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犀刮角、活熊取胆、活麝取香、活牛植黄,中国制药公司四大“活法”

周易经 生态健康行动组 2020-08-27

      2020年2月1日,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海南三亚市天涯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护林员对辖区范围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进行排查,并与各繁育场负责人签订承诺书。要求他们承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殖场不收购、不销售、不运输任何野生动物。


      当日上午,共3家单位签订承诺书。分别是:三亚市天涯区塔岭村委会三亚龙晖动物繁育有限公司,里面养殖白犀牛10头;三亚市天涯区桶井村委会三亚迈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里面养殖孟加拉虎266只;三亚市天涯槟榔官坝一组三亚狼崖狼犬繁殖驯养有限公司,里面养殖狼1只。


木:2000年后,这一百多只白犀牛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要不是开头的这个消息,今天,本来是不想再呈现,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中野协”)有关的任何信息了。我们觉得够了。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中野协”的另一位副会长,张举彦,还是不得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同时吸引我们注意的,还有一个叫俞锦方的人,他是浙江金洲集团的董事长,同时,他是第五届中野协监事会的副监事长。


     张举彦的团队和俞锦方的团队,都在共同做一件事,那就是从非洲“合法”进口全球极危物种白犀牛,人工养殖、繁育,开展旅游的同时,有可能在“活犀刮角”,以给制药企业提供原料。


      我们先一个一个来,先说说张举彦副会长的故事。


      张举彦是黑龙江齐齐哈尔雄鹰投资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旗下龙晖集团的法定代表人。


     雄鹰公司原来是民营枪支制造企业,由此成立了投资集团之后,业务就开始向野生动物娱乐产业和中药制药产业方向发展了。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是这家公司投资控股的。他们还准备在河南的周口建设森林野生动物园;在吉林的长春莲花山,建设东北亚野生动物世界,预订2022年开业。


     在齐齐哈尔,还有一家叫龙晖药业的公司。他们有一个梦想,是开发世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生产利国利民利己的中药,比如“犀羚解毒丸”。


      按道理,中野协张举彦副会长应当很明白,产自非洲的犀牛,无论是白犀牛还是黑犀牛,都已经不可能入药的,已经入药的要全部封存。




      19935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向全世界承诺:中国禁止犀牛角和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运输、携带、邮寄犀牛角和虎骨进出国境;禁止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邮寄犀牛角和虎骨。取消犀牛角和虎骨药用标准,今后不得再用犀牛角和虎骨制药。


     这个“通知”说得很坚决:“对已生产出的含犀牛角和虎骨成份的中药成方制剂,必须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半年内查封,禁止出售。”



      2018年,有人把北京同仁堂生产几盒“犀羚解毒丸”,居然以工艺品的方式,拿到雅昌拍卖行去拍卖。



      但神奇的是,根据《华盛顿公约》的有关文件显示,2000年至2009年间,南非向中国出口了151头犀牛。根据这些文件,引进犀牛的原因是把这些犀牛养在动物园里,以供培育和公众教育。


      龙晖集团,显然是进口白犀牛的主力角色。


     游客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里,确实曾经看到一两只白犀牛,在那娱乐众生。


     但更多的白犀牛,其实是被运到了海南三亚的天涯镇。后来因为水土不服,绝大部分,运到了云南石林。


      养白犀牛干什么呢?最大有可能,是为了提取犀牛角以制药。要知道,一头白犀牛的引进价格,可能用百万元来起算。


      有一年,在齐齐哈尔市的政府网站上,龙晖药业有限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犀牛活体刮角技术及犀角生物制药产业化项目》。“(犀牛角)具有败毒抗癌、清热凉血、消疹定惊的功用”;“犀牛活体刮角技术”研究已得到国家林业局的立项批准。


     龙晖公司称,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9099万元人民币,年利润总额17886万元。


火:据说“活犀刮角”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发明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曾经担任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后更名为“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直到2017年后,被中野协副会长焦德发接任。



      龙晖集团引进白犀牛初期,曾经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探索人工繁育技术。2007年,顺利在杭州,产下了国内首个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白犀牛。


