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在哪里?》
虞永平教授谈到对幼儿园课程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课程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研究领域,努力贯彻落实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及贯彻落实《指南》的重要途径;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的进程中,才能产生实际的影响。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改革和完善课程,以儿童立场、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建设幼儿园课程。
目前,《纲要》《指南》的学习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正在不断被大家重视和遵循。对幼儿活动过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得到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策略正在不断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正在不断提高,课程在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无视幼儿园课程的专业性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课程准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无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特长为名,任意切割、取舍课程内容,造成课程内容残缺;无视国情、幼儿需要和教师现实,不加研究和分析,任意夸大宣传和使用一些国外并不完整甚至并不完善的课程方案;
无视教师的能力和儿童的现实状况,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课程方案,做忠实的“教书匠”;无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立场,一面抱怨课程领域风向变化莫测,一面积极跟风;无视《指南》精神,迁就各方面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出现“小学化”倾向和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他指出,课程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类问题,也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他列举了美国《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一书中对当前课程中所存在的思维和取向提出的8点质疑,如:对“质量”的界定不透完善;工厂被当作幼教机构的榜样;教师缺乏哲学基础;把儿童看作是需要做好准备和有待改进的人;没有把游戏看作是课程切实可行的资源;将儿童主导和教师主导看作是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缺乏支持教师反思的基础性设施;要求幼儿教师和幼教机构采用量化的“基于研究”的课程。
在此基础上,虞教授提出课程计划需实现转身,要首先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儿童能得到的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正因为这样,所以教案是行动方案,不是讲稿,重点不是放在老师讲解的作用上,而是应该放在对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的关注上,因为没有适宜的材料难以产生真问题,事先确定的讲解经常不能解决当下产生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生活背景,发挥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件的作用。要对教师的作用以及何时发挥作用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他指出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的状态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状态,一个精心创设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能为儿童提供能满足个体需求和兴趣的不同材料与活动。因而,能对环境进行有效创设是教师的基本功。虞教授介绍了有关《环境创设评价表》、利用环境改善教学的七个基本原则。
虞教授借鉴《幼儿全人教育》中的观点,指出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了解儿童发展及学习方面的知识——了解每个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质能帮助你判断什么才是对儿童而言最佳的成长经历。这些知识让教师清楚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并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了解个体适宜性——幼儿教师需要持续地观察每个儿童和他人或环境的互动。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过程是尤为重要的。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虞教授认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观察,确定当幼儿开始使用提供的游戏材料,那接下来还要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哪些材料和支持。只要有适宜且丰富多样的材料,儿童真正投入的活动,即使是相同的主题和情节,也经常会跨越学科的边境,创造出多种可能性,享受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儿童面临新的挑战,给儿童多方面的经验。只有这样儿童的学习才是具有整体性的。
随后,虞教授介绍了前辈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幼儿的行动之中。因而教师需要感受儿童的需要和能力,要具有形成综合性活动的能力,提升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而后,虞教授用来自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无锡锡山区东湖塘中心幼儿园、姜堰市实验幼儿园及德州跃华学校幼儿园的“枯树的生机”系列案例,系统说明了小小的树枝跟其他课程资源尤其是与相应的配套材料和工具结合之后,幼儿多样化的活动,多样化的思维,多样化的挑战,并获得多样化的经验。
最后,虞教授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他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像,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是游戏化的!
转载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环境创设丨怎样创设活动区?
自制玩教具丨关于户外“球”的游戏
据说关注了这个微信号的人未来会加薪哦!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3258970QQ:3325736558微信:tzyj3456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9号坤讯大厦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