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土空间治理】规划协同,生态打造——协同治理如何打造“知识中台”?

DIST DIST上海数慧 2022-07-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疫情发生的关键时期,国家果断采取措施,省市县各级政府、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机构和公众上下联通,协同共治,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输入、扩散和传播。“全民一心,共同抗疫”的显著成果表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谈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治理,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部门,也几乎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所有主体,协同除了解决不同规划之间基础数据不统一、坐标系统不统一、规划依据不统一、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期限不统一等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各层次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同机制,实行全方位的协同治理。

01

协同治理,是体系搭建而不是功能堆砌

疫情让全民不得不迎来了一场远程办公的高潮,各类协同工具纷纷登场,即时通讯、视频会议、在线文档、网盘、打卡、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功能不一而足。现实表明,一个平台几乎很难满足所有远程办公的需求,据调查,平均每个人同时在使用的工作协同工具至少有3到4种。

所以,对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而言,在选择协同产品时不应该只考虑有多少功能,而是应该去思考产品是否能够贴合整个行业的协同体系。

哈肯的著作《高等协同学》指出,协同主要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规划行业信息化发展40年来,各地各级搭建了各种各样的系统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其说各个系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如说各系统之间缺乏“协同”机制。一个好的协同产品,必须要深入到行业,搭建业务协同总线(BCB,Business Collaboration Bus),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深度合作”。

协同治理若只停留在功能层面,注定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触及“灵魂”;平台缺少功能可以扩充,协同若不成体系,终将是一盘散沙。

02

协同生态,不等于单纯的把人召集起来

在协同生态搭建方面,大多数的通用协同产品会将协同参与者以“好友”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而企业级协同产品,则会将协同参与者通过组织机构来进行分组,并支持灵活的群组建立。而这种方式,只是协同生态的初级阶段。

分层分级的规划空间和规划单元是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骨架,国家、省、市、县、镇街、乡村、社区是协同生态中工作统筹和职责传导的纵向链路;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社会、公众的互连互通,是开门规划和协同共治的横向链路。

单纯地把人召集起来叫做“社交”,如果希望不同的参与主体能够以空间治理为目标,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不断达成共识,成为共同的责任承担者,形成有机的协同生态,则需要协同产品提供一个有效生态框架,而不是单纯的沟通平台。

03

协同规划,工作背后的核心是“知识产能”

如果单纯从工作效率层面来看,哪种协同方式便捷大家就会选择哪种方式,以开会为例:如果大家都在一个办公楼办公,那么聚到一个会议室里协同最便捷;几个人跨地域办公,那么组织一个视频会议协同最便捷;网络信号不好,视频会议总是卡顿,那么打个电话直接交流最便捷……其实,协同工作的核心并不是我们采用什么方式,而是一波协同操作结束后,我们留下了什么?是笔记记录,会议PPT,还是会议录音、录屏?这些资料有没有高效的收集方法?有没有统一的管理路径?能不能科学地挖掘利用?资料的价值能不能快速传播分享?

规划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协同的过程一方面需要使用大量资料、一方面又会产生大量资料。“工作结束,雁过留痕”,规划协同背后的核心应该是承载行业知识的沉淀,打造一个高效、全面的知识中台,推进行业上下智能化的决策。

小编还会继续推出协同规划的相关文章,聚焦业务和痛点,为大家介绍更多的具体应用场景,请大家持续关注哦~

国土空间规划和数字化治理专题


 01 

以“疫”为镜,国土空间规划和数字化治理的若干思考

 02 

国土空间,数据为基——三维数字空间

 03 

精准传导,立体管控——数字化治理下的规划实施管控新模式

 04 

协同规划,生态打造——协同治理如何打造“知识中台”

 05 

模拟推演,监测预警——城市仿真助力智慧规划

开篇:《以“疫”为镜,规划和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的若干思考》

记得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