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英:掌握“阅读循环圈 ”,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人的一生有三次读图画书的机会”,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如是说,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那时的你是一个天然的图画书读者,可以从童话书中获得故事、趣味和快乐;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时,你对故事文本有了期待,开始深入挖掘故事传递给孩子的意义;第三次是人生过半,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当你对生命历程进行回顾时,对儿童文化也会有另一种解读。你会发现,每一次阅读都能从图画书中读出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的确,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在不同境遇中阅读。一个孩子,一个成人,一个老人能从同一个故事中读出不同的人生情感。读懂图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次读懂就永远停留在原地。当一本图画书成为经典图书,它就会具备经典作品的特质,也就是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模样与风格。


有人也会疑惑,图画书与绘本之间是何关系?它们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吗?本期,我们与周英老师一起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了解图书的内涵、要素与叙事艺术,学习“阅读循环圈”,让自己成为一位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与孩子一起畅游在图书的海洋中。



周  英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01/
图画书与绘本之间是何关系


当我们追溯图画书和绘本概念的源头,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只是翻译方式不同。图画书由英文picture book翻译而来的,而日本将其翻译成“绘本”,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绘本成为了一种概念,如绘本馆、绘本剧、绘本教学。

由此,我们通过三个关于图画书的经典界定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其内涵与要素。早在1988年,佩⾥·诺德曼就提出,图画书是为年幼的儿童创作的书,与其他语⾔或视觉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主要通过⼀系列图画,结合较少⽂字或甚⾄没有⽂字,来传达讯息或讲故事。

其中有很多关键词,其一是阅读对象——年幼的儿童传统儿童文学,如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要让6岁之前的儿童实现自主阅读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由于图画书的诞生,孩子的阅读年龄被拉宽了,他们将接受读者的对象放到较低年龄阶段。可以说,图画书是早期阅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其二是系列的图画图画与图画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不是一本画册,也不是单幅图画,就算是一本无字书,图画之间的连续性也不容忽视。

2008年,日本绘本研究者、创作者及编辑者松居直提出,图画书是⽤画来讲故事的书大众对这个非常简单明了的概念接受度较高。然而,有人质疑,难道图画书中的文字不重要吗?对此,松居直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如果一本图画书遮住文字只看图画,你看不懂的话,它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观点。曾经,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图画书中图画是最重要的,但文字也同样重要。脱离了文字,看不懂图画的,就不是好作品吗?好像也未必!我也在不断质疑中更新自己的想法。

2018年,中国浙江师范大学一位研究学者方卫平在他的《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出,图画书是把图画作为重要的表意元素运用于文学表现的特殊童书门类。一本典型的当代意义的图画书,一般包含封面、环衬、扉页、正文、版权页、封底。从第一句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图画书的上位概念是儿童文学。但也有人质疑,科普类的图画书就不属于儿童文学?

这时,我们又引出图画书另一种更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图画书指的是所有带画的儿童读物,其阅读年龄范围可以到18岁。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儿童图画故事书。方老师提出的观点就是基于图画书的狭义概念发起的。




02/

如果撇开文字或者图画,

叙事很难达成


前面,方老师提出了一本典型图画书所囊括的要素。封面打开后是环衬,扉页上一般是书名和作者信息,有些甚至包含版权页。版权页的设计非常灵活,可在前,亦可在后,还可以在封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图画书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图画,这是图画书区别于其他⼉童⽂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它以连续的画⾯、特定的线索进⾏叙事。图画书的图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并且担负传达大部分讯息的责任。如《疯狂星期二》这样的图画书,如果离开了图画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第二要素是文字。在讲故事的图画书中,⽂字的特质是简短⽽不具细节的,但是⾮常重要,文图共同构成⼀个完整的叙事过程。也就是说图书中的文字不会去描述画面中已经呈现的内容,在作文写作中,我们会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外貌和环境等写得很详细,然而,在传统的经典图画书中,这些详细的描述都是通过图画来表达和呈现的。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经典作品,文字虽少,却十分重要。这是我们从传统儿童文学阅读转向图画书阅读中需要适应的。很多时候,成人的阅读关注点都是在文字上,很难关注到图画上传达的细节和线索。如果我们把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第三要素是叙事。叙事在儿童文学里是最重要的成分,不只小说如此,当代的图画书也是如此。(史蒂芬·罗斯伯格)如果撇开文字或者图画,叙事就很难达成。从这个层面来说,图画书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从故事层面而言,它可被划分为“三种故事”形式,一是图画讲述的故事;二是⽂字讲述的故事;三是图⽂结合之后产⽣的故事。  

只有当我们把图文全部调动起来,才能明确故事所包含的每一项意义。如绘本《糖球》,我们甚至以追溯到作者白希娜,她为什么用摄影方式完成整个故事?为什么用虚实结合的美术手段?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儿童怎样的心理?由此可见,图画书的特殊语言在于,如果仅关注其中一个层面,你可能得到的故事并非是全部。




