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岁女博士亦因留学压力而自杀,十几岁的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7-10-20 Lexi 棕榈大道美高申请

棕榈说

10月10日,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确认失联10天的中国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称大学警方从旧金山警方获得消息,唐已经死亡。此前,唐曾给同学留言表示想去金门大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的同学并不相信她会这么做。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因压力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留学生的生活似乎不像旁人想的那样无忧无虑。究竟他们的压力从何而来?有留学计划的家庭又该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本期推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中国留学生唐晓琳)


唐晓琳,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后来到美国读研,失联前在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习做导师助理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据悉,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每年录取约20名研究生,只有极其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授的青睐。


如此优秀的唐晓琳为何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媒体报道称,今年是唐读博的第七年,但她仍未毕业。有网友发现,唐的研究方向是病毒RNA项目,难度十分之高。一位自称唐晓琳师妹的留学生表示,唐有时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吃完晚饭已经是晚上10点半还要匆匆赶回实验室,非常辛苦。


如果你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留学生自杀等关键词,你就会发现留学生因承受不了留学生活的多方面压力而轻生并不是个案:


2017年6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留学生赵义宁从科罗拉多大桥跳海自杀。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中国留学生刘薇薇被发现在宿舍内自杀身亡。

2016年12月,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刘同学开枪自杀身亡。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陆同学跳密歇根湖自杀。

2015年1月27日,耶鲁大学中国女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2014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留学生李扬凯跳楼自杀。

2014年8月,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中国留学生林旭跳楼自杀。

2012年10,麻省理工大学Sloan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郭衡上吊自杀。


许多人看来,留学生的生活似乎是无忧无虑的:不愁吃穿,接受着全球顶尖的高等教育,见到了许多国内学生不曾见过的世面,更有开阔的未来等待着他们。很难理解拥有着这一切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就像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舞蹈演员,背后的努力、困惑、心酸并不是他们的表演内容,台下的观众自然也无法感同身受。留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是复杂的、鲜为人知的、甚至致命的,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个留学生家庭都只能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苦苦挣扎。只要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留学生的压力从何而来,做到未雨绸缪,就能阻止许多悲剧的发生。


为大家操碎了心的小编已经准备好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资讯,甚至还采访到了心理健康专家张晴老师,为大家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训练方案,赶紧往下看吧!



留学生压力来源


留学生在国外所承受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它们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甚至是留学生自己。


1. 学业压力

作为一个学生,学业压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然而留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要比国内学生复杂得多,最主要的学业压力来源于以下两点:

 

① 语言障碍:几乎所有留学生都会遭遇语言障碍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语言障碍对留学生学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高中和大学对学生阅读量的极高要求,二是与老师、同学的沟通成本,三是作业和考试中所需要的写作技巧。

 

首先,美国高中生和本科生的阅读量是非常惊人的,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是盲目自信的,因为国内的应试教育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在托福考试的阅读部分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但是,当真正进入美国课堂,翻开各种长度和厚度都十分惊人的阅读材料时,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当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阅读量时,留学生就会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因为许多作业都需要阅读相关材料后才能完成,课堂讨论有时也基于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如果孩子本身的又比较缺乏自信和坚持,很容易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消(fang)极(qi)怠(zhi)工(liao)。

 

与各种托福听力材料中的标准美式发音不同,留学生在美国遇到的老师、同学的英语口音可能是千奇百怪的,充满了地方特色,就像我们常说东北人的普通话是大碴子味儿的,而江南一带的人们则是一口吴侬软语。美国作为一个同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口音差异也较为明显,留学生听了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了假英语。更有许多老师和同学来自其他国家,那些口音就更加花里胡哨了……



连听懂别人说话都有难度时,一些口语水平本来就很一般的留学生就更没有勇气开口与人交流了。无法与老师和同学流畅交流的结果就是上课听不懂也不敢问、需要完成小组作业时无法与同学合作等。

 

另外,中国留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老大难,写作能力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作业完成度低、考试无法获得高分等结果,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② 教育模式差异:国内与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多不同已是老生常谈,这样的教育模式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评分系统的差异。中国学生习惯了用考试分数证明自己,殊不知他们的美国老师认为他们只会死读书、从来不会主动提问、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等。这些负面的评价直接反映在他们的成绩单上——连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高分也失去了,谁能不迷茫?

