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年龄称谓

语标 2023-07-17

本文转自公众号“一起编校”。


从婴儿到儿童的十个称谓




1. 汤饼指出生三天的婴儿。古时有个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时会邀亲友吃汤饼。

2. 襁褓不满周岁的婴儿。襁褓(qiǎng bǎo)原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初度满周岁的婴儿。《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4.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5. 孩提古代指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2-3岁的儿童。

6. 垂髫:指7岁的女孩和8岁的男孩。①髫(tiáo),指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儿童在跑动时,下垂的头发会一颠一颠地抖动着,像是人的点手招呼的动作。②髫年:女孩7岁“髫年”:髫(tiáo),幼童时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龆年:即儿童换牙之年之意,泛指8岁的男孩。龆(tiáo):儿童换牙。

7. 教数之年:指9岁儿童。

8. 黄口:指10岁以下儿童。黄口原意是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9. 外傅之年:指10岁儿童。古代贵族子弟10岁时出外就学,因所从之师称外傅,因此,外傅之年就作为10岁孩子的代称。语出《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10. 总角:9-14岁儿童的泛称。古代9-14岁的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男子从少年到中年的八个称谓




1. 舞勺之年:指13-15岁的男孩。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勺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

2. 舞象之年:指15-20岁的男孩。“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是成童的代名词。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3. 束发之年:又称束发。也指15-20岁的青少年。束发就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就束发为髻(jì),叫成童;20岁时行冠礼,叫成年。

4. 弱冠:指20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身体还不壮实,所以称做弱冠,后来泛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5. 而立之年:指30岁的男子。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因此而立之年作为男子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 不惑之年:指40岁的男子。形容人到四十岁的中年时能明辨事理,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7.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8. 冠者:指成年人。出自《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女子从少年到中年十个称谓




1. 金钗之年:指12岁的女孩。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就要带金钗,所以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金钗之年的典故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大意是说,这些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脚下踩的是五色纹彩的鞋子。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12-14时,就开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

2.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蒄(kòu)比喻处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孩。汉族女子在15岁时举行笄(jī)礼时取字。笄(jī),是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头发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 碧玉年华又称破瓜年华,指16岁的女孩。女孩16岁时如出水芙蓉般含蓄而不失典雅,是最美好的年纪,称碧玉年华来代称16岁的女孩是最形象的。破瓜年华有二层意思。一是指古代女子16岁就结婚破处了,所以代指16岁女子。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两个八加起来是十六。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

5. 桃李年华指20岁的女子。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6. 花信年华指24岁的女子。意思是24岁的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7.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8. 梅之年指古代女子在24岁(花信年华)到出嫁这段时间的称谓。

9. 半老徐娘指已婚三四十岁风韵犹存的女人。“徐娘”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虽然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

10.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老年人的八个称谓




1. 杖家之年指50岁的男子。意思为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出自《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又称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2. 杖乡之年也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指6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

3. 杖国之年又称古稀、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 杖朝之年指8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上朝见天子的时候也可以拄着拐杖了。这是周礼,以老为尊。拄拐杖是老者/尊者的表示。

5. 耄耋之年70—90岁的老人。语出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6. 鲐背之年:指90岁的老人。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7. 期颐之年又称期颐,指100岁的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8.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往期推荐

第九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馆上线



23个最容易写错的汉字,你能写对吗?



空耳现象知多少?


本期责编:张一


语标微信号:Yubiao_BLCU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