03/

文字+图画=完整的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中国原创绘本——杨思帆的《错了?》来理解图画中的叙事艺术。首先是文字故事。大家看完下面的图片文字,你觉得你读懂这个故事了吗?我想单看文字,很少有人会购买这本绘本,因为文字所呈现的面貌,首先没有故事,其次没有画面感,第三缺乏细节。

当封面出现时,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的一定的元素,如海马、章鱼、螃蟹、鳄鱼等一连串的动物,它们势必会出现在故事中。此外,还有一个小小的角色,封面右边这只小蜘蛛特别的出场方式在故事中也会有所呈现。再来看封面的颜色,它采用了黄色和蓝色两种比较亮的颜色,也在文图叙事中发挥着非重要作用。

我们打开这本书,封面上的蓝色延伸到环衬中,故事一开头就是——错了。这个“错了”指的是什么呢?一页页翻开去,我们会发现,八个镜片的眼镜、一条裤腿的长裤、几十只特别小的鞋子、长长的口罩……这些好像都错了。可是,真的错了吗?看似与众不同的日常用品,用在蜘蛛、海马和毛毛虫等动物身上,一点儿也没有错!

当图画书出现在世界上时,有一些学者说它有是有别于传统插画故事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插图大多为故事中的文字服务。比如说中国的连环画,如果把画面遮掉,我们还是能通过文字能够读到一个完整故事。再如西方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也会有一些插画,但画面可有可无,不影响阅读。

图画书中的图画和⽂字,以不同的⽐例组合在⼀起,以表达整体的意思。它们有时互相补充,有时相互⽭盾,有时又产⽣戏剧化的效果。在传统插图书中,图画的功能是增强和扩充文本内容,读者对图画的理解并不是必要的。但在图画书中,假如没有图像(或文字),整本书都会失去意义。




04/

认识“阅读循环圈 ”

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一生都在跟儿童阅读打个交道,把阅读形容为“三幕剧”,第⼀幕是选书;第二幕是阅读,其中包括⾃主阅读、亲⼦共读、师幼/师⽣共读等;第三幕是反馈,有时候也叫回应,是读者对书的回应,即读者对⽂本的重构。也就是说孩子读了这本书会在他的脑海中会留下什么呢?他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提供阅读的材料和资源?我们要用力地把阅读这件事情放儿童生活中吗?还是使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其生活?



在这“三幕剧”的中心位置上,必须要有⼀位“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带领孩子爱上阅读,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循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可以用这个阅读循环圈理论去统领你的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

选书这一环节包含了很多内容,不是把书买回来放在教室中就可以的,书的陈列、书的藏数量、书的摆放方式、书是否能够让孩子拿得到手等都大有学问。


第一步,扫描教室的书架——丰富品类。数量:如果书的数量不多,那么孩子可以阅读的机会就相对少了,这时候可以考虑补充。题材:如果数量很多,但仅限于相同类别的书,比如都是故事类的图画书,可以考虑增加诗歌、民间故事、神话、寓言、科普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书都可以尝试挑选一些精品让孩子试试看。形式:布书、玩具书、有声书、触摸书、无字书、插画故事、漫画,你觉得孩子会喜欢哪些?第二步,观察孩子的最近阅读区——找准兴趣点。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你是在帮孩子们选书、挑书,他们才是读者,所以,他们的兴趣、意愿应该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我们想要他看什么书。”第三,留意出版信息——作者、译者、出版社。我们在选购书籍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图书的一些出版信息,比如作者、译者和出版社。如果是引进的图书,不同的译者,版本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孩子对某本书特别感兴趣,首先关注作者谁,他是否还有其他的作品。还有一些书可能不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属于同一个书系。——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 文灵芝老师

> 选书的三大步骤 <


做好选书工作,你才有可能进入到左边的圆环,就是阅读这件事情,它包括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空间、阅读的方式等等。首先,我们要思考自己是否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接触阅读资源的环境,你是随便找个音频让孩子听,还是每天中午睡觉之前都给孩子读几分钟的故事,亦或是随时随地将阅读这件事儿纳入孩子的课程和生活?我们要创造一个可以让孩子随时随地进入到图书世界的环境,让他品味文学带来的快乐。

同伴之间闲聊和回应也很重要,比如说两个孩子或者一个小组的孩子都读了《毛毛虫》,大家一起聊一聊,毛毛虫为什么没有变成蝴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能不能把它变成蝴蝶?从中可以展开许多话题,你会发现孩子们很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就是这本书很有意思,我好想再读一遍。当孩子想要再读一遍的时候,他就又回到了一个循环圈,首先要去找到这本书,然后开始阅读,最后回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让“阅读循环圈”循环起来的关键点




05/

有效的阅读教育是

成为幼儿阅读的追随者和支持者


我们通过一个经典的阅读活动案例,看下在阅读活动中,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雪了,⾦⽼师在幼⼉园所教的3-4岁幼⼉正在户外游戏。

