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勇书记、郝芳校长、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研究生新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应邀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发言,对我来说是双重身份,一是硕导博导,二是研究生。因为在海阔天空大格局的海空学院张杰院长面前,我就是一名研究生。在小我六岁却把自己经营管理得风生水起学术水平高我N倍的经管学院周鹏院长面前,我还是一名研究生。在郝芳校长为代表的我校13位院士和研究生院院长出身的王勇书记面前,以及在座的国家级名家们面前,我更是一名研究生。所以,我想以亦师亦生的身份跟同学们交流五道题。发言标题是:五加二,白加黑。研究生,真研究则生,伪研究则死。大家在推迟开学的一个月里,都在忙些啥呢?花了多少时间阅读文献呢?是不是还一直在等着导师给你指定书目?是五加二白加黑地抓紧微信刷屏、熬夜追剧、在线购物,还是五加二白加黑地抓紧睡觉呢?空闲时段或节假日,是检测和预测一位研究生自主研究素养的重要窗口。研究生需要更多的独立思维自主研究,不能盲目等、靠、要。如果这一题“自主”是10分,能给自己打7分的同学请举手。是大家谦虚呢,还是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啊?
入学后,导师会让大家写读书报告。我建议大家要挑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级别的文献来读,不要去读垃圾地沟油的文献。研究生初期阅读的文献,就像母亲给婴儿的初乳一样重要。开卷未必有益,吃什么,长什么,你整天吃地沟油,还能指望长出中石油吗?在撰写读书报告时,我反对剪刀加浆糊的流水账,比如先说各章写什么,最后说全书有三个优点,没了!这种貌似洋洋洒洒万言,几乎毫无思想可言的读书报告,是无信息差无营养的学术表达,极易让人流连忘返。这是最不费劲的舒适区,也是最不可能脱胎换骨的地方,此地不宜久留。我建议大家换一种写法:五加二,白加黑。分点表述,写五点最有启发性的具体心得收获,每一点都要有小标题,且小标题尽量工整对仗。“五白”主要是逻辑思维训练,也不算太难,真正难的是“二黑”。不要迷信权威,只要理据充分,博导博导,一驳就倒,要将批判性思维进行到底,至少找出两处不足,并指出应该怎么改才好。哪怕你当时并不确认是否批得对,也先批再说,这是一种常态化的批判性思维体操训练,但别拿去正式发表。等过了两三周你再看那些“二黑”时,如果发现当时自己写的纯属瞎扯,那说明你这一段真的进步了。这还不够,还要逼自己在团队中限时五分钟把五加二白加黑的要点脱稿表述。划重点:脱稿!因为只有脱稿,你才能真正做到可理解输入、批判性内化和创造性输出。大家还记得唐僧的自我介绍吗?“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别小看这三句,它回答了人类的三大哲学难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条件;从哪里来——界定前人的研究不足,自然引出你的研究问题;到哪里去——明确你的研究假设和成果预期。没有“二黑”的批判性,也就难有研究发现的创新性。如果这一题“二黑”是10分,估计能给自己打7分的同学也不会太多。
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万物一理,万法一宗。大道至简,文理贯通。我硕士学的是实验心理语言学,偏理工科,博士研究方向是话语修辞,属于文科。我现在把这两个学科融合起来玩耍。跟大家分享两个学术方面的小习惯:一是订阅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邮件推送,上面有最新的论文标题、摘要及其他科研资讯。没吃过猪肉,也要多看几头猪跑。你经常看华山论剑,见多识广,知识结构也就更加完善。二是时常应邀或自行去理工科实验室蹭会。有一次环境科学团队邀请我去旁听产业化项目,他们的实验室有借助微生物将高岭土变白的系列专利技术,团队负责人是一位每年生产30篇以上SCI一区论文在纳米研究领域全球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听完团队的汇报后,团队负责人说:毛老师,您先来点评一下好吗?请大胆批评。于是我提出一系列门外汉的质疑:高岭土变白的原理是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把高岭土中的铁吃掉,那微生物倍增繁殖的周期够短吗?存活的周期够长吗?在大规模工业生产时能确保两三天内吃完铁吗?如果需要七至九天才能吃完那产业化的意义是不是就不太大了?在实验室静态培养的微生物,一旦在大规模动态产业化生产时,存活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影响有多严重?微生物是环保节能思路,但产业化时过滤用的水的成本是否考虑在内?有没有设计水的过滤循环再利用系统?中试时用的高岭土可能是各项指标都行就是铁的指标不行,但现实中可能不仅铁的指标不行,其他指标也不行,怎么办?团队负责人最后说:“毛老师的这些质疑,为这项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提醒,有两点质疑我们还要花两三年才有望攻克技术难关。”文科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多一些理性思维,多向理工科师生的严谨逻辑学习。理工科的同学们,大家也一起向郝芳校长和文科师生学习,在理性逻辑中多一些人文情怀。科学和人文相得益彰,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位有突出成果的学者,更要成为一位有情怀、有温度且有情趣的学者。Nature因新冠疫情报道失误连续两次向中国道歉,我让研究生们写点评,结果反馈了一堆挥舞道德大棒不依不饶的点评,让人很不舒服。我引导他们说:你们的犀利力度有余而人文温度缺失,能不能不要这么居高临下假正经,可不可以来点可爱有趣的版本。于是同学们的新版本精彩纷呈,比如:“就冲着Nature这么好的态度,我也要在Nature上发一篇表示支持。”这个调皮一点的版本是不是可爱得多?如果这一题“融合”是10分,扪心自问,能给自己打7分吗?
