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辞书学综述(三)
购书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购买《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
三 现代汉语辞书学
(一)释义研究
本年度释义研究是重中之重,内容主要涉及释义提示词、同类词的释义、与释义相关的理论等问题。
提示词。江蓝生的《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的使用》(《中国语文》第4期)考察和分析了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指、比喻、形容、借指、泛指”的概念、表达功能和使用场合,厘清了各提示词之间的区分及内在联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对纠正语文辞书中提示词的误用、混用现象,提高提示词使用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同类研究还有袁世旭等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示词研究》(《语文研究》第4期)。提示词是释义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研究对语文辞书各类提示词的精确使用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类词的释义。谭景春的《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对“当时、当日、当天”的修订》(《辞书研究》第5期)详细说明了“当时、当日、当天”修订的过程和理由,呈现出词典编修的“幕后工作”。董秀芳的《词典释义中虚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辨析——以语气副词的释义为例》(《辞书研究》第4期)以一些语气副词的释义为例,指出当前词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更好的释义方式是首先讲清虚词的语义功能,如果有需要,再指明其语用条件;储泽祥、刘琪的《吸收研究成果是语文辞书不断提高质量的学术保障——〈词典释义中虚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辨析——以语气副词的释义为例〉读后》(《辞书研究》第6期)呼应董文,指出语文辞书编纂需要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现代汉语词典》虚词释义用语追求体系性,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是语文辞书不断进步的保障。相关成果还有于屏方、王凤兰的《“X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处理情况研究》(《辞书研究》第1期),李智初的《不同类型词典专科条目的释义差别》(《辞书研究》第4期),张苗苗的《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和《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等。上述成果有助于相近相关的一组词在释义等方面形成照应,尽可能减少同类词内部释义不一致的问题。
与释义相关的理论。刁晏斌的《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与相关词典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第6期)以《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例,从有标记形式、无标记形式和配例三个方面,分析其释义中存在的相关不足与缺陷。同类研究还有邓琳的《范畴视阈中的英语交际动词释义现状调查》(《辞书研究》第1期)、李仕春的《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语文辞书释义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等。这些研究适当借鉴相关理论成果,有助于提升对释义的理性认识。
(二)专项研究
一些成果对辞书所涉及的各个专项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内容上也有所拓展。
收词。王楠的《中型语文词典中常用词语的收词立目问题》(《辞书研究》第4期)结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等,对“单人/双人”“周日/周天/星期天/星期日”和“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几组常用词,在目前几部常见的大中型语文词典中的收词及主副条的确立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中型语文词典中常用词语的收词及原则提出建议。此类成果还有洪帅的《转喻式“购买”义动词的分类描写与词典收词》(《辞书研究》第4期)等。这些成果对语文词典词语的取舍和处理原则做了探讨,所提建议比较合理,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词形字形。解竹的《关于“○”的争论及辞书收录建议》(《辞书研究》第5期)结合不同辞书的处理方式、国家出版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语料库的使用情况,对内向型词典和外向型词典如何处理“○”提出建议。该文在处理争议问题时,能广泛调查各种材料,所提建议具有不同类型的针对性。
配例。陈波先的《〈汉语大词典〉书证讹误的原因探析——以引〈义府〉书证为例》(《语文研究》第3期)指出《汉语大词典》引用书证欠准,原因包括书证非善本、书证不一致、书证引文未查核等。该文对《汉语大词典》配例的修订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字母词。杨上的《探析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的首字母缩略语收录情况》(《辞书研究》第2期)对四部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的缩略语收录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这些词典在收录方面的不足,对于相关词典中字母词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敬辞。马莲、温昌衍的《〈现代汉语词典〉敬辞标注上的几个问题》概括了《现代汉语词典》敬辞标注上的一些问题。以往对语文辞书中敬辞的专项研究尚不多见,该文的讨论有助于这一专项的完善,并对跟语域相关的其他标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理论方法等方面,有些侧重理论方法上的创新,有些则是在总结辞书编纂经验的基础上讨论编纂的方法。
刘伟的《现代汉语移用语素和移植语素的意义生成与演化——兼谈辞书编纂的词汇学原则与词典学原则》[《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指出,语文辞书在词条分合处理上不仅坚持词汇学原则,有时也兼顾词典学原则,单音节移用语素和移植语素的意义演化研究应该剔除意义来源不同且不具有派生关系的类型。这一研究对语文词典的收词和释义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类研究还有杨玉玲等人的《基于元语言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念和实践》(《辞书研究》第6期)等。
邵燕梅的《论汉语隐语辞书编纂的若干问题——以大型隐语辞书〈中国秘密语大辞典〉为例》(《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讨论了汉语隐语辞书编纂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主张。
(四)数字化和融媒体辞书研究
当前,在线词典已成为词典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和融媒体辞书的研究继续保持热度并日趋深入。
张永伟等人的《面向语料库机助辞书编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辞书研究》第4期)介绍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多语言多模态语料库暨大数据研究中心研发的“面向语料库机助辞书编纂系统”的研发背景、目标、系统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的技术选型做了介绍,为辞书编纂或相关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借鉴。章宜华的《融媒体视角下多模态词典文本的设计构想》(《辞书研究》第2期)从纸质辞书的困境与数字化辞书的必然性入手,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框架下设计多模态词典文本,阐释多模态元素的释义功能。同类成果还有解竹的《浅析融媒外向型汉语词典的发展路径》(《传播与版权》第8期),黄锦鸿的《在线英语学习词典拼合词的收录研究》(《辞书研究》第6期),包佳佳、王东海的《App型词典在来华留学生中的应用调研及编纂建议》(《辞书研究》第5期),刘永俊的《辞书融合出版的优化路径研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APP》[《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唐舒航的《融媒体时代数字化词典编纂出版的现状及其问题》[《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等。这些成果展现了当前汉语辞书编纂和设计数字化的最新理念和设计方案,对融媒体辞书的现状做了较好的总结。