这是今年的初雪,孩⼦们⾮常兴奋。四岁的凯尔说:“看,有⼀⽚雪花落在了我的夹克上!⼀些孩⼦⽤⼿环成杯状去接雪花,有的孩⼦则张开嘴巴,仰起头,好让雪花掉在⾆头上。雪很快就落成了⼤片的雪花,并在几分钟内覆盖了⼤地。孩⼦们开始在雪地上写自己的名字或画画

天变得越来越冷并刮起寒风,于是⾦⽼师建议大家回教室。

> 上下滑动查看案例<


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遇上下雪, 这或许是他们人生记忆中的第一场雪,金老师没有立马让孩子回教室,而且让孩子们去体验和感受。从上述加粗的几个关键词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探索雪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很兴奋。

当雪越下越大,外面的环境不适合户外游戏时,金老师建议大家回教室,便趁机拿出一本《下雪天》的图画书,与孩子们共读。这本书的封面是各种颜色的雪花,这是图书主人公彼得眼里的雪花,在孩子眼里雪花是五彩斑斓的。从封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的视角。


⾦⽼师说:“看,我发现了什么?这是⼀本有关雪的书。”孩⼦们⼀起到阅读⻆聆听⾦⽼师朗读,那⾥有⼀本⼤书,孩⼦们可以很容易就能看到⽂字和插图。朗读前,⾦⽼师告诉孩⼦们这是个有关⼀位名叫彼得的⼩男孩出去玩雪的故事。她请孩⼦们记得彼得做的⼀两件事,并和孩⼦们约定,每当她发出“s”的时候,孩⼦们就说“snow”。

孩⼦们⾮常认真地聆听,每当⽼师发出“s”的时候,⼤家就⼀起说“snow”这个词。读完书后,⾦⽼师问孩⼦们彼得做了什么。有的孩⼦说:“他做了雪天使。”有的说:“他爬到雪⼭上。”还有的说:“他堆了⼀个雪⼈。”

⾦⽼师问孩⼦们是不是和彼得⼀样玩过雪,⼀个孩⼦说他玩过雪橇,另⼀个说他打了雪仗,还有⼀位说她像彼得⼀样喜欢在雪地上踩脚印。胡安趴在⾦⽼师⽿边悄悄说:“我可不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家读?”

因为有太多有趣的事发⽣在下雪天,⾦⽼师⼜拿出了《雪球》《⽉下看猫头鹰》等图画书,孩⼦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 上下滑动查看案例 <

在这个经典的故事中,老师的做法也很经典。在朗读之前,金老师和孩子们作了两个约定,第一个约定是请孩子们记住故事中彼得做的一两件事;第二个约定是当老师发出“s”声音时,孩子们要说“snow”。(这是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1个孩子1天要习得5个新单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孩子在阅读和聆听之前有期待,有任务意识。

读完书之后,金老师开始检验刚刚的约定,她问孩子们:“彼得做了什么?”大家都还记得,雪天时爬到雪山上堆了雪人。于是,金老师开始往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迁移,你们是不是也玩过雪?有的说去年玩过的;有的说打过雪仗;有的玩过雪橇;有的说他喜欢在雪上踩脚印;甚至有一个比较害羞的孩子,悄悄的趴在老师耳边说,“我可不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家读?”这就是“阅读循环圈”中的选书—阅读—回应呀!它在教师的支持下运转了起来,激发了孩子想再读一次的愿望。

老师通过为孩子朗读,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模式。当老师大声朗读后,孩子通常会想要自我探索那本书。老师为孩子朗读一个好作品,孩子所获得的远比一个口头描述的故事要多得多,而围绕故事所产生的互动,同时也延伸了儿童文学文本的语言。

好的故事可以挑战幼儿的智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意愿。早期阅读是幼儿的需要——他们需要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发现自己、发现别⼈、发现⽣活。有效的阅读教育,需要能够为孩⼦提供协助和⽀持的家长和⽼师。他们不⼀定是阅读课程的设计者,但⼀定是幼儿阅读的追随者、支持者。




阅读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孩子认识自然、社会、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孩子完善人格、提升自我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纲要》中也指出,我们要培养幼儿通过看图画书,主动表达复述等多种语言能力,突出强调了绘本阅读的育人价值。
绘本不仅是教师启蒙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读物,而且还是幼儿认识自我、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窗口”。我们要明晰“阅读不是孩子需要在幼儿园中完成的‘任务’,而是渗透在幼儿生活中的一种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幼儿园教师应重视绘本阅读在推进主题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充分利用合适的绘本资源来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

编辑/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摄于彭州市学海湖幼儿园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虞永平:幼儿园教研如何实现革命性转身?


从初读到深读,让日常绘本阅读走向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


对话丨重构个体生命经验,做有传承有创新有儿童的传统节日活动!


摆条丨易生病的季节,体育活动怎么搞?


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提升保教质量?这个工具真的很实用!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