     饲养犀牛据说很简单,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喂一顿干草料,十点半左右将犀牛放出来自由活动,然后下午五点半再放回去,这时候需要喂精料,还有胡萝卜、苹果等。


      2006122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和天涯镇人民政府联手,斥亿元巨资在天涯镇兴建当时“亚洲最大”的犀牛饲养、繁育科研基地。这个犀牛繁育科研基地集犀牛保护及资源利用、非洲濒危动物养殖、非洲动物文化和非洲人文景观展示于一体。


      “龙晖动物繁育有限公司”位于海南三亚天涯镇塔岭村的犀牛养殖基地。2012年初,记者李杨去探访时,繁育基地里就剩下二十多头犀牛了,其他大部分都转移到云南石林的繁育基地。


     原来,从2010年年底开始,在三亚的犀牛突然生病,经常拉稀,据说是生活环境不适应,然后就开始往云南搬。


      浙江富阳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张国贤曾经专门研究过人工饲养白犀牛的繁育,参与过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那只人工繁育小犀牛的工作。他说:“白犀牛实际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它们顶角就是在磨角,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这些角也会脱落。”





       “三亚龙晖动物繁育有限公司”一度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繁殖学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一名研究生曾经在那里进行白犀牛的人工授精研究,但一直没有成功。


      该校老师滑国华认为,白犀牛是长期在野外生活的物种,它们的发情规律和生殖周期等都没有搞清楚,所以养殖的白犀牛繁育后代比较困难。非洲的动物,到中国来,哪有那么容易。


     当时采访的记者李杨,对比后发现,养殖在三亚的白犀牛实际上是灰色的,与一般食草动物不同,白犀牛的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有明显被打磨过的痕迹。而生长在自然界的白犀牛两只角是尖尖的,非常锋利。


      三亚龙晖犀牛繁育基地办公室主任张斌表示,该基地根据非洲有关国家犀牛“去角保命”的启示,以及犀牛自然磨角的习性和再生能力强等特点,研究出了无痛苦损伤的“活犀刮角”磨角工具,符合国家的科研政策。


     龙晖药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宝库则说,他们的活体犀牛取角是一种新技术,不会对犀牛造成伤害,而且取掉角之后,犀牛还会比较舒服。取下的犀牛角,可以用来制作多种中成药。


      杨宝库所说的“新技术”,来自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的一项发明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网站上,有关这项发明专利的说明。“说明”说,这项发明“能为犀牛提供磨角福利,从而提高活体犀牛取角的效率”。“说明”还说,在取角之前,工作人员对犀牛的行为进行观察,看它是否有磨角的需求。如果有,工作人员对取角器的转数进行调整,做好取角的相应准备,“在犀牛活体福利取角的工作过程中,达到了很好的人犀交流”。


     有人认为,犀牛的角就像人的指甲一样,一般长长之后自己也会磨。龙晖公司用一种自吸式活体犀牛刮角工具将角磨下来,一年一般磨两次,时间不固定。犀牛角用机器磨下来都是粉末状的,一头成年犀牛一次能磨一斤多。按照非洲犀牛角1500元价格保守估计,一次能磨下至少两万多块钱。



土:云南石林的龙晖养殖场有100多头白犀牛


     全世界共有5种犀牛,所有种都处于极危状态。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中。黑犀牛直到1977年才被列入。被从南非引入中国的白犀牛,据说是白犀牛的南部亚种,种群数量最大,但也只有10000只左右了。


     中国原本也有野生的犀牛,但因为制药企业对犀牛角的疯狂追逐,最后一只犀牛“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之前很久,就因人类猎杀灭绝。可能是这个原因,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里,一度没有把犀牛种类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作为《华盛顿公约(CITES)》的成员国,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云南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同年入住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地面积近2000亩,总建筑面积31222平方米。开场时,引种养殖非洲白犀牛73头、长颈鹿2头、斑马3匹。