学生对导师最好的回报,是让导师觉得把时间精力花在你身上,性价比很高。导师对自己的学术成就只能低调再低调,而对自己学生的成就则可以津津乐道。我有一位学硕研究生,经过一年的训练,成为该校百年历史上在SSCI一区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后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轻松拿下国家奖学金,三年的成果在80%的大学可以评上教授,毕业后被多个重要部门借调争抢。我还有一位专硕研究生,两年发表6篇论文,拿下国家奖学金,应届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博士后出站后成为985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已发表SSCI论文20多篇。当然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博导。想想自己的弟子都已经是博导了,如果是你,会不会感觉很爽?
我的硕士生导师李荣宝教授当时已经是博导了。他指导我的方式有三个特点:一是让我去研究他不太熟悉的跨学科领域,他是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出身,做方言研究的,但让我去钻研语料库。后来我硕士还没毕业就给全院教师做了学院史上第一场语料库讲座。跨学科走上坡路进深水区,虽然很累甚至有点险象环生,但好处你懂的。二是他一直强调精品意识,并时不时地给我泼点冰水。比如我硕士毕业前后发了几篇普通本科大学学报论文,本以为终于可以得到导师的表扬了,结果导师的冰水就来了:“你就是发100篇这样的论文也没人理你,你只要在权威期刊上连发3篇论文,出去开会时就会有人握着你的手说:久仰!久仰!”三年后我实现了他指引的目标,一直特别感谢导师当年的冰水。后来我间接得知,他其实在其他人面前经常夸我。当面泼冷水背地里夸人,很多导师和父母不都经常这么干吗?三是他特别注重习惯养成。有一次他约我第二天早上7点半在学校附近的公交站见面,他是7:20到的,发现我已经到了,很惊讶地说:你是第一位比我早到的弟子,其实我是7:10到的。有次接待校友,我提前20分钟到场调试PPT,结果校友班长第一眼以为我是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后非常感慨,说他自己在日本工作时,就因为有一次堵车迟到了五分钟,结果三年内多次险些被炒鱿鱼,而且痛失多次晋升机会。从教28年来,我一直坚持提前10-20分钟到教室。最近有一次我早上第一节7:30到教室门外时,发现已有16位学生在等我开门,我倍感欣慰,孺子可教啊!优秀是一种习惯,年轻人学会守时学会提前到而不要让导师等你。这个好习惯,你,值得拥有!觉得自己能做到的请举手!此处应该有掌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的博士生导师林大津教授,看到我当年没有剪鼻毛的习惯,就送了我一个用中华烟铁盒装着的礼物。我回家后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面小镜子和一把小剪刀。当时确实被他润物细无声的用心所感动并痛改前非。美国一项历时五十多年的大样本跟踪研究表明,对人的寿命影响最大的因素居然是:人际关系。我分享两条小建议:一是不要表现得太完美,因为太完美的人太伤别人的自尊心,所以如果你颜值又高研究又做得好各方面都是各种好,那最好在一些场合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别端着,要做一个有缺点但没有硬伤的人。二是不要复制转发节日祝福,请自己用心原创。如果是给长辈或领导发祝福,请在开头写上姓氏尊称,在结尾写上(信息免复),并一定要落款。没有温暖贴心,如何刻骨铭心?!顺便说个反例吧:我曾收到一位我博导的研究生发来的希望我帮忙排课的邮件,邮件正文居然是:“毛老师,林大津让我来找你排一下课。”我回复她:“你连你自己导师的姓名后面都懒得加上老师或教授或院长的称谓,可能暂时还不太适合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她后来诚恳道歉了。这绝不是个案,请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很多研究生写邮件,一无信头,二无称谓,三无落款,正文空白,发个附件。欲知详情如何,请看附件分解。好冰冷无情的小主啊!觉得自己能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信好好写,有活好好干”的请给自己一个掌声。最后,祝研究生同学们都能百炼成钢绕指柔,成为既有Muscle又有Mind且在未来有能力为母校捐赠Money的石大3M认证的好学者。祝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都有更多机会体验被自己调教出来的乘风破浪的后浪们拍在沙滩上的成就感。祝导师们和研究生们在好多年后,都能真心地互道一声:“认识你真好!”祝中国石油大学在希望的田野上,办出特色,不忘本色,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济南、世界青岛的迭代腾飞添砖加瓦,为中国能源、世界动力的航空母舰保驾护航!毛浩然,博士,二级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Translating China执行主编,山东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