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荐读】||党务公开制度化正当其时

2018-01-02 党规研究

  从提出概念到形成制度,党务公开走过了13年。党务公开制度化是对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体现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推进党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举措。
  
  条例,是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的全面规定,是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支柱,是高层位的党内法规。“从这一高度对党务公开作出规定,既是我们党‘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全党‘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党务公开引领中国阳光政治建设先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教授认为,《条例》的制定出台,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彰显加强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
  
  从概念提出到制度形成,党务公开已经走过13年。“一项制度从提出、研究、论证,再到试点、推广,继而定型,需要一个过程。”祝捷表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
  
  2004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推进党务公开”第一次被明确提出。
  
  自党的十七大起,历次党代会报告对“党务公开”均有提及。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首次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
  
  之后的2009年7月,中央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意在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两个月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推进党务公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党务公开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受访党建专家认为,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推进党务公开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选择当下的时机制定出台《条例》,是对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祝捷表示。
  
  从实践上看,尽管在此期间党务公开尚未落实为制度,但部分地方和基层党委已逐渐尝试探索党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后,党务公开首先在基层迈出实质性步伐。
  
  “有的地方积极开展有关党务公开的试点活动,主动探索党务公开的方式、途径。”许耀桐说,这些尝试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党务公开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他也谈到,从总体上看,《条例》颁布前的党务公开工作仍存在开展不够普遍、不够平衡,甚至有不到位的现象。他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缺少具体规定和明确的运行程序,缺乏统一衡量的标准,有的部门和地方对党务公开的开展程度拿捏不准,不知道什么该公开、什么不该公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务公开的实践。”
  
  二是“合理避险”的问题。“有些同志也清楚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出于担心‘惹麻烦’的心理,选择了不公开。”许耀桐说,没有明确性、强制性规定,在合理避险心理的支配下,就出现了缺乏党务公开积极性的现象。
  
  三是“抵触情绪”的问题。“相对于党务公开,有些同志更习惯不公开,认为党务公开会加大工作量,甚至给工作带来麻烦。认识上不到位,自然会对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条例》的制定出台,为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党务公开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条例》把这些年来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积累的好经验好办法上升为制度。这有助于促进党务公开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发挥它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的作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步
  
  《条例》是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务公开作出规定,也是十九大闭幕后通过的第一部党内法规。这充分展示出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我们党加强依规治党、深化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
  
  党务公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保障。在祝捷看来,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关键在形成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格局。

  “党务公开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形成无形的压力和责任,是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的关键一招。”祝捷表示。
  
  “不仅如此,党务公开事关党的纪律建设。”许耀桐举例说道,前些年党内曾出现一些严重违反纪律的“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现象,某些党员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独立王国”,其一个特征就是奉行神秘主义,凡事不公开。
  
  他认为,通过推行党务公开,加强对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死灰复燃”,进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多位受访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全面从严治党包含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内容,而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和组成部分。
  
  其一,党务公开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先决条件。党内民主的核心,是充分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辛鸣说,《条例》的出台是党员这四种权利最有效切实的保障,能够促进党员积极性的提高。
  
  其二,党务公开对形成党内民主良好氛围、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至关重要。许耀桐说,党务公开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全体党员的参与意识。只有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党的每一个细胞才会是活跃的。
  
  其三,党务公开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它犹如一台显微镜,让领导干部时刻处于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目光之中。在党务公开的督促下,领导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善于成事。
  
  因此,受访专家都认为,《条例》的出台,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其特色和最大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带动国家层次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祝捷谈到。
  
  在他看来,党务公开的推进及制度化,必将带动国家层面政务、司法等信息的公开,在促进党内民主的同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形成最大的同心圆和凝聚力,更好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条例》的出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着力“两个到位”有效落实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加强制度建设是治本,紧抓制度执行则是关键。针对如何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多位受访专家不约而同谈到了“两个到位”:思想上认识到位、实践上执行到位。
  
  首先,思想上要认识到位。“《条例》出台了,要弄清楚‘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党务公开?有的党员干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许耀桐说,弄清楚了为什么,广大党员干部就会自觉贯彻落实相关工作。
  
  祝捷也认为,正确认识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摆正位置、找准角色,消除抵触情绪和继续‘绕圈圈’的思想,主动将法规和纪律认真落实到位。”
  
  对党务公开的思想认识还要弄清楚“是什么”的问题。受访专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务公开的重大论述,牢牢把握党务公开基本原则,真正领悟这一工作的精神实质。
  
  同时,从微观处看,要清晰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制度,将其视为一面镜子,用以查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有效提高执行实施党务公开制度的能力,适应新法规对开展党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实践上要执行到位,也就是要弄清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受访专家提出,需要把握好党务公开的“度”,把党务公开放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谋划和推进,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彻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和各方面。
  
  “要使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相适应,确保党务公开始终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祝捷说。
  
  受访专家还建议抓好党务公开监督机制,做到“全、实、细”,保障制度落实到位。全,即对党务公开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监督;实,即监督党务公开是否得到很好落实;细,即重视对党务公开细节的监督,善于从细微处查处执行不力,杜绝违规情况的发生。
  
  “只要思想上认识到位、实践上执行到位,《条例》一定能为发扬党内民主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应有的作用。”许耀桐说。


  来源:瞭望

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源“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党规研究’”,否则本中心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求关注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求关注

沙滩大院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