    2013713日凌晨1点左右,云南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有限公司饲养的白犀牛顺利产下一头雄性小白犀牛,“彻底改变了云南犀牛断代的历史”。


     2016年,有新闻说,石林龙晖陆续自繁殖白犀牛23头、斑马3匹,是国内最大的白犀牛繁育基地。


      2017年,云南当地的新闻说,石林龙晖的白犀牛,每年都以10头左右的数量繁衍壮大。当时已成功繁育40头小犀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犀牛保护研究作出了贡献。


      但石林龙晖一直不对外开放,也没有像金洲集团那样,制造“白犀牛野放”的吸睛游戏。他们的理由是考虑到园内白犀牛等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怕游客多了,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疾病。

      正是在云南,张举彦的白犀牛人工繁育与养殖利用团队,与金洲集团的白犀牛人工繁育与利用团队,狭路相逢了。


      金洲集团原来是做“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后来上市之后,开始涉足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创建了云南野生动物园,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湄公河集团等“绿色产业”项目。


      俞锦方原来当过兵,全国劳动模范。他说他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绿色。


      全世界的五种犀牛中,非洲有两种,黑犀牛和白犀牛。亚洲有三种,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爪哇犀牛。亚洲犀牛的命运,比非洲的还要悲惨。因为他们的角,一克,价格早已经超过100美元了。


     如果详细考据起来,中国历史上曾经生存过的犀牛,只能是亚洲犀牛上述三种中的一两种。


     但可惜,中国本土的犀牛,有一个说法是在1933年左右就灭绝了,另一个说法是灭绝于1972年。因都一样,死于猎人的猎杀。死因都一样,都是取它们的角,卖给药材公司,再卖给中药制药企业。


     2010年,金洲集团同样是以“培育和教育”的名义,从南非进口了12只白犀牛,在运到其旗下产业“云南野生动物园”的路上,死掉了3只;后来,在养殖的过程中,估计又死掉了2只,只剩下7只。先寄养在旗下的云南野生动物园。


      2013年3月份,两年零八个月之后,俞锦方的团队,为了把这7只白犀牛,运到金洲集团旗下的另一个产业,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创意出了“野外种群重建”的噱头。他们找来了大批媒体报道,央视“新闻直播间”进行了现场连线直播。


     为了更科学合理,金洲集团还准备邀请国内动物科学家协助,但国内科学家基本不敢参与。他们内心不太认同这行为,也担心为商家所欺骗,有人甚至公开批评和反对。


      因为,这非洲的白犀牛,肯定不是中国的原有犀牛物种,不存在重新引入而恢复的问题。要细论起来,这都算是“外来生物入侵”,盲目野放有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灾难和社会灾难。


      而且,这两家公司的做法都涉嫌违法,或者背信弃义,违背当初的承诺。从国际公约上来说,如果这些极危物种白犀牛能够开展国际间贸易,唯一有可能正当而合法的理由,就是公益方向。而公益方向,要么是科研,要么是教育。南非政府允许出口、中国政府允许进关的唯一理由,可能只能是“培育和教育”,而不可能他们实质上在做的商业人工繁育和“活犀刮角”以做药材。


     很多人猜测,金洲集团估计是打着野放的名义,想在旅游观光和药材经济上,实现多方共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果然,几年过去之后,金洲集团对“野放”、“恢复野外种群”的概念吵得少了。当前,公众看得到最多的,是游客可以在太阳河森林公园,与犀牛亲密接触。


     游客们可能不知道,金洲集团大概也掌握了“活犀刮角”技术。


      或许,龙晖集团的石林龙晖中心,与金洲集团的太阳河森林公园,本质上,来自同一种发展动力?







