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10年国际学术论文中的语言选择和中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三)

饶高琦 等 语标 2021-03-17
文章来源:饶高琦、夏恩赏、李琪. 近10年国际学术论文中的语言选择和中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0(02):37-51


[摘要]本文基于SCI、SSCI和A&HCI三大论文引文索引近十年的数据进行了语种分布、学科分布和中国学者语言使用情况的定量调查。发现:当今学术研究领域呈现英语“一语独大”的现象,且由全球学者共同维护;其余语言分布极不均衡;中文地位在不同领域波动不定, 在自然科学领域和艺术与人文学科中位于第二集团,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较差。本文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发表平台对成果语言选择的制约,并认为提升国际学术研究领域中文地位是为了增强中文的知识容纳能力。本文提出提升中文地位的途径在于强化中文成果发表平台建设,培养中国学者的语言意识。
[关键词]学术语言;中文地位;学科分布;对策





三 建议



语种分布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语言社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目前我国学术科研领域语言使用状况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且也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必须承认目前的语言分布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依然有可能通过持续的努力,逐步提升中文在国际学术科研领域的地位,提升中文表达和接纳前沿知识的能力。

  1.厘清提升中文在学术研究领域地位的缘由 

英语在各领域“一语独大”和“强者越强”,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学术社团在交流中形成的格局,有其合理性。需要认识到作为国际学术语言的英语不只是英语国家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学者自觉或不自觉中维护的交流工具。尽管这使英语国家获得更大优势,但回到使用各自母语进行交流的状态也将使全世界学者受损。

在短时间内,中文很难成为学术交流中的国际通用语言。提高中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是为了在于使得中文具有并始终保持承载前沿科技知识和先进艺术人文知识的能力,并促进中文语言社团(主要是中国)的学术研究发展和转化应用。避免学术研究中语言使用“印度化”⑦的危险(汪品先,2015)。“印度化”危险在本文第二部分的统计中有所展现: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阿拉伯语和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印地语、马来语等均排名末尾或榜上无名。并非因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学者稀少或不能发表成果,乃是由于这些学者普遍放弃了使用母语表达前沿知识。可以想见,长此以往将形成“越不用,越不好用”的局面,降低了语言使用的圈层和语言本身的活力。

因而在国际学术领域语言生活中,需要努力提高中文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比重。在中文较弱的社会科学领域,应首先争取进入第二集团。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媒介,依托中国学者群体的巨大体量,推动更多科技人文知识进行中文表达,提高中文的先进知识容纳量和容纳能力,具有可行性和急迫性。这将保持中文使用功能的完整性,提高中文在高功能圈中的活跃性,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促进中文的发展,造福中文语言社团。

  2.增强中文知识供给 
语言传播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语言的生产力(王建勤,2016)。目前我国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快速提升,海内外华人学者影响力逐年扩大。这是语言传播需要抓住的历时机遇,中文也需要抓住机遇,提高自己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种语言生产力由一种语言的知识供给能力表现。这需要从加强中文对前沿知识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即加强中文期刊建设)两方面入手。

(1)提高中文前沿知识的表达能力
能力是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育、科研和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短期内较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加强中文科技人文术语体系的研究、建设和管理。通过优化中文术语的管理、译介和规划,让中国学者可以使用中文准确、便捷表达概念,描述现象,让中文在学术研究领域“更好用”。

(2)提升中文期刊国际影响
中文期刊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为中文成果的传播和中文影响力提升发挥作用的支点和平台。通过学习借鉴目前各领域国际名刊的办刊经验,通过建立开放、现代的编审体系,提高对国际重大前沿问题的聚焦程度,提升刊物水平和影响力。首先努力提高中国刊物在三大索引中的收录量(在此阶段可以使用英文办刊,以提高影响力和传播性),再逐步推进高水平中国期刊双语和多语化。通过这两步,逐渐提升中文成果的占比。同时,还需要提升已有中文文献检索和收录索引的国际化和开放性。

  3.树立正确学术评价导向
 虽然学术传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学术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功能,但同时也担负着学术文化的教育普及功能,因此需要支持在母语期刊发表最新科技成果。(刘华,2017)从研究生培养到高水平人才选拔,均应对其使用中文进行发表提出适当要求,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而这需要改变过度看重是否被三大索引收录的局面,鼓励中文发表,鼓励翻译国际上的非中文优秀科研成果。2019年以来,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和学术团体已经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学术成果中文发表或中文首发。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影响,以防出现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

政府和学术界需要建设保障学术质量、公信度,兼顾效率的评价机制,鼓励中国学者使用中文发表学术成果,“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在已有的实践中,政府和学术界需要营造使用中文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氛围,培养使用中文的习惯。国际论文中文报告会、预讲会制度⑧、境内外期刊双发表制度和优秀外文论文译文发表制度都有助于此。

  4.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在短时间内,中文学习的成本难以降低。因而扩大中文成果影响力,提升中英双语刊物和中文刊物在海外的引用率,需要借助海外华人学术群体的力量。海内外学者应加强联系,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帮助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广泛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高规格学术活动,助力中文成果的海外传播。作为长期工作,有关部门则需要重视中文国际传播中,学术中文和学术写作的教育,提高中文学习者阅读和使用中文成果的能力。


附注


⑦  汪品先院士(2015)指出:在印度虽然有印地语等本土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但科学交流和优质教育都只用英语。中国科研工作中的语言使用面临“印度化”的危机。
⑧  即组织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在国内集中进行面向国内学者、学生的专场报告,通常使用中文进行。在国际会议举行前进行的叫做预讲会,之后举行的称为报告会。

作者简介


饶高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计算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夏恩赏,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计算语言学、数字人文。李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本研究得到2018年度国家语委规划项目“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评测的规划与开展”(YB135-90)资助。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YUBIAO

语标

你的语言风向标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