乐观养成的一个关键衔接期。而且相比于小班时期,中班幼儿主要面对的是“自己与问题”之间的平衡挑战。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在能力越强的同时,问题、困扰与不确定性因素也会越多,再加上大班幼儿的心理越发敏感,所以幼儿此时面对的更多的是来自“自己与内心”之间的平衡挑战。
第二,适应机制。成功与失败是事情的两面,幼儿不仅要欣然接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应该学会悦纳自己,接受现实,接受失败。
第三,飞轮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即使遇到困难也愿意不断地进行尝试、实践,并保持行动的毅力。教育者要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同时教育者自身在遇到挑战时也应该做到、做好坚持不懈,为幼儿树立榜样。
谈及乐观,大多数成人能想到的形容就是“没有忧愁”“快快乐乐”,这些确实是乐观的外在表现,但是真正的乐观应该是由乐观的内核所定义的,那就是积极。真正的乐观不是不能有伤感与悲伤,而是在逆境与不如意中既能积极阐释与释然,也能不服输、做努力。因此成人应该全面理解乐观的深刻含义,在信念上、认知上、情绪与行为上为幼儿做好何为真正乐观的价值导向。
(二)误解抗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