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是抓不住重点落不到实际?解决教研问题五步法用起来!

李瑾 人文幼学
2024-08-24


2023已经过去,幼儿园也开始紧锣密鼓地逢上年关将至的学期期末、开展着大大小小的园本活动。伴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接踵而至的课程资源,一场又一场的教学教研也纷至沓来。


如何真实聚焦教研中的问题?教研中的内容怎么才能落到实际?相信老师们在幼儿园最头疼的问题不是孩子哭闹,也不是写不完的教案,而是对教研的“恐惧”。特别是对于新老师来讲,在没认清教研的价值与意义之前很难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的教研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更是有利于活动设计、组织与开展的必要措施。通过不断的教研探讨,提高活动质量,解决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启发老师们真正关注到儿童的发展。本期就让我们用“五步法”,帮助老师们轻松拿下教研中遇到的难题!



李瑾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中小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科研课题研究人员




01/

“五步法”拿下教研


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教研工作聚焦解决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注重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反思,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自信。”围绕日常教研中组织形式大于内容、研讨不够深入、问题很难聚焦等现状,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组织教研活动才能更深入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研实效性。

芭芭拉·明托(美)提出的金字塔原理指出:问题的连续分析法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通过按逻辑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问题帮助你寻找答案。问题归类如下:
结合这一理论框架,我们尝试探索以“问题解决五步法”的逻辑思路对教研问题细致分析、抽丝剥茧,以期提升教研实效。

第一步:充分调研问题;

第二步:清晰界定问题;

第三步:拆解具体问题;

第四步:淘汰次要问题;

第五步:提炼解决问题;

现以一次聚焦“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班主任‘家长资源管理’困惑及策略”的教研案例对“问题解决五步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随着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而关注家长与班级课程的关系,关注班级家长资源的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内容之一。本次教研活动围绕“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班主任‘家长资源管理’困惑及策略”开展研讨,旨在聚焦新班主任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突出困惑,深度剖析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分别是担任班主任一个月、一年的新班主任和有经验的骨干班主任。我们希望运用教师经验差异资源,给予不同层级教师不同的启发与思考。




02/

第一步:充分调研问题


教育研究始于问题,在确定教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问题源自哪里?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真实的东西最有力量。所以教研问题的选择应该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师的真实困惑,无需盲目追求创新,更不宜只能单方面来源于业务管理者。因此在学期初,围绕“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或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我们梳理了如下相关问题对新班主任进行充分的谈话与调研:

1.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新班主任最大的困惑或困难是什么?为什么?

2.这一年,家长参与过班级课程吗?如何参与的?效果怎样?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3.这一月,第一次家长会开得如何呢?开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4.对未来班级课程中家长的参与有什么打算呢?会有什么样的担心呢?

5.自己曾经的遭遇、做法与收获有哪些?




03/

第二步:清晰界定问题


一次教研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清晰界定问题、明确聚焦话题,是提高教研实效性的关键一步。本次谈话调研结果显示,新班主任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困惑集中在:班本化课程推进过程中家长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于是在追问新班主任“为什么?遇到过什么具体的困难或问题”之后,其中教师A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我们选择并聚焦这一具体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研究。

  案例:

在大四班教师实施开展主题课程《小小解放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班级家长群公布了月、周活动计划,提出了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也讲明了儿童的需求、活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等。但课程实施过程中仅有个别家长能够做出积极响应,很多家长没有参与的意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于是本次教研活动聚焦该案例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现状反思、策略研讨等方面开展了研讨。




04/

第三步:拆解具体问题


要想帮助教师针对问题找到具体解决策略,坚持围绕一条主线、聚焦一个目标,将问题如抽丝剥茧般层层分解、细致分析,是教研组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也是目前教研组织的薄弱问题。因此,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我们根据问题因果关系的逻辑,借鉴职业引导师林士然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型群策群力流程”,按照障碍分析-头脑风暴-决策矩阵-行动建议的思路在教研过程中将主要问题层层拆解为七个具体的子问题,引导教师聚焦问题,步步深入、细致剖析。


1.障碍分析:分析差距,找到阻碍
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A: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儿童的兴趣,忽略了家长的需要。

教师B:家园合作形式单一,更多采取线上沟通,缺乏家园情感深度链接。家长缺乏对课程的立体感受,不能看到儿童更多的发展情况。

教师C:教师缺乏对家长资源的深度分析、筛选与分类,运用频率和方式思考不够。

教师D:教师未让家长了解儿童需求指向的分析。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家长的关注?

