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并在“两会”上得到使用,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刊发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规划学研究》第12辑,现于“语标”公众号上先行刊出,以及时介绍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的由来和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研究
作者:仰国维 邱丽君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残联研究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手语翻译研究(2017YB009)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聋人协会手语研究与推广委员会
摘要:奏唱国歌是包括聋人和残联在内的所有公民和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定国歌手语规范标准对保障残疾人奏唱国歌权利很有必要。本研究参照翻译学和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三个编制原则,将译出的国歌手语符合歌词原意始终放在首要的位置,力求让广大聋人手语使用者从手语中理解国歌原作的真实内涵,体会到国歌所表达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心声,激发起爱国情感,又要体现出手语自身的语言特点。整个研究过程经历了调查研究、试点使用、形成方案与推广三个阶段,最终形成新方案。经过两年的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和残联组织的广泛使用,正式成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关键词:国歌;通用手语;歌词翻译;翻译策略
一
引言
新中国自诞生起就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直到1982年12月28日,天安门广场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陆续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也自发教授聋人学生用手语表达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1],从此,在许多正式场合上,包括国家政治会议、重大庆典、表彰、升旗、纪念仪式、体育赛事等,奏唱国歌的仪式感越来越庄重。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此法律对奏唱国歌做出了严格的具体规范。规范国歌的奏唱、维护国歌的尊严、激发爱国热情,是包括聋人和残联在内的所有公民和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责任[2]。每年召开全国人大会议、各个党政团体、各级残疾人的代表大会、包括聋校在内的各类学校每周举行的升旗教育活动,国内外举办各类重要残疾人的体育比赛活动等,都需要用手语奏唱国歌,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统一的国歌手语方案,各地表达国歌的手语不一致,因此编制规范统一的国歌手语表达方式,成为我国一项长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2001年,在修订当时的《中国手语》一书工作中,修订组在吸收少数聋人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首次编制了国歌的手语表达方案,并在2003年1月出版的《中国手语》修订版当中予以增补呈现[3]。因受当时研究条件的限制,那时方案中的手语表达存在一些不符合手语视觉语言规律的问题,尚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国歌原意,聋人手语使用者也不完全接受,加之未上升为国家规范,客观上没有推开,各地仍然各行其是,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手语版本,从而影响了国歌的政治严肃性,削弱了国歌的教育意义,以致规范统一国歌手语的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2015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制定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4],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制国家通用手语标准规范,包括对国歌手语进行重新编制。用手语表达国歌是我国广大聋人手语使用者参与社会工作生活和对聋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形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规范统一的手语标准势在必行。这为重新编制《国歌》通用手语规范方案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聋人协会是代表我国二千多万听力残疾人(包括手语使用者和口语使用者)的社会组织。2016年12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研究课题的形式郑重委托给中国聋协手语研究与推广委员会承担。
二
研究过程和采用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试点使用阶段、形成方案与推广阶段。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资源总库和百度学术搜索,选取了多篇相关文献和媒体资料,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手语国歌视频,重点梳理有关国歌的历史背景、法律知识、语言理论、翻译策略、手语表达等方面的前人研究,了解歌词翻译的基本要求和策略方法;借鉴国内外国歌的手语表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一研究国歌每个歌词的手语表达方式。
