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国的“儿童友好空间”理念,你get到了吗?
儿童友好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一个系列性概念,指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权利与需求,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儿童友好”的理念随着轰轰烈烈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活动,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印发,要求构建城市、街区、社区不同层级儿童友好空间体系。
儿童友好的政策从国家逐渐深入城市层面,集中到更加微观的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当整个社会都卷入了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的主要活动空间,应该如何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呢?
01/
儿童友好的前提是看见儿童
在“儿童友好”的后面,可以加上很多词,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家庭、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无论是哪一种友好,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儿童意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提出:在幼儿园里,应该时时、处处、人人都有儿童视角。其本质上是在强调,要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儿童意识,无论是开展理论分析,还是实践探究,至少儿童被“看见”了,这是儿童友好的前提。看见儿童并非只是注意其所在、观察所为,更要共情儿童的情绪与感受,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走进儿童的意义世界,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这是儿童友好的核心。儿童友好可以简单概括为:基于儿童视角的儿童权利保护。其基本的方法路径就是要打造一个儿童友好的空间,营造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
在儿童的眼中,环境不只是一种观赏性的存在,更应该是一个温馨安全、有趣好玩的互动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既包括物质环境中的空间大小、区角或户外的设置与规划或者是游戏的材料等,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后者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和弱化,因而不能实现真正的友好。
那么一个具有儿童视角的友好空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态呢?
02/
对儿童友好的环境是让他们参与
如果幼儿园有个老式玩具滑梯,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破损,孩子们也似乎并不感兴趣。要换吗?怎么换?与其老师绞尽脑汁,不如放手、放权、放开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这种参与性设计是儿童空间打造的新趋势:和孩子们对话交流,进一步动手参与,鼓励孩子们加入创造。这样的空间,是儿童独特行为的提示之地,是日常生活的延伸——制造学习情景的空间,是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作独立趣味空间,是不同的文化与自然空间的再设计,是学习与游戏空间——鼓励发现,动手,提问与挑战,也是通过更别致的儿童项目展示(静态/动态)提高自信。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和教育主题以及目标链接,不要只是单纯地为环创而环创。要多一些可变性的设置,可以长期更新孩子们参与的部分。一些幼儿园预留大片农耕区域,孩子们可以根据季节种下不同的农作物,翻土的时候玩泥巴,开花的时候看花,结果的时候收集果实,最好这环境里催生出来的东西被孩子们吃掉。
无须过多的“设计”和“美化”,发出儿童的声音,表达儿童的愿望,让儿童把自己的想法亲手变为现实,是对儿童友好最好的诠释。
03/
亦师亦友的师幼关系
人本身也是一种环境。教育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互动。在建设儿童友好空间的过程中,作为儿童工作者和行动主体的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儿童对友好含义的感知,主要来源于与老师的相处,因此,我们要精准自我的定位,不可偏移。
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幼儿教师的工作常态是非常琐碎的,很容易被工作中的一地鸡毛所裹挟,尤其需要有意识地去处理好我们的情绪,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真实的儿童。
其次成为儿童的朋友。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积极和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多元的想法。
还要做孩子的“合作者”,协助孩子一起参与建设。共同感受和经历新鲜的每一天,解决困难,构建孩子的发展课程,让梦想成真。
此外就是修炼自己的能力,拿得出几把刷子。朋友之间,总会相互钦慕对方的才干和美好。在亦师亦友的师幼关系中,我们也应该有让孩子崇拜和感叹的“几把刷子”。
04/
全纳与平等的文化氛围
“儿童友好学校”的核心维度之一是全纳和平等。“全纳”主要指积极动员并帮助每一个幼儿,特别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幼儿;而“平等”则是指要特别关注男女幼儿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发展规律,营造出一个无任何歧视的、充分尊重幼儿多样性和差异的文化氛围。
第一,保障幼儿平等的入学机会。这就要求每个幼儿园教师都认真学习并了解我国与学前教育、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推动幼儿园将全纳教育融入办园理念之中。有针对性地面向家长宣传幼儿入学的权利与意义,积极动员并吸纳每个符合条件的幼儿入园就读。
第二,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主动接受和参与有关全纳与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并开展相应的行动,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不同的身体与学习背景。与社区合作为父母在外打工或家长工作繁忙的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与其他有必要的支持。对所在社区和社会的经济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为幼儿提供学习和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习俗的机会。
第三,营造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各类爱好和习惯的引导方面,能突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保持更加开放和现代的姿态。能展示积极的男孩和女孩的角色榜样,帮助幼儿树立正面的性别观念。在提问和反馈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因幼儿的性别而刻意降低或提升问题的难度,也不因幼儿性别而刻意做出非必要的改变。鼓励男孩和女孩在班级和幼儿园事务上承担同等的责任,享有同等的机会。
05/
全社会拥抱儿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从开启“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中可以窥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落在心坎上,尤其是“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用平等的权利关注弱小群体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儿童友好”建设,需要每个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共同的向往、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儿童友好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要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引领,生活中的渗透浸润,家庭的共建共育,社区社会的支持配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视角、全覆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参与友好空间建设的过程,就是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而城市呈现出来的越来越丰富的呼唤儿童参与的园外资源,也给了幼儿园更大的教育空间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到儿童、看懂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欣赏儿童,家园社共同绘画同心圆,同心同向同行,为儿童友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