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1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抗战统帅蒋介石(四):生逢乱世

张老师人在加国 张老师海外聊史 2020-11-18


十四年烽火硝烟,浴血拼杀的抗日卫国战争,感天动地,鬼泣神惊,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已成历史;作为抗日领袖的蒋介石业已作古,成为一位渐行远去的历史人物。


抗日卫国战争胜利也已七十周年,如何面对这位现代史上争议巨大的蒋中正,理所当然,后人应该进行一番公正的反思。


(一)“名”“字”之源


反思之前,先说说中正、介石这四个字。中正是蒋介石的名,介石是蒋中正的字。


印象中,“介、石、中、正”四个字似乎有个出处,好像是《易经》,可一时又想不清楚,查阅《易经》,方知“介、石、中、正”四个字出自《易经》“豫卦第十六”。


“易经•豫卦第十六•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意思是说,正直而不同流合污的品德坚如磐石,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明白了欢乐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


“易经•豫卦第十六•<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意思是<象辞>说,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明白了欢乐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这是因为能居中守正,在欢乐中既不过分,也不会不满足,因而获得吉祥。


至于说蒋公的名和字,是否是从《易经•豫卦第十六》中的来源而定,我们无从知晓,这也许只是我们读书中的一个巧遇,也许只是事物运行中的一次偶合,自当听由仁智自见罢了。


诚如《易经•豫卦》所言,“中正”、“介石”二词,深含正直坚强、欢乐吉祥之意,但反观蒋公一生,却是正直坚强有余,而欢乐吉祥不足。


(二)生逢乱世


蒋介石生逢乱世,虽心怀中正、介石之志,但所处的历史境况不佳,还是铸就了他艰辛而坎坷的人生。


蒋公生于公元一八八七年,正是满清王朝国势日衰,西方列强频频入侵的年代,他大概从记事时起,到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所看到的中华大地,尽是满目疮痍,苦难民生。


一九O八年,二十二岁的蒋介石走出国门,东渡扶桑,看到了外部世界,他的第一感受是“ 腾腾杀气满全球”。


回眸自己的祖国,在满清贵族集团的统治下,体弱羸瘦,若风中之残烛,可悲,可哀,又可怕,“力不如人万事休”啊!遂立下宏志大愿:“光我神州尽我责”,而对于个人并无所求,所以发出“东来志岂在封侯”的感慨。


蒋介石在东京结识陈其美,经其介绍加入同盟会。一九一O年在东京初谒孙中山,倾谈国事,孙中山圣哲识英杰,赞许蒋介石为不可多得之革命人才。


从此蒋公成为三民主义的虔诚信徒,成为孙中山国民革命事业的忠诚继承人。


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蒋介石接过国民革命的大旗,承继国父四十载未竟之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五十年,用尽一生心血。


(三)毁誉参半


蒋公担负中华民国大任之际,面对的是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其中包括工农红军。军阀同国民政府之争,是权利地位之争,另一档同国民政府之争,则是意识形态与政柄之争,而意识形态之争则随着有关文化传承、思想体系、道德伦理的存废而展开。


蒋介石完成北伐,以不同方式协调各路军阀,实现中华民国的第二次统一,但同兄弟档之间仍是一条鸿沟,确实难以弥合。


蒋介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呢?在中国的现代史上他的地位、名誉、人格、道德操守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数十年来,在现实生活中,蒋公的形象一直被定格在:中国当代最大的毒菜者,国民党反动派的总代表;万恶旧社会的总根源;聚敛财富,形成四大家族;日寇侵华时期,积极反G,消极抗日,躲到峨眉山上享清闲。……


在舆论平台上,像《人民公敌蒋介石》,《金陵春梦》就更加不堪了,完全不顾史实,把蒋介石丑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真实状况更是无从了解,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听到别人咋说,不加思索的也去咋说。


强大的舆论攻势,加上“戈倍尔”效应,被恶意丑化的蒋介石,便成为了一代、两代、甚至三代、四代绝大多数国人的固化认知,是否是历史真实完全没人care了。


(四)近世共识


蒋介石的人生步伐与中华民族历史的步伐同轨并行,蒋公的人生轨迹,通过他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生活历程,已深深地镶嵌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轨迹中,闪光的轨迹史实,慢慢地拨开了“舆论攻势”与“戈倍尔效应”的浓厚乌云,显露出其不凡人生本色。


近年来,不少民间历史研究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公毕竟是一位中华民族现代史上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风云人物,在乱世中能脱颖而出至少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你说这是一个庸人那完全是不顾史实了,也是对人民智商的侮辱。


蒋介石在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为国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史实为依据,功绩也是不能抹杀的,当然,一个历史人物是非功过后人凭说本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可以评说,甚至可以利用也很平常,但如果不顾史实颠倒黑白就很不合适了,毕竟有文字以来,完全颠倒抹杀史实就很困难了,更何况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


对蒋介石的评价,如今比较一致的共识汇总起来大致为如下三个方面:


1、调和鼎鼐,完成北伐,统一中国,实现国父遗志。


这一点终究还是蒋介石完成的,同时期的各个历史风云人物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对手都没有完成总理遗志,功绩无法抹杀。

2、领导全国军民,坚苦卓绝,打败日寇,赢得抗日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个农业国和一个先进工业国之间的对抗,抗战艰苦绝伦,全民族合力抗战,任何事情不管是战略性的还是战术性的,没有最高统帅部的领导规划,那也是不可能开展的,中国战区的盟军最高统帅是蒋介石,这也是无可分辨,国际公认的,荣辱都是与最高统帅无法切割的。

3、据守台湾,捍卫中华血脉,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道德、思想、文化与精神之文明。


国内战争毕竟是兄弟之间的纷争,失败退守台湾,也能恪守一个中国大原则,传承中华文化不灭绝,这是很可贵的。总结失败,完成台湾的建设和转型,为中华文明开辟新的道路做了有益的探索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作为历史人物,都是追求历史定位的,特别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人物更是如此,历史人物毁誉参半,功过评说,自有公论,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完整的历史史实做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评价即可,无须形成一种统一必须一致的认识。


历史总在发展,历史人物有局限性,历史认识结论也有局限性,原来认为合适的结论,可能后面就不合适了,或者出现新的历史证据材料甚至颠覆以前的认识也是有可能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就是这样反复,螺旋式上升,这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当然,这三个方面只是一个总体的框架概要,蒋公一生的卓著功勋博大丰富,有待历史学者们分头去研究补充。


(未完,待续。。。)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三):烽火岁月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二):最后关头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一):洞察日本

往期文章(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