 

以上提到的这些由于语言障碍和教育模式差异所导致的一系列结果都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业上便无法获得自我认同,背负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


2. 社会压力

这里所说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舆论对留学生的期望和误解,二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面对的社交压力。

 

社会舆论对留学生的期望和误解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已有提到,不再重复。我们重点来谈一谈留学生在美国所面对的社交压力。

 

相信许多留学生都能感同身受的是:在美国要交一群新朋友真的太累了,要跟美国人交朋友就更别提了。起初你可能认为美国同学个个都看起来和蔼可亲,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朵朵交际花,天天咧着嘴跟你say hi甚至有点热情到令人觉得毛骨悚然。然而长时间交往下来你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亲切感都是美国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extrovert(性格外向者)所带来的错觉。现实的情况很可能是你的同学个个脸上笑嘻嘻,心里……nobody really cares about you.

巨大的社交压力使得本来就心理极其敏感的留学生们更加脆弱。快乐时没有人分享,快乐的感觉也会大打折扣;苦闷时找不到人诉说,苦闷的感觉瞬间放大。这样的社交压力一直都压在许多留学生们的胸口,让他们喘不过气。


3. 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也是留学生们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家长寄予孩子的期望总是殷切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当孩子的表现无法达到预期时,许多家长在情绪管理上就会出现问题,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身上。


 4. 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许多留学生其实在出国前就有一些心理问题,甚至是连自己的都没有感受到的,因为国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还十分不成熟。举个栗子,有些孩子在国内时被家长保护得太好,几乎没有遭遇过大的挫折,以至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抗压能力非常有限;大部分孩子在出国前的生活环境都比较稳定,甚至十几年来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突然出了国才发现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十分堪忧。


这些问题在出国后逐渐浮现出来,留学生们很容易钻牛角尖,对自己产生怀疑:为什么别人行而我不行?陷入了这样的思维僵局又没有求救意识的学生很容易情绪崩溃,被压力与焦虑压垮。


专家意见

为了让有留学计划的家庭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留学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我们特意邀请到了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健心家园的创始人张晴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见。


(心理健康专家张晴老师)


张晴老师指出,国内青少年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很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下,孩子的成绩是重中之重,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任何家长都不会忽视这一点。但是任何一件事走到了极端都必然会产生问题:当家长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时,就会造成教育的失衡,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自然就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说这是畸形的应试教育的产物。

 

“对于留学生家庭来说,这样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想要申请到一个好的学校,你不仅要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还要在标化考试上考取高分,甚至还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留学生家庭中,教育失衡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张晴老师这样说道。

 

另外,张晴老师特别指出,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还没有心理教育和情绪管理的概念。他们给孩子的教育不外乎是让孩子在学校把成绩搞好,在此基础上尽量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孩子的心理需求却常常被忽略。更严重的情况是,一些父母自己可能也存在着心理问题,这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有句话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是太偏激。举个例子,有些家长来健心家园预约咨询时间,但是在预约成功后还是觉得不放心,因此常常反复预约,担心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发现这样的家长所带来的孩子在情绪上也较为不安定。”

 

同时张晴老师还提到,目前虽然有很多学校也开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要真正形成体系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应试教育也是学校的重中之重,这必定会挤压素质教育的空间。无法得到十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留学生出国后无法承受种种压力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种种现实情况,张晴老师提出了几条走心建议,帮助留学生在出国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平稳地度过并享受留学生活:


○ 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古希腊有一句话说健康的心灵存在于健康的体魄。运动能促进人分泌一种名叫内啡肽的激素,俗称为“幸福激素”的内啡肽可以使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绪。如果孩子能保持每周三四次的运动习惯,对他/她的心理健康会非常有帮助。


○ 第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能使孩子得到心灵滋养,有所寄托,不至于被某种负面情绪突然压倒。


○ 第三,家长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模式,预防交流的中断,多多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 第四,家长和学生都要对抑郁症、焦虑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 第五,家长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很多时候孩子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家长的行为。


 ○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训,弥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缺失。


健心家园是高质量的抑郁焦虑康复管理平台和支持社群,提供专业、全面的心理咨询,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也颇有建树。目前,健心家园与北京的许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致力于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指导和支持。


由于张晴老师自己和团队中的许多成员都曾有过出国留学经历,健心家园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需要心理健康咨询和培训的留学生家庭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信息哦~

 

没有人愿意看到留学生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轻生的悲剧重复上演,更没有任何一位留学生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孤身一人,深陷泥沼。


或许你早早地为孩子制定了留学计划,或许你的生活圈里有许多人将在不远的未来踏上留学之路。你祝福他们拥有美好前程,却没想过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也许会将他们淹没。


分享本期推文给你关心的他们,

让更多留学生家庭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

让更多留学生对留学的憧憬与期待不落空。

 

作者 | Lexi

END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