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刚“斫桂”不“折桂”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咬文嚼字 Author 咬文嚼字


吴刚“斫桂”不“折桂”

辜良仲


2018年9月10日《人民政协报》第10版刊载了文章《“秋暮夕月”与中秋节起源》,其中写道:“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吴刚折桂的美好传说,还有月饼起源于元末起义之事等等,无一不是附着在中秋节上面的美丽传说……”这里的“吴刚折桂”应为“吴刚斫桂”。



斫,读作zhuó,从斤石声,义为用刀斧砍削。吴刚是神话里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里讲的是月宫中有蟾蜍和桂树,吴刚被“谪令”砍伐桂树,但此树受伤后会立刻愈合,怎么也砍不倒。后世因此有了“吴刚斫桂”的故事,上述文章说的正是此事。

汉语中有“折桂”一词,和月宫也有关系。据《晋书》记载,郤诜举贤良对策,名列第一,晋武帝问他如何自评,郤诜回答:“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因月宫有蟾有桂,唐以来牵合两事,将科举及第称为“蟾宫折桂”。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由此可知,“折桂”的是应试考生,“斫桂”的才是吴刚。


往期推荐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 1:0 称为one love?

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文字概况(2021年版)

“上厕所”可以,“下厕所”不行,但是“下馆子”可以,原因是?

“宫保鸡丁”为何不能写成“宫爆鸡丁”

究竟什么是大猪蹄子?它怎么就有了贬义?


本期责编:张打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