教师E:家长是课程的共构者、共同实施者、课程评价者。

教师F:教师在影响儿童发展的同时,应当主动的影响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G:家长是课程资源创生中的宝贵财富,家长自身的文化优势能够影响课程的质量。
问题三:家长为什么不关注?

教师A:家长课程共构意识淡薄。

教师B:家长对教师提出的事项和问题并不感兴趣,不是家长的需求。

教师C:家长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认为幼儿园不是小学,不太重视相关事项。


问题四:家长关注的是什么?

教师D:小班家长关注生活方面的照顾,孩子在园的吃喝拉撒睡。

教师E:大班家长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


问题五:家长的关注点,教师可以关注吗?

教师F:在幼儿园,生活即教育,关注生活领域的内容,和家长是一致的 。

教师G:教师也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我们引导孩子学习的路径和方式不是家长所了解的。
2.头脑风暴:调集团队智慧,形成点子超市
问题六:如何引导家长的关注?

教师H:增加与个别家长的单独沟通,沟通形式不重要,但沟通的内容很关键,更加专业地分析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教师I:关注家长特色资源的运用、调动,以他们的参与为契机撬动全班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


3.决策矩阵、行动建议:筛选点子,综合决策
问题七:如何才能和家长共同关注?

通过对前六个问题的层层分析与深入讨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许多具体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A:从三个阶段的提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策略,如:1.教师家园沟通技巧的提高;2.家长参与课程实施内驱力的提高;3.家长参与课程执行力的提高等。
教师B: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家长对班本化课程的立体感受。

教师C:丰富家园合作形式、链接家长情感深度参与。

教师D:满足个体家长需求和特点、分析家长资源与优势。

教师E:关注家长现实困难与问题,并给予合理的帮助与支持。

教师F:以点带面撬动更多家长积极性、组织聚焦课程研讨的特别的家长会。

教师G:聚焦“儿童需求指向的分析”开展家长教研。

教师H:家园沟通增强专业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兴趣点,让儿童带动家长的积极参与。

通过对上述从大问题到子问题的拆解分析过程,看似在寻找具体的教育策略,实则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引发共鸣,唤醒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



05/

第四步:淘汰次要问题


目标明确,研讨对话不偏离,才能提升教研实效性。在与教研主题相关的大量讨论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够深刻地说明观点,只有那些最能反应问题核心的研讨才是真正体现教研实效的重点。
因此,教研组织者必须对教师现场讨论的问题进行即时而准确的筛选。例如在此案例中,围绕“如何引导家长的关注”这一问题的研讨过程中,教师A提出: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综合能力,加快学习的步伐?教师B说道:如何提升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C谈到:如何以游戏的方式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教师A的问题过于笼统、宏观,适用于许多不同问题的教研,并不聚焦于解决本次教研问题;教师B和教师C的问题偏离了本次研讨的问题。类似这些情况的问题,在教研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可以忽略或淘汰。




06/

第五步:提炼解决问题


问题讨论的归纳提炼是教研的重要部分,是每一次教研的总体论点,是教研的实质。依据教研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把蕴含在讨论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观点、内容进行提炼、描述,将教研结果客观的呈现给教师,教研组织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在原因分析和策略研讨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讨论归纳提炼出班本化课程推进过程中家长参与积极性调动“四步策略”及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步:家园认识要一致

1.提高教师家园沟通技巧

2.提高家长课程参与内驱力

3.提高家长课程参与执行力

4.增强家长课程感受立体化

第二步:内容方式要适宜

1.丰富家园合作形式与内容

2.链接情感参与深度与广度

3.分析班级家长资源与优势

4.了解个体家长需求和特点

5.关注个别家长困难与问题
第三步:组织策略需合理

1.以点带面撬动家长积极性

2.聚焦课程组织家长研讨会

第四步:合作效果看得见

1.聚焦“儿童需求指向的分析”开展家长教研,让家长看见课程的意义。

2.增强教师家园沟通专业性,让家长看见课程目的与价值。

3.挖掘与满足儿童兴趣点,让家长看见课程的发展与效果。

从零散、局部的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解决问题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思路,使教研活动能够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有效支持作用。

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能够让组织者与教师在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引发共鸣、促发思考。抽丝剥茧“问题解决五步法”,助力提升教研实效,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与实践,在深度教研中和教师一起不断实现教育行为意义的追寻。




编辑/陈相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本文已被发布者删除,查看请联系作者


叮!点击领取你的2023幼教人年度报告


新年将至,关于自主游戏的纠结在这一篇里通通解决


美术活动流于形式?点赞并收藏PCK视角下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实践路径


责任的养成竟如此简单?从辣椒和鸡蛋说起……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