2
访谈调查法
依托分布在北京、上海、辽宁、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甘肃等12个手语信息采集点,通过网络调查、视频访谈、集体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共收集到32份国歌手语视频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歌手语表达的初步方案之后,在沈阳和广州两个城市的全国性聋协工作会议上,进行演示,集体讨论,并征求了全国十二省市地区的聋协、社会聋人工作者、特教学校教师及相关领导、专家的意见。此外,还通过网络及手机等多途径征求了其它省市地区相关各界人士的意见。整个研究过程咨询访谈超过百人。
3
比较分析法
通过收集的国歌手语视频和调查数据,对比不同地区国歌歌词的手语表达,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据此,编制出全国共识程度较高的国歌通用手语方案。
三
理论依据及存在难点
国歌作为一个歌曲,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涵,其处理过程是将普通语言和音乐艺术两者进行协调统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优秀且准确的歌词翻译可以帮助不同语言使用者用更为简单的方式去理解源语言歌词的意义和内涵,同时更好地感受到原歌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和精神。因此,怎样使用手语全面、准确地表达汉语国歌原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歌词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因其独特的特点,需要结合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在语言因素方面,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对歌词翻译较为适用,该理论强调译文必须为读者所接受,译者尽量做到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总体效用等同于原作接受者所产生的效用[5]。对歌曲来说,其目标是使翻译出来的译文在演唱中达到与原歌词最接近的演唱效果。非语言因素是涉及韵律、节奏、文化、情感等方面的表达,这都对歌词翻译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于歌词翻译的质量好坏与精准与否都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两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歌词翻译要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以句子或篇章作为翻译的单位,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要考虑歌词的音乐特点。首先要了解歌词创作的时代、社会、文化等背景,对语言的信息内涵进行具体深入的推敲,还要细察歌曲的风格,遵循文学翻译的有关规律,拿出契合歌曲风格的表达方式。诗歌是与歌曲最接近的文学体裁,在翻译歌曲时,可借鉴诗歌翻译的有关理论[6]。再次,歌词翻译除了具有文学性以外,还要有音乐性。译作翻译再好,如不能与音乐旋律匹配,便无法用于奏唱。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手语作为一门自然语言的观点在国内国外语言学界已形成共识。现有许多手语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已揭示,手语在音系结构、词的形态、语法规则等方面与有声语言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特征。将有声语言的歌曲译为手语时,存在普遍的难点是,虽然理解了歌词原作的含义,但却往往不易找到对等的手语表达,确保做到译出来的手语表达对聋人手语使用者产生的效果等同原作接受者所产生的效果。下面就以翻译国歌为例,其难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1
语法差异
手语构词具有同时性[7]的特点,词的形态变化丰富,可利用空间位置和动作方向表达意义。例如,汉语中“人们”一词的复数意义是通过添加后置词缀“们”组合而成,但在手语中这个词有单数和复数的词形变化:如表示单个人的概念,用双手食指搭成人形即可;表示复数意义,手语词形则要改变,用双手搭成人形同时运动划一圈可表示多数人的概念,前后不用添加词缀。还有表示“每个人”“万众一心”这些手语词语也是通过改变词形来表示复数意义。另外,手语没有汉语常见的“把”这个词的特殊句型。例如国歌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一段歌词,“把”在这里是介词,转换手语后充当动词使用,等同于汉语的“拿”和“用”,表示使用的工具、材料的意思,这样译出的手语大意是“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不仅恰当表达了歌词原意,也符合手语的语法特点,不会产生歧义,可以与原句的汉语语序对应翻译。但是对汉语中其它的“把”字句型,例如“我把书看完了”,这一句是不能按照上述方式翻译,既不能用手语“拿”或“用”这个词组句表示。这点手语和汉语是有所区别的。此外,手语里没有“的”“了”“吗”这些汉语助词,但手语可以通过同时使用肢体姿态和面部表情表达这些词的意义。由上述例子可见,手语中组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
2
词义辨识
