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医学院李杰、张建康老师入选首届“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不等风来追风去——李杰的“进阶史”





       李杰,博士研究生,浙大城市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浙江大学硕导。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以及杭州市教育局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2010年6月博士毕业后,李杰就来到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工作,年轻热血,敢于拼搏。凭着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即使平时授课非常辛苦,李杰还是利用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实验室。在做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没有学生,孤身一人,一个人想着最佳实验方法,一个人做前期准备,一个人搭建实验装置,一个人守着观察实验现象,经常披星戴月,回到教师公寓草草洗漱睡下。



“在我看来,李杰老师是一个专心科研的人,他对科研的热情就像我们追星一样,看到好的实验现象他会两眼发光。通常半夜两三点还会给我发信息,告诉我对于课题的新思路、新想法。”这是李杰的研究生杨帆对他的评价。对于2017年底就晋升为教授的经历,李杰本人归结为“运气”,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有好运气,决定未来的往往是心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许只是多坚持了那么一会,却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李杰亲身印证了这句话。



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一年间,李杰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他把这次进修视为多读了一年博士。进修期间,他发表了两篇Top期刊,他说:“最重要的不是发表论文,而是学习对方课题组的科研思路。怎样去想一个idea,怎样去抓住科学问题,怎样去设计一个新的科研课题等等。”也正是他对未知保有的好奇心,使他一直拥有着前进的动力,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步伐,最终成为城市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斜杠青年的丰富生活


科研工作的繁杂时常需要时间放松,李杰在大学时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尤其喜欢王小波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其中有一句话让他颇有感触:“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李杰认为,生活和科研有些时候是相通的,你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保持对未知的好奇,而这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敬畏正是生活的精彩所在。

就职以后,更多时间是看一些文献材料,但这依旧没有磨灭李杰热爱阅读的兴趣,他的办公室依然整齐地陈列着不少书籍。

李杰还是文体积极分子,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他时常活跃在教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比赛,以及分院的文化节、晚会的节目表演上。因为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毕业晚会上赋诗《我们站在这里》,诗中说道:即使离开了美丽的校园,老师仍会在这里像大树一样,是同学们的依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李杰却把日子过成诗,过成歌。









张建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张建康:副教授,2018年入职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131人才”第三层次。




“张老师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最没有距离感的老师。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科研过程中都真心地帮助我们,让我们规划更好的方向,少走弯路。张老师的温声鼓励,往往能让我们化挫败感为动力,在学习、科研、生活上不断进步”。在张老师实验室已学习两年的陆静怡同学如此向我们描述她心目中的张建康老师。



张建康老师崇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讲授新知识时,张老师习惯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的教学设计巧妙,逻辑性强、引导到位,常常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实验的联系,教学效果好。虽然入职城市学院只有两年时间,但张老师已多次获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奖,他的很多课程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张老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投身实验,培养勇于创新的科研能力。在入职城院的2年时间里,张建康老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国家创新项目和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各1项,他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



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张建康老师也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所学用到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中来。在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领域,张老师已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杭州市重大专项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虽然张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屡获成果,但真正让他感到快乐的还是自己学生们的成长进步。在过去的一学年,张老师担任班主任的药学1802班学业成绩年级前十占据了六位,多位同学在学校各级教学科研和评奖评优活动中斩获佳绩,这些无不鼓舞着张建康老师向更优秀的目标前行。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资讯



排版:吴佳雨/校对:周姿君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点个赞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