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籍影印 | 《论语文献集成·明代编》出版


《论语文献集成·明代编》

夏静主编,丁延峰副主编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第一辑   ISBN 978-7-5531-1506-1  

定价:29800.00元(全50册)

第二辑   ISBN 978-7-5531-1507-8  

定价:29800.00元(全48册)

第三辑   ISBN 978-7-5531-1508-5 

 定价:29800.00元(全50册)

第四辑   ISBN 978-7-5531-1509-2 

定价:29800.00元(全42册)





内容简介





《论语文献集成》是由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编撰的大型文献汇编,将全面、系统影印收录历代《论语》刻本及研究文献约一千种,按时代分辑影印出版,以求原原本本反映《论语》历代流传演变的面貌,及各时代研究者的不同学术精神,为探究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打下坚实文献基础。本编系统收录产生于明代的《论语》文献一百五十余种,从全国各大图书馆搜集底本,精选善本,分为四辑,共190册。

明清以四书取士,《论语》地位十分尊崇,著作繁多。明代学术以心学为显著特征,侧重阐发义理和史实考证,训诂较少。过去一般认为明代学风空疏,《论语》学著作也大多被斥为空泛之作,但实际上明代学者贡献巨大,不仅在注释内容及解读方式上大有突破,而且在思想的挖掘上也有不少创新发明。如明代出现了专门的《论语》人物研究、地名研究、典章名物、图表等著作,更加细化,包括薛应旗辑《论语人物经籍备考》、陈禹谟撰《四书名物考》、徐邦佐撰《新刻四书图要》等。造成明代学术负面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文献的揭示严重缺乏。本编收录上述文献及《论语集注大全》《论语类考》《论语详说》《论语义府》《论语贯义》等重要或稀见文献,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本,力求全面反映明代《论语》学的面相,为学界提供新材料。





《论语文献集成》序言(摘录)





曲阜师范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夏静 丁延峰


一 《论语》的内容、意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客观记录,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理念。孔子学说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儒家文化与思想,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汲取与消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论语》博大精深,它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贯穿于治国、齐家、处世之中。《论语》主张,在治国上,要遵循仁爱原则,实现社会整体和谐有序发展。为政者要以“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为政以德”“为国以礼”,“爱民”“富民”“教民”,要率先垂范,“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教化方式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在道德修养上,强调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言行一致,要矜而不争,党而不群,要德才兼备。但要实现其道德价值,必须博学、内省、笃行,主观上要付出努力。这些思想内容,体现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与伦理价值,对于当今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千百年来,不论是汉之经师、宋之理学家、明之心学家、清之朴学大师,无不推崇备至,于是对《论语》注疏、考据之作,可谓汗牛充栋。据笔者大致调研,有关《论语》的著述文献是所有经典中最多的。在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热烈讨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时期,《论语》所体现出的正能量,应该受到重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论语》无疑可以承载这一历史重任。
二 《论语》文献的源流
《论语》自形成、传播,至今已绵延两千三百余年。先秦两汉是《论语》产生、定型的时期。从《论语》载有曾子临终之言以及《孟子》多次征引文句看,其结集当在曾子卒后、孟子生前,亦即大致在公元前四二八年至公元前三七二年的五十多年间,而编纂者无疑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其间辗转流布,逐渐形成多个传本。自汉文帝时,已立博士专门传授。宣帝以后,《论语》更成为皇太子、臣僚启蒙必备的重要书籍,受到空前重视。两汉时,主要有《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三个版本,但篇数不一,文字、章句参差有别。除了流传版本的不同,作为重要的儒家经典,《论语》还有诸多的经解注疏类文献,仅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就载有《论语》类文献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张禹、包咸、马融、郑玄等多家传授训解,先后以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后融会今古,既重文字训诂,又重义理。东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古论》作《论语注》,遂为《论语》定本,为其后《论语》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汉代的诸家注解今已亡佚,自宋王应麟至清代宋翔凤、马国翰、王仁俊等先后辑佚,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河北定州八角廊出土了竹简本《论语》,更为学界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依据。魏晋南北朝是《论语》学的发展时期,其文献著述远多于两汉,出现了一些著名学者,如何晏、皇侃、江熙等。由于佛、道兴起,以玄学解经成为这一时期的鲜明特点,同时亦呈多元化趋势,如出现专门的注音专著、驳难郑注专著等。在体例上亦有发明,如果说两汉时期以“说”“注”为主,此时期则新出现了“集解”“义疏”,如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等。隋唐是中衰期,《论语》文献最少,甚至少于两汉时期,除陆德明的《论语音义》及韩愈、李翱的《论语笔解》外,其他乏善可陈。其中《论语笔解》属札记体,以义理释文,开启宋代理学先河。宋元明是《论语》学的勃兴过渡期。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提升了《论语》的地位,使《论语》著述急剧增多。仅《经义考》著录宋人著述即有两百余种,其中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堪称《论语》史上的两部解经经典。元明属宋清之间的过渡期,成就不如两宋,但仍产生了大量著述。元延祐年间,《四书》与《五经》并列为科考科目,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四书丛书本广泛流传,迅速普及于民间。由此亦产生了大量读本及研究专著,如元王若虚《论语辨惑》、明刘宗周《论语学案》等,《经义考》著录明人著述约二百种。这一时期的解经亦深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宋人以训诂释义理明道,元代承袭光大,明代则以心学为其显著特征,侧重义理,间有一些史实考证,但鲜少训诂。在具体研究方式上,不仅专于注释,而且将其分解研究。如明代出现了专门的人物研究、地名研究、典章名物、图表等,更加细化,包括薛应旗辑《论语人物经籍备考》、陈禹谟撰《四书名物考》、徐邦佐撰《新刻四书图要》等。清代是《论语》学研究的鼎盛期。其中清初中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由于考据学的繁荣,《论语》研究亦以考据、求真、归原为重要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辑佚之作大量涌现。如惠栋、王谟、孔广林、宋翔凤、黄奭、王仁俊等先后辑出多部古本、古注,数量近百种。其中以《论语郑氏注》辑本最多,马国翰辑佚贡献最大。其二,异文考辨之作陆续问世。《论语》文本至清代已有两千多年,版本众多,异文驳杂,急需定本以传,其主要成果有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叶德辉《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吴骞《皇侃论语义疏参订》、冯登府《论语异文考证》等。其三,辨伪之作层出不穷。围绕孔注《论语》及今本《论语》的真伪问题,产生了如丁晏《论语孔注证伪》、崔适《论语足征记》、崔述《洙泗考信录》等力作。这一时期,刘宝楠《论语正义》堪称集大成之作。该书摒弃汉宋之争,融合众家之注,集训诂、考据、校勘、义理于一体,使清代《论语》研究达到新的高度。从著述方式上看,清代与明代之不同在于重归汉学,更注重训诂考辨,甚而出现了如清于光华《里如堂四书字体辨》这样的专著。研究内容上,又辟出单篇《乡党》予以专题研究。传本形式上,以四书丛书本为主,单行本有四百余种,包括《乡党》七十余种,其他尚有论孟二家本、十三经本及群经本等,亦有百余种。自唐宋以降,日本、高丽人来访,带回大量包括《论语》在内的经典文献,并于本地传播,亦产生了很多读本及注本,因此产生了域外《论语》学及相应的研究文献,造就了一批专家学者,成为《论语》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论语》与其他经典一样,都经历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自汉至清,形成了以郑玄、何晏、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为主线的经典读本,辅以无数其他著述及域外著述,构成了《论语》学金字塔式的文献大家庭。