由于手语词汇的构词和汉语差异大,导致辨识词义有时会产生困难,主要根源是手语和汉语均存在词义引申的特点,两者各反映的本义和引申不尽相同,以致要求翻译做到三点,一是对歌词中以修辞方式表达出的意思能否准确理解,二是对汉语的一词多义这类词中要表达的本意和手语的表达能否贴切,三是能否用手语对汉语习语的词义准确表达,这些都是翻译中的难度。例如“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段歌词中,“被迫着”一词的基本义是持续用强力压制,在国歌里引申为身处在危机中,内心的愤懑忍耐到了极点而最终爆发出来的情感。“被迫着”这个汉语词,手语中也有相应的手势,这个手势在手语语法中属于一致动词[8],词义表示受到对方强迫,或强迫对方。这个手势不能表达国歌中那种忍无可忍的心理状态。如果不理解“被迫着”这个手势的意思,使用这个打法对应歌词中的“被迫着”,就会辞不达意,令人费解。汉语词语经常有一词多义,翻译手语时应当选取哪个意思,必须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再如,“冒”这个汉语词是多义,在国歌里“冒着敌人的炮火”,是指处在危险的环境中奋不顾身的意思,但是有一些人将这句歌词转换手语时,打出的手势是汉语“冒”这个词的“透出”、“往上升”的本意,用这个手语表达就不符合歌词原意,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在做翻译时,既不理解汉语的词性,也不理解手语的词义而产生错译的问题。再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中文歌词中常用到许多成语,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更需要谨慎对待。国歌里有个常用成语,如“万众一心”,这个词精练地围绕主题表达了团结一心的含义,唱起来特别鲜明铿锵,激励人心。如果手语翻译对照汉语成语的四个字,用手语一个一个地打“万|众|一|心”四个手势动作,表达力琐碎了,力量感削弱了。所以,如果对歌词含义和手语特点没有充分的了解,就不可能正确翻译出原歌词表达的真正意义。
3
语气翻译
我们知道语言是生动的,但是生动是有前提的。既要讲究辞藻美,也要讲究结构美和音调美。如果没有情感处理,没有语气变化,所表达的语言必定是枯燥的。一般来说,书面语的停顿依靠标点符号,口语的停顿依靠语调变化。歌词是用声音唱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音调,它所表达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手语是视觉语言,单单用手势无法直接表现声音的语气感,但是手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功能,可以使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类同声音语气的变化,以非手控[9]的作用,使视觉可感受到语言的抑扬顿挫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音调。不同歌曲各有不同的风格和音调,在翻译歌词时译出的语气和风格要尽量保持与原歌曲一致。例如,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英国国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这两个歌曲的风格很相似,都是偏抒情和古典,旋律比较舒缓,奏唱时声音清晰洪亮,字字珠玑,语气委婉动人,具有类似教堂赞美诗的特点。这两个歌词的语气相对比较随意,因而编译出来的国歌手语表达也是比较随意,动作委婉,柔美抒情。而《义勇军进行曲》这个歌曲的旋律风格是高亢激昂,语气铿锵有力,全歌词共有11个叹号和7处旋律强音,每到此处语调则加强,声音更宏亮。由此,手语表达也要表现出与国歌同样的那种铿锵语气和激昂风格。例如,“前进!前进!进!”这最后一段歌词中,三个“前进”的语调有顿挫感,节奏层层推进,引出高潮。在打手语时肢体动作要强有力,第一动作用力移动一下,然后第二动作在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处,用力向前移动一下,接下第三个动作也在前一个动作结束处,用力向前移动一下,同时面部表情严肃,展现同仇敌忾的神态语气,给人有一种势不可挡、坚定不移的力量感。如果不关注奏唱国歌的语气细节,手语动作出现稍微偏差,表达力度松弛或者姿态表情温和,没有了爆发力、感染力,手语表达的语气感就会变样,容易让人理解成另外的意思,这就和歌词原意不一致。因此,在翻译歌曲时,语气翻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4
旋律适配
好的歌曲翻译在于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然而要将歌词用准确的手语表达出来,同时与旋律完美结合,绝非易事。汉语以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国歌有一些词是由二个或三个音节组合而成,翻译手语时会面临多种词性的选择,例如“人们”“长城”“每个人”“敌人”这些词语可以译成手语单词,也可译成手语词组或手语短语。国歌中每一段歌词的节律有快慢变化,而现实中手语词汇的表达动作常会慢于或快于吐字速度,这是手语的视觉特点决定的。为了把握节律,需调整某个歌词手语表达的动作时长,选择单词或词组是一种缩短或延长时间的补偿办法,但是要做出适当的选择颇费思量。还有汉语的某些句子成分,有的要前置,有的要后置,而译成手语必须符合手语的语言习惯,这样打出手语的语序位置就会和汉语不一致,如此对应填入曲中,就给一些习惯口语的人们用汉语音节演唱的同时用手语表达造成了干扰。例如“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段歌词,用手语表达时语序需要调换,译为“人们|做|奴-隶|不愿”,这句手语表达的节律和原歌词不同,语调也不同,与原有音律有差别,唱起来会成为困难。因而在翻译歌词时,不仅要忠实原文的意义,还且要顾及手语的词句组合跟上歌曲节律,有时需要做出适当的妥协处理,这就要费一番脑筋。
四
编制原则及策略运用
歌词翻译的过程不再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要动用语言和非语言两个表现手段让歌曲原作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获得新的生命。译出的国歌手语不仅要保持原作的情感、风格和内涵,而且要力求让广大聋人手语使用者从手语中理解到国歌原作的意义和内涵的同时,体会到国歌所表达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心声,激发起爱国情感,又要体现出手语自身的语言特点,还要契合音乐节律,使其可以奏唱,可以欣赏。为此,本研究注重参照了翻译学和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三个编制原则:
