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震惊!我学的语言学知识还能破案?

吴宁 语标 2023-07-17

震惊!我学的语言学知识还能破案?

语言学,一个令许多同学为之胆寒、痛哭流涕的词汇。提到它,我有个朋友(喂,这个朋友不会就是你吧!)不禁露出为难之色,不由想到当年区分phoneme、morpheme、allophone、allomorph的酸楚经历。


   

    但是除了晦涩难懂的第一印象,语言学同样也是有趣的、并且能在许多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在这里,我想援引傅斯年先生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过的话来作开场白:“本来语言即是思想,一个民族的语言即是这一个民族精神上的富有”。


    有学语言学的朋友曾被质疑“你知道唐朝的人怎么发音,有什么用?”而事实上,语言学不仅仅只是学术讨论的议题,更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在法律领域,语音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收集犯罪的声音证据,判断声纹,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我们可以用语言学救无辜的人。

    1984年,就有这么一个悲催的老哥出现了。作为航空公司雇员的他被认为是电话恫吓航空公司的嫌疑人,在某某航班放了炸弹。当时司法机关由获得的恐吓电话录音推断嫌疑人就是打恐吓电话的人,另外,嫌疑人曾和雇主发生不快,其他雇员也都认为他的声音和电话恐吓者很相似。而这时,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登场了。

    拉波夫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把语言放到社会中去研究,反对索绪尔以语言、言语的区分为基础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理论。这就使索绪尔以来的语言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联系不同的社会因素具体考察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运转和演变。

  

    这这起案件中,拉波夫运用声学手段,分析了单词bomb、there、off和on中的元音,向法庭证明,被告的纽约市口音和恐吓者的波士顿口音并不相符。在包括社会语言学分析在内的大量证据基础上,该嫌疑人最终被宣判无罪。被诬告的人出狱后专门写信感谢拉波夫,他说:“我在监狱中等了15个月,盼望能有一个人可以把虚构和事实分开。当我听说这件事在法庭上解决了的时候,真让我感动不已。”拉波夫也为语言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品质而感到欣慰,他曾不无感慨地说:“当我的研究被大量事实证明的时候,我的确感到自己触摸到现象背后的真实了,但它远不如‘把虚构和事实分开’让我感到满足:一方面,被诬告的人从此可以得到自由;另一方面,陪审团的人因此可以安心睡觉了。”

    另外,除了我们上面讨论的这起实实在在发生在法庭上的破案子,拉波夫也曾经在社会这个无形“法庭”中“破案”,为洗刷西方白人主导思想硬扣在黑人头上的“帽子”而努力。



    在美国早期的南部地区,种植园主为了防止奴隶策划谋反,就把买来的不同种族的黑奴放到缺乏共同语言的环境之中,因为大多数奴隶都很少有机会学习其主人的日常语言,但是黑奴之间又必须需要一种语言来充当交际工具,于是这种特有的洋泾浜就应运而生,成为他们的唯一交际手段。在这种环境里出生的第一代除了洋泾浜就没有其他语言可学,就这样,它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发展成一门有自己民族特征的克里奥尔语。所以说克里奥尔语就是一种介于非洲语言和英语之间的新的语言变体。

    在这种背景之下,有许多人认为黑人英语不规范,甚至以为这是由于弱智而导致的。拉波夫在1965年起就开始对哈莱姆地区中南部的黑人英语土语进行了研究。黑人英语在语音、语法中都有别于标准的英语体系,被称为是低级的语言变体。如在发音上,黑人英语不发(R)音,这一现象在拉波夫纽约市调查中也有相应的体现,社会层次越低级的,(R)音越脱落。

    但是他发现语言变异后的变体同样可以自成体系,具备逻辑性和系统性。黑人的语音语法体系有别于标准英语是因为是白人和黑人的政治文化冲突,拉波夫提出当下需要解决这一历史遗留的政治文化冲突,也要不断了解青少年学习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实践。

    70年代至今,拉波夫从未间断对美国黑人儿童读写问题的关注,以长期严谨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数据表明,黑人儿童阅读障碍源于社团隔离、种族歧视以及受方言影响的音素问题,并据此发出了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呼声。通过对非裔美国人的英语的研究,证明了“黑人英语”有着严谨的语法,并不是“错误而下等”的语言。


    几乎每个人都有对于语言的发言权,因为每个人都是某种或某几种语言的使用者,但这不代表我们了解它。语言不仅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更是人们的思维工具,丰富多姿五彩斑斓的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处处离不开语言,时时离不开语言。了解了上述语言学“破案”故事,你还会觉得语言学没有用吗?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身的规律和事实的学科,再面临“语言学无用论”质疑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没能将它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不是语言学的无能,而是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乃至于哲学的肤浅和无能,而不是语言学的责任。

    好啦,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忘记点一个大大的赞哦~


参考:

[1]百度百科.威廉•拉波夫[引用日期2021-07-11]

[2]关于“语言学”的几个趣知识(语言学科普).知乎[引用日期2021-07-11]

[3]李晨溪.试论社会语言学中拉波夫的语言变异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91-94.



作者简介:

吴宁,2020级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田立新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

2021-08-25

谈“X里X气”的结构特性与表达效果

2021-08-23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历年目录(2005—2021)

2021-08-21

路牌上的“LU”和“ROAD”,你更赞成哪一个?

2021-08-20


扫码关注我们      语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