三 《论语》文献的存世状况


根据各种目录著录及笔记、史料等记载,从两汉到民国,《论语》各种注本、著述,包括历代刻本、宋以前的白文本、写本等以及石经本、出土本等,还有一些佚书辑本,经综合统计,约有三千七百五十余种。其中两汉约有四十余种、三国魏晋南北朝约有百余种、隋唐二十余种、两宋约二百八十余种、金元一百一十余种、明代五百余种、清代两千六百余种、民国百余种。另外域外文献约有五百余种,中外合计四千二百余种。(不含民间私塾课本。)此外,自两宋以来,因雕版印刷术的广泛传播,一书多本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经典注本如《论语注疏》《四书集注》等,多次刊印,版本难以统计。以上仅就单书或丛书本而言,另外一些专门著述中的札记、片言等则不计在内。但有不少尤其早期文献,至今已佚去不存,能够找到藏所亦即存世者大约两千三百种。《论语》在千百年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献种类,通过分解梳理可以见出《论语》文献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状况,以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从文献分合上,《论语》可分单种本与丛书本,丛书本分十三经本、九经本及四书本(十二经本、七经本多为其零本),其中以四书本最多,占据《论语》文献的七成之多。另有论孟本,数量不多,但由于师法源流、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值得关注。按文献载体及版本分类,有写本、刻本、石经本、简帛本。写本包括敦煌出土的唐写本及其他写本,另有一些宋以后的未经刊印的稿本、抄本等,如清稿本《皇侃论语义疏参订》十卷(吴骞撰)等。其中刻本一类最多,占据了九成多,包括宋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另有少量民国排印本。从存世数量上看,随朝代更迭,数量呈逐步增多之势,清刻本最多,有两千多种;从刻书机构看,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其中坊刻本最多。但经典文献及知名著述往往以官本为主,且为后世刻本的源头,如宋国子监本《论语注疏》、明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等,另有一些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等。石经本一类,有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二体石经、南宋宋高宗御书石经、清乾隆石经等,这些石经本均为白文无注本,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是官方定本,对推广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土本中主要有简帛、写本两部分。一九七三年河北定县八角廊出土有竹简《论语》。二零一六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约五千枚竹简,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经初步断定,应属《齐论》版本。简帛文献及唐写本由于皆为早期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作者地域上讲,则有中国及域外之分。域外以日韩为主,如日本安井衡《四书集说》,韩国金长生《论语辨疑》等;另有极少量的越南、欧洲著述。这些著述对《论语》的域外传播与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按著述方式分类,有注释一类,如单注本(《论语集解》十卷)、集注本(宋朱熹撰《论语集注》十卷)、单疏本(《玉海》中有记录)、注疏本(《论语注疏解经》十卷残本)、正义本(清刘宝楠撰《论语正义》二十三卷)等;有辑录一类,如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论语》辑佚本;有考证一类,如清冯登府撰《论语异文考证二卷》;有辨伪一类,如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有义理一类,如明李贽撰《说书》不分卷;有音义一类,如唐陆德明撰《论语音义》一卷;有文字一类,如清于光华撰《里如堂四书字体辨》一卷;有人物一类,如明薛应旗撰《四书人物备考》十卷;有释地一类,如清阎若璩撰《校正四书释地》八卷;有图史一类,如明蔡清撰《四书图史合考》二十卷;有图表一类,如清赵敬襄撰《四书图表就正》一卷;有名物一类,如清江永撰《四书典林》三十卷;有典制一类,如清陆文籀辑《四书典故通考》。

