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百科词条(稿)】国际音标

胡方 今日语言学 2021-04-27


国际音标

英文条头: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语音学分支主编:石锋、李爱军 

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语音标音字母系统,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是一种记录世界语言语音的标准符号。在语音学家、语言学家、词典编撰者、外语教师与学习者、言语治疗师等人群中广泛使用。


国际音标记录口语语音:音素、音位、声调、语调,以及音节与词;但国际音标并不记录病理语音中关注的额外语音现象,比如病理发音中的咬牙、咬舌音、带唇腭裂特色的发音等,这些声音由国际音标扩展符号记录。


国际音标符号由两部分组成,字母和附加符号。比如英语的字母t的音位标音或称宽式标音为/t/,由一个国际音标字母组成;其语音标音或严式标音为[tʰ],由一个国际音标字母和一个上标的附加符号组成,如果想进一步标明是舌尖性或舌叶性的发音,可以分别使用下加的附加符号[t̺ʰ]或[t̻ʰ]。


国际音标自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创建以来历经多次修订,比较重要的修正包括1900年版、1932年版、1989年版,自1993年经历小修正之后,2005年版增加了个别符号,随后的2015年版并未对增减音标符号,只是细微调整了个别符号的样式及整改了个别用语,最新的2018年版除了日期之外未作任何修改。根据章程,国际音标的修正需要会员提交议案,在学会期刊发表,并由学会理事会投票决定。由于学术传承的关系,中国语言学界有几种流行的国际音标表是学者们根据1932年版或1951年修正版国际音标,并结合中国境内语言的特点修正而来的,并未根据国际语音学会官方版本进行更新,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于2007年发布了国际音标2005年版的中文版本。面向病理语音的国际音标扩展符号创建于1990年,于1994年被国际病理语音学与语言学学会正式采用。


2018年版国际音标见附表一,基于2005年版的中文版国际音标见附表二。元音按照开闭与前后列在元音表中;辅音分列三表,肺部气流音根据发音部位与发音方式排列,非肺部气流音按照不同的气流机制与发音部位排列,不便列入辅音表中的部分音标与符号另列为其他符号;所有附加符号列为一张表格主要起修饰字母音值的作用或者表示次要发音;韵律分列为超音段、声调与词重调二表。


国际音标的总原则是为语言中每一个区别意义的声音提供一个音标符号,即“一个音一个符号”。这便意味着国际音标不用两个字母去表示一个语音,比如,国际音标不会像英语字母一样用sh表示/ʃ/,像汉语拼音一样用nɡ表示/ŋ/。反过来,也不用一个字母去表示两个或多个语音,比如,不会像英语字母一样用x表示/ks/或者/ɡz/。国际音标表示的语音是恒常的,不会像语言中的字母般根据分布环境或在语流中发生音变。比如/l/是边近音,英语中的字母l在词尾会发生软腭化音变,在国际音标中有专门的符号来标写软腭化的[ɫ]或[lɣ]。但是,国际音标对于新增音标符号非常谨慎,如果不同音色的语音之间在语言中没有区别意义的对立作用,一般不用独立的音标字母。比如中国语言学界经常使用的表示央低元音的音标字母/A/就从来没有被认定为国际音标,虽然历史上经常有语音学家提出希望将其列入元音表。国际语音学会的理由就是没有发现世界上有任何一种语言在开口度最大的低元音位置有前、央、后三重对立,因此,现有的元音表中前、后两个低元音/a ɑ/已经够用了。


附表一:国际音标英文版

附表二:国际音标中文版

 

参考文献:

Duckworth, M. ; G. Allen ; M.J. Ball  (1990). "Extens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for the transcription of atypical speech". Clinical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4: 273—280.


Hu, Fang (2011). "Notes on th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n Chine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41: 243—244.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75).  "The Association’s alphabet".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5: 52—58.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89). "Report on the 1989 Kiel convent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 67—80.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9).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49).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Ladefoged, Peter (1990).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Language, 66: 550—552.


Pullum, Geoffrey K. & William A. Ladusaw  (1996). Phonetic Symbol Guide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ikipedia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retrieved on 18 November 2016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honetic_Alphabet.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2007)《国际音标》,载《方言》2007年第1期封二,亦载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41: 245, 2011。

(编写者:胡方)

相关阅读


【大百科词条(稿)】咽喉音

【大百科词条(稿)】口吃

【大百科词条(稿)】舌冠音
【大百科词条(稿)】元音

【大百科词条(稿)】舌面音、喉塞音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