金:几大名贵动物中药,几种“活”法


     中国的传统制药产业,有“四大名贵动物中药”一说。具体是哪四大,众说纷纭。生态健康行动组最近在参与“致命杀手面对面全国大清理”活动时,发现,被提及得最多的,不外乎这七种:虎骨、麝香、熊胆、牛黄、穿山甲、鹿茸、赛加羚羊角。世间之物,越难得,越有人想得到。


     在这其中,有四种,找到了新的“活法”。


     一是熊胆,为了制药,把野外黑熊杀得差不多了之后,为了仍旧能够获得熊胆,我们推广了“活熊取胆”技术,养殖了数万只的黑熊。


      二是麝香,为了制药,把生存在中国野外的5种麝类,快猎杀得精光的时候,想起了人工养殖,为此,发明了“活麝取香”技术,养殖了将近十万只的林麝。


      三是犀角,为了获得犀角,把中国本土的犀牛杀光灭绝之后,龙晖集团又想方设法从非洲引进了上百头白犀牛,并设计引用了“活体刮角”技术,给旗下的龙晖药业公司,提供药材,打出一片独有的特色。


     四是牛黄,牛黄是因为牛得了胆结石而形成的。天然牛黄很难获得,因为一千头黄牛,最多只有两牛有可能患上胆结石,给人类提供这个“难得”的药材资源。


      为了获得牛黄,除了直接杀牛取黄之外,我国还发明了体内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仿制牛黄等技术。




      其中,“活牛植黄”,也就是“体内培植牛黄技术”,是强行在牛胆里植入异物,设法让牛患上胆结石。每获得一枚牛黄,要给牛动两次手术,一次植入,一次取出。


      想像一下就知道,“活牛植黄”,就要通过外科手术,在牛胆系统内放置特制的异物,并注射一种特制的菌苗。在异物和菌苗的刺激下,在牛胆系统内形成牛黄。


     植入手术时,将牛四肢捆绑,向左侧卧倒在地,在手术部位的两肋骨中间,沿肋间走向切开皮肤和肌肉812厘米。然后,按肌肉纤维走向分离肌层,当用镊子提起腹膜并剪开3厘米的小孔后,胆囊便露了出来。


      此时,将食指伸入腹腔内,沿着肝脏边缘把胆囊轻轻拉出,看准胆囊壁上部血管较少处剪开约2厘米长的小口,让胆汁流出一些,然后将大小适当的、消过毒的异物核,比如海浮石或鸡蛋大小的塑料制品置入,并用注射器向囊内注入大肠杆菌液2毫升,接着用胃肠缝合法,将胆囊缝合好,并用1%的新杰尔尔灭消毒液洗干净,然后将胆囊移回腹腔内,再用连续缝合法,缝腹膜和肌肉,用间隙结节法缝合皮肤,最后擦干皮肤上的血渍即成手术。一般手术时间约2530分钟。


      植入手术后一年左右,即可手术取黄。破黄时,打开胆囊,找到植入的异物取出即可。异物上黏附着一层较厚的黄色物即是牛黄。取黄的同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异物核第2次置入,继续培植牛黄。一般一头健壮牛,可培植23次。


      取出的牛黄用吸水纸吸去水分,除净表面的黏液、血液、胆汁和污物,随后烘干或晾干。干燥后,将核心外表的黄色物刮下来,便是牛黄的成品,可装瓶密封贮藏或入药。


水:支持生态健康行动组,一起参与一号组员范博的月捐活动


      2020年2月29日,生态健康行动组发起了为一号组员范博的月捐筹款活动,我们期待邀请到100个爱心人士,来支持范博一年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生活、调查和倡导成本。


      如果您愿意参加这个活动,支持范博的民间自发的保护行动,可以随时扫码参加。我们的目标是至少一个月帮助筹集到10000元,至少帮助筹集一年。


      目前已经有十多位爱心人士参与了,每位爱心人士每月捐赠的费用,从50元到200元都有。


      本篇文章所有的照片都来自于百度搜索,感谢原创者的支持,大家一起做公益。


      我们期待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我们的行动,都能够成为中国生态健康的守护者。如果您愿意参与行动、帮助我们筹款,或者给我们提供线索,可随时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想支持“投入产出比最大”的民间生态保护?一起来踊跃“月捐”吧


“中野协”为何要选福建片仔癀的刘建顺,当副会长?


这些福建商人,仍旧在从非洲进口野生动物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