一、忠实表达原意的原则
国歌手语方案要忠实于国歌所表达的中国人民奋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勇敢、坚强、团结一心的英雄气概,忠实于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使听力残疾人全面、准确地感受和理解国歌原意。
二、遵循手语特点的原则
手语作为视觉语言,以手形、位置、朝向、动作、表情和姿态的变化表达词义,具有空间性和同时性的语言特点,因此,方案中将国歌中一些助词与其所依附的汉语词语在手语中一起做整体表达。
三、保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方案中手语的手形、位置、朝向、动作、表情和姿势与《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10]保持一致。但是,鉴于歌曲的艺术特点,手语动作与平时的手语表达会有一些区别。因此,允许根据歌曲音乐表达的特殊要求,适度加大或改变一些手语动作的速度和幅度。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在原《中国手语》(修订版)国歌手语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形成新的方案。在新方案中,采用了一些翻译策略和设计改变,诸如以下:
1
适当借鉴翻译的策略
由于汉语表达与手语表达的语言方式不同,二者之间有一个转换问题。对此,我们借鉴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所提出的译文必须为读者所接受,译者要尽做到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总体效用等同于原作接受者所产生的效用这一主张。为了达到聋人手语使用者对国歌手语的感受和理解与原作表达的意思一致,新方案灵活运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如果对应翻译能达到歌词原作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功能对等,译作不违背语言规则,不会导致手语接受者的误解和异议,就采用直译方式;如果直译的效果不能准确表达歌词原意或者不符合手语的语言特点,就采用另外一种翻译策略,即意译,它是基于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使用能被目的语接受者所能理解的表达方式来翻译源语,并不拘泥于字面意思和原文的结构[11]。例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些歌词采用直译方法,译出的手语与歌词原意没有歧义,手语词汇和句子就保持与原歌词语序一致。“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则采用了意译方法。“吼声”本意是发怒时大声叫喊出的声音,但聋人听不见,无法体会到那种喊声,可是眼睛可以看到呼喊者的表情姿态。所以如果按照词的本义而不是引申义来打手语,聋人就无法理解该歌词所表达出的愤怒抗争的情感和意思。我们转而采用意译方式,用挥动双拳的手语动作,加之愤怒的表情,则形象地表现出“吼声”所表达情感与含义。
“起来!起来!起来!”这三个“起来”的手语词义和国歌开头的“起来”一词是一个意思,但这三个“起来”在旋律上运用了大三和弦三度递进音阶,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若直译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这个意境,因此也采用意译方式,通过三个双手“起来”动作的幅度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变化,将歌词的声音旋律转化为聋人手语使用者可见可表达的生动的视觉形象,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也是意译方式。新方案使用“双手互握,转动一圈”的手语动作,表达了歌词千万人团结一条心的内涵;将“冒着”这一汉语词用表示“不怕”“勇于”这个意思的手语,更贴近歌词所要表达的“不怕牺牲压倒敌人的勇气和力量”的含义。
最后一段“…前进!前进!前进!进!”在语体上看似直译,其实也是意译。手语打法是双手五指张开,一顿一顿用力往前移动三次,最后的一个“进”,用强力向前移动一下,产生了更强烈的歌曲终止感,象征千百万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与国歌高昂的结尾相吻合。
意译的段落还涉及了歌曲的韵律、节奏等问题,绝不能为了手语准确地表达原意而改变国歌原有的韵律和节奏。聋人手语使用者虽听不见,但手语有自己独特的韵律特点,可通过视觉感受到。因此,新方案通过手语动作的停顿时长、动作速度和动作幅度等变化,更好地配合音乐,表现国歌的韵律和节奏。
2
体现手语表达规律和特点
过去由于缺少手语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人以为将国歌歌词的84个汉字一一对应用手语打出来就是完整准确的手语国歌,但实际效果并非如此。因此,新方案遵循手语表达具有空间性和同时性的语言特点,去掉了原《中国手语》(修订版)国歌手语版中对应“的”“了”“着”这些助词的手语动作,使其方案更符合手语的语言特点,也不背离歌词原意,这点改动容易被广大聋人手语使用者接受,实现了功能对等。
3
合理选用手语动作
国歌是在庄重集会的场合上奏唱,尤其在大会堂和广场上许多人集合在一起,每个人站立时前后左右的空间有限,手语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考虑到不同年龄聋人手语使用者以及手语爱好者的情况,尽量选用易于学习、记忆、理解的手语动作。有的歌词存在多个不同的手语打法,对此新方案优先选用手形、位置、朝向、动作等构词方面比较简单通俗、易于学习掌握的打法。例如,“不愿”“人们”这两词有两个打法,一个是单词,一个是词组。单词动作比词组动作更为简单,容易学习,新方案就选用单词打法。还有“炮火”一词可译出五个同义的手语打法,新方案选用手形和动作更为简洁的打法,这样更有利于学习和推广。
五
结语