(五)专项辞书与辞书编纂思想史研究
本年度专项辞书与辞书编纂思想史的研究热度未减。既有针对某部辞书的深入研究,又有跨越古今的不同类型的专项辞书研究。不少研究总结以往辞书编纂经验,展望学科未来走势。
《辞海》研究。《辞海》(第七版)于2020年9月出版,《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和第6期特辟专栏,推出数篇介绍性文章,多方位地展示了《辞海》编纂出版的历程。张敏的《〈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回顾》(《辞书研究》第6期)详细回顾了编纂过程,展现了该团队为打造传世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相关研究还有黄强的《〈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情况》(《辞书研究》第1期)、陈尚君的《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辞书研究》第1期)、刘琼的《〈辞海〉(第七版)的组织管理工作》(《辞书研究》第6期)、熊月之的《努力吸收学界成果,持续提高〈辞海〉中国近代史学科条目质量》(《辞书研究》第1期)等。
其他专项辞书的研究。白冰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实践》(《编辑理论与实践》2021年9月)在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性质、规模、编写原则、词典特色等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选题动因、编纂始末和编辑过程做了介绍,展示了学习型词典自身的特色。
辞书编纂思想史研究与展望。赵连振的《语言规划导向的词典编纂:理论前提与描写框架——兼评恩科莫的〈词典与语言政策〉》(《外语研究》第5期)结合学界现有研究,追溯中西语言规划与词典编纂互动的历史,探讨语言规划导向的词典编纂之理论前提,尝试构建语言规划导向的词典编纂之描写框架。同类研究还有袁世旭等人的《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展望》(《古汉语研究》第3期),裴梦苏的《从“以字引词”到“以字统词”——〈康熙字典〉对现代词典编纂模式的影响》(《辞书研究》第3期),刘善涛、王晓的《民国时期王云五系列语文辞书的语义标示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等。这些回顾性的研究或侧重理论规划,或着眼编纂实践,但都以史为鉴,立足当前,为今后系统构建现代汉语辞书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参照。
(六)辞书学活动和事件
受疫情影响,本年度辞书学界全国性学术会议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几项重要的活动和事件值得一提。
中国辞书学会年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1月20日召开,线下会场设在商务印书馆,近4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以“当代辞书生活与中国辞书事业”为主题,内容主要涉及著名品牌辞书升级创新、新时代原创大型辞书的编纂。会议还设置了“社长总编辑论坛”,讨论如何提速融媒辞书的研发。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议暨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于9月29日在商务印书馆召开。会议主题为“辞书出版规范研讨”,40余位专家学者就辞书规范研制等事项发表了意见。
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23日召开,会议在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立两个分会场,围绕“融媒体时代双语词典学的理论方法、编纂实践及出版与使用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
第五届汉语学习词典学学术研讨会于11月13日召开,会议线下地点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的汉语学习词典编纂”。
第二届计算词典学研讨会于12月10日召开,线下会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议题涉及分级词表研制、词典修订、融媒体及数字化辞书等方面。
亚洲辞书学会国际跨文化词典学高端论坛于12月10-11日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会议围绕“跨文化词典学”的主题,就相关问题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展 望
本年度现代汉语词汇学既有对词汇学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也有基于历时共时语料的梳理和分析,并对词汇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了解释。本体研究上,研究者们重视对词义变化、词义特征以及词汇内部构成等描写与分析,并运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解释某一词汇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此探究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应用研究上,研究主题紧扣实际需求,在词汇规范和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发表了很多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此外,本年度的词汇学研究在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上也取得了进展,不同学科的融合开阔了汉语词汇研究的视野,体现了词汇学研究在不同领域的价值。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词汇学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词汇学的跨语言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实际构成情况,加强国别化研究。
本年度辞书学研究相对活跃,释义研究、专项辞书和辞书编纂思想史研究方面引人瞩目,中国辞书学会会刊《辞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借鉴语言学尤其是词汇学的成果,结合汉语辞书编纂的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的辞书学理论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在线精品辞书资源尚待丰富和完善;辞书研究和编纂领域跨学科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本篇作者:储泽祥、张定、解竹
本篇完
相关链接: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辞书学综述(二)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辞书学综述(一)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综述(三)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综述(二)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一)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综述(三)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综述(二)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综述(一)《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出版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