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百科词条(稿)】格林伯格

金立鑫 今日语言学 2021-05-02

格林伯格

英文条头:Joseph Greenberg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功能-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

分支主编:张伯江   主编:金立鑫  束定芳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类型学家、现代语言类型学奠基者(1915-05-28~2001-05-07),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一、主要生平:


格林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四年级时参加了F. 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美国主持的一个美洲印第安语班,受博厄斯的影响开始对语言研究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去芝加哥西北大学成为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 Herskovits,1895~1963,美国)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格林伯格实地调查并学会了尼日利亚的豪萨语。他的博士论文讨论的是伊斯兰教对豪萨语群族的影响。


1940年25岁的格林伯格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中断学业,在美国陆军通信兵中担任密码破译工作。战争结束后,格林伯格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


1948年格林伯格回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这期间结识了R. 雅柯布逊(Roman Jakobson,1896~1982,美国)和A. 马丁内(André Martinet,1908~1999,法国),由此他也接触到了布拉格学派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工作。


1962年格林伯格赴任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后来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1965年格林伯格担任非洲研究协会主席。


1971年到1974年他担任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主任,1976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80年代中期,格林伯格根据语言、牙齿和遗传学证据,提出美洲人群起源的三步迁移模型,线粒体(mitochondrion)的研究结果支持他的结论。


1996年格林伯格获得国际语文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ilology)的最高奖——语文学金奖(the Gold Medal of Philology)


二、理论贡献


格林伯格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现代语言类型学,提出了现代语言类型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蕴含共性”理论,这一理论可以表述为,“如果一种语言具有现象X,那么它也一定具有现象Y”。这一表述中的X和Y可以被合适的语言形式代入。例如X可以是“前圆唇元音”,Y可以是“前高元音”;X可以是“优势语序为VSO的语言”,Y可以是“使用前置词”;X可以是“以VSO为优势语序的语言”,Y可以是“有屈折变化的助动词总是在主要动词之前”;X还可以是“在以SOV为优势语序的语言”,Y可以是“有屈折变化的助动词总是跟在主要动词之后”,等等。这一理论至今影响深远,成为现代语言类型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范式。在格林伯格之后类型学家用这一研究范式发现了人类语言更多的蕴含共性。


格林伯格开创的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后来的语言类型学中成为一种“基元理论”(basic linguistic theory,Dixon:2010)。这一研究框架影响到了其后的语言学家们对世界各地各种具体语言的语法描写。


格林伯格倡导的现代语言类型学的描写分析框架也是一种发现程序,在这一工作程序的驱动下,以往被一般语言学家所忽略的众多语言现象被发掘出来,如作格(ergative,又译“施格”)、分裂作格(split-ergative)、附从标记(dependent-marking)、附核标记(head-marking)、逆被动(antipassive)以及中心词在内的关系小句(head-internal relative clauses)和中心词在外的关系小句(head-external relative clauses)等。


1962年格林伯格在Dobbs Ferry会议上宣读了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共性》,明确提出语法共性(universals)这一概念。1963年,格林伯格以同一篇论文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再次重申了他的报告(于同年正式发表)


格林伯格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也有不少理论贡献,他认为比较重构不是发现语言谱系关系的唯一方法。


格林伯格用他自己的分类系统,将非洲语言分为四个语系:亚非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语言方面,格林伯格提出“宏观印太语系”。格林伯格认为,美洲看似毫不相关的语言其实应归为更大的语系,除了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纳—德内语系外,其他美洲土著语言可归为另一个被他称为印第安语系的宏观语系。但是这种分类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格林伯格认为在印欧语系之上还应该有一个超语系,总览欧洲及亚洲的所有语言。他把这个超语系称之为欧亚语系,除了包括印欧语系以外,还包含世界上其他绝大部分的语言。


格林伯格的主要成果包括:


《非洲语言分类研究》(Studies in African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系列成果


《语言学文集》(Essays in Linguistic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


《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共性》(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 in Universals of Language.Cambridge: MIT Press,73–113,1963


《主要与特征等级有关的语言共性》(Language universal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eature hierarchies),1966


《非洲的语言》(The Languages of Africa).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66


《人类语言学导论》(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n Lntroduction)Random House Press,1968


《语言类型学的历史概况和分析综述》(Language typology: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 overview)  Janua Linguarum,   Series Minor 184.  The Hague:  Mouton. 1974


《人类语言的共性》(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1978   格林伯格主编。全书分4卷:第1卷为类型学研究的历史和理论;第 2卷为语音类型学;第3卷为词语结构类型学; 第4卷为句法类型学


《美洲的语言》(Language in the America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印欧语及其近亲:欧亚语系》卷一《语法》(Indo-European and Its Closest Relatives: The Eurasiatic Language Family. Volume I: Gramma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印欧语及其近亲:欧亚语系》卷二《词汇》(Indo-European and Its Closest Relatives: The Eurasiatic Language Family. Volume II: Lexic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01年5月格林伯格因病去世,享年85岁。格林伯格以前的学生兼同事鲁伦(Merritt Ruhlen,1944~美国)将他所遗留的有关欧亚语的最后一卷资料整理后于2002年出版。


参考文献:

Dixon, R.M.W.  2010a Basic linguistic theory. Vol. 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xon, R.M.W.  2010b Basic linguistic theory. Vol. 2.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roft, William. 2001. Joseph Harold Greenberg (1915-2001). Language 4:77

Greenberg, Joseph H. 1957  The nature and uses of linguistic typ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23 (2): 68-77.

Greenberg, Joseph H.  2005   Genetic Linguistics: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ed. by William Crof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金立鑫


相关阅读

【大百科词条(稿)】语言类型学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