经过本课题组一年多辛勤而严谨的研究工作,最后拿出了试点方案。2018年4月17日,由中国残联牵头召开了专家审议会议。来自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音乐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对新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残联法律顾问唐明律师从国家法律的角度,肯定了制定国歌手语规范标准对保障残疾人奏唱国歌权利的必要性。此外,多位专家都肯定了根据实际意译歌词的做法。唐明律师认为,国歌本身的来源是《义勇军进行曲》,所表达的这种民族情感确实需要很认真地分析原来的意义,翻译上讲信、达、雅,歌词中一些句子若直译的话,让聋人手语使用者理解不太容易,意译有助于帮助理解歌曲,让人融入到歌曲当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委员,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专家组执笔专家杨立梅教授认为,为表现国歌雄壮有力的气势,不宜对歌词作机械的翻译。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审议会议认为,方案基本成熟,个别之处稍作调整。会后,根据专家的意见作了修改,最终形成规范方案,并于2018年9月在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新学年开学典礼上正式启用并推广[12],受到普遍好评。经过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在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和残联组织中广泛使用,并逐步推广到社会。2020年9月,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进行审议并原则通过。规范方案按照审委会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由华夏出版社制作图示和视频,于2020年11月23日批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13],并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是国内首次以聋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研制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最新成果,切实解决了多年来广大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的场合上规范、统一、庄重地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新规范方案的发布实施,切实保障了聋人手语使用者奏唱国歌的权利。通过规范奏唱国歌手语,将使各地聋人手语使用者全面、准确地感受国歌表现的国家民族精神,呼唤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观念,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促进我国残疾人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附:2004年修正本)[EB/OL].
(2004-03-17)[2021-02-25].http://www.moj.gov.cn/Department/content/2004-03/17
/592_2012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EB/OL].(2017-09-04)[2021-02-25].http://www.gov.cn/guoqing/2017-09/04/content_5222515.htm.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3-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EB/OL].(2015-12-29)[2021-02-25] http://www.moe.gov.cn/s78/A18/moe_807/201604 /t20160405_236643.html.
[5] Eugene A. 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九)[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冯小瑞. 英语歌词翻译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理论),2009(06):116-117.
[7]杨峰,张吉生.上海手语的音节结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32-37.
[8]倪兰,中国手语动词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9]邓慧兰,手语语言学与语言习得研究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2(3):201-23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GF0020—2018)[S].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1-489.
[11]姚丽文,直译与意译策略在英文歌曲汉译中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364-365.
[1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暨《国歌》通用手语推广启动仪式[EB/OL].(2018-09-12)[2021-02-25].http://jw.beijing.gov.cn/language/gqxx /xcq/201809/t20180912_1098330.html.
[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EB/OL].(2020-12-21)[2021-02-25].http://www.cdpf.org.cn/yw/202012/t20201221_677498.shtml.
END
往期 · 回顾
本期责编:张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