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某”或“马某某”的规范用法

拂晓摘星 语标 2023-07-17

5月3日早上,一则杭州“马某”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媒体报道刷屏。资本市场急剧反应。随后,媒体紧急辟谣:嫌疑人为三字名“马某某”。


有感于这条乌龙新闻,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对于“X某”或“X某某”的使用,是否有相应的基本规范?


星星曾经当过三年的记者,粗略了解构成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基石。何人(Who)作为六要素之一,其真实性非常重要。如果人物虚假,受众可能会怀疑其他新闻要素的真实性。


因此,传统新闻报道涉及人物,通常采取真名。而采取类似“马某”“马某某”的化名,是现代新闻发展后出现的新现象。


受事件影响,阿里港股一度暴跌


回顾新闻史,使用化名最初源于对被报道者隐私的保护,尤其在负面报道或纠纷类报道中。


在中文新闻中,对于负面新闻中的人物称谓, 最常见的“姓氏+某”方式,既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不构成对被报道者隐私的侵犯。


这里面体现了法治思维:犯罪嫌疑人,在法院宣判之前无罪,享有公民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名誉权、隐私权等。


新闻对犯罪嫌疑人的报道,应该是有限度的,即既要谴责其犯罪行为,又不能侵犯其享有的正当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因此,刷屏的这条新闻,采用“马某”的化名表述,自然是较为妥当的。


争议点就是三字姓名的“马某某”,能否用“马某”?


从语法来看,“马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代表姓“马”的人士,无论名字是几个字。


打个比方,两个字的马超、三个字的马克思、四个字的马拉多纳、五个字的马达维基亚,如果这些人都是中国人,那都可以用“马某”来代替。


如果马拉多纳是中国人,可被叫为“马某”


显而易见,“马某某”就只能用于三字名,比如马斯克、马化腾、马伊琍、马塞洛等……


从道理上来讲,“马某”是包含了“马某某”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马某”容易指向两字姓名的人士,如《包青天》里的马汉、荷兰队的马凯、开心麻花的马丽等。


那么,究竟现在有没有相关的规范呢?


据星星所知,暂时没有成文的明确规定。拿相关公文做参考,最常出现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姓名的便是两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各地公安机关发布的警情通报,但标准并不统一。


高法典型案例星星看得比较勤,在大致的印象中——既出现过采用“X某”指代所有被告人,也曾区分“X某”和“X某某”的情况,甚至还有“X某甲”“X某乙”等。


最高人民法院


例如,2021年12月14日发布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诉台湾地区居民姜某某劳动争议纠纷案”,用的是“姜某某”;2022年4月9日发布的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的5个典型案例,被告均使用“X某”。


星星同时发现,在个别同一批发布的案例中,偶尔出现了标准并未统一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各地报上来的案例各有当地的标准,统稿者并未顾及这个细节。这也说明,至少最高法的典型案例里,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至于各地的警方通报,也是五花八门,标准不一。例如震惊全国的徐州铁链女事件,被害人叫“杨某侠”,犯罪嫌疑人叫“董某民”;吴亦凡被刑拘,公告里是“吴某凡”;因吸毒被行政拘留的柯震东,公告里是“柯某某”……


当然,就目前的大致的趋势来看,警方通报朝着更加严谨准确的方向发展,基本上“X某”对应二字姓名、“X某某”对应三字姓名。


目前,带有公权力性质的公文方面尚未完全统一,那要求新闻报道做到完全规范准确,固然有些吹毛求疵。


《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修订)往往作为新闻报道的规范,其中对于化名并没有明确规定。


新华社


稍微有点沾边的就是第11条: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犯罪嫌疑人家属;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严重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艾滋病患者;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就已知的规范要求,这次严格意义上不是“乌龙新闻”,更不是“媒体事故”。当然,其中部分媒体肯定存在吸引眼球、恶意炒作、故意跟风的嫌疑。


“马某风波”给媒体者在加强自律和提升素质方面提了一个醒,也让公众就相关事件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思考和讨论。至于未来,会不会就此形成更加明确的化名规范,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陷入信息乱流中的我们,要不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沦为乌合之众呢?


转自 | 拂晓摘星

往期推荐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第十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

轻易“破防”的你我他

本文责编:饺子君

语标

你的语言风向标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