四  《集成》的意义及选录标准


《论语》历经千年,从问世到民国时期,及至域外,产生的相关文献浩如烟海。但其中善本文献束之高阁,或藏于宫廷秘府,或存于私人藏书楼,学者很难目睹。现在虽亦有影印或电子版,但与其实际存量相较,还差得很远。据调查,《论语》的零星影印本不足三百种,主要包括在《四库》《续修四库》《四库存目丛书》《中华再造善本》《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等丛书中。《无求备斋论语集成》收录一百四十五种一百五十部版本,收书最多,但拘于时地限制,仍有缺憾之处,无论从著述抑或版本来看,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者的治学需求。盛世修书,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当下,大规模地整理、影印出版《论语》文献,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论语文献集成》的意义在于:第一,摸清《论语》文献的家底,实现较大面积地揭示《论语》文献的目标。我们对《论语》的佚存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排查,获得了上述基本数据,可为古籍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可靠依据。《集成》从收录数量上,无论从《论语》文献出版史上,抑或其他单种文献上,都将是最多的。第二,可以推动《论语》学本身的研究。首先从古籍整理方面,影印善本公之于众,肯定会有一批校点整理本问世,同时针对其形成原委、演变、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等,亦会产生大量专题研究,进而推动《论语》个案的研究。其次,在古籍整理基础上,推动形而上的思想文化研究。纵观《论语》学研究,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整体来看,仍有诸多未尽之处。例如早期版本的整理与挖掘、写本及石经本的研究等皆有薄弱之处。明代《论语》学,受整个学风影响及后代学者贬斥之见,多以为是空泛之论。实际上,明代学者对《论语》学是有很大贡献的,不仅在注释内容及解读方式上,而且在思想的挖掘上亦有不少创新发明,这些往往被忽略。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对相关文献的揭示严重缺乏。一般情况下,学术关注的往往是顶端的精英文化与经典文献。但经过细致考察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由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而成的,而后者没有得到重视。《集成》在充分收录经典文献的同时,将采集大众文献,力图构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式的文献系统,全面呈现中国历代及域外《论语》文献风貌。第三,因《集成》囊括古今中外的文献,可对《论语》学史及域外《论语》学、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等提供支撑。同时,《论语》作为丛书本,与六经、十二经等有密切关系,甚至与史部、子部儒家及集部文献亦有关联,深深影响着中国历代的传统文化、政治与社会,对于推动中国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经济、政治的研究大有裨益。第四,新时期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而《论语》无疑是最好的文本与教材。二零一三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儒家思想的元典,《论语》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中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成》收录《论语》在各时期、诸学者的传世文献,范围覆盖古今中外,将按照“版本最早”“版本最善”“版本珍稀”三项原则,挑选约一千种影印出版。计划分六批次影印出版:宋元以前编、明代编、清代编、民国编、海外编、早期写本及出土本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常见书精选善本,重要文献不遗漏。《集成》将是迄今为止《论语》选本最为权威、最为全面的集成类丛书。

《集成》所收均为独立的单本及丛书本,其他如夹杂在他书或史料中的片言只语或引录或单篇文章则不予收入;尽量避开已被影印者,如已有影印本的,一是非最早之本或模糊不清的,二是非善本者的,则择优选入。当然,《集成》受客观条件限制,亦不免存有缺憾,如有些单位因诸种因素,不提供底本,致使该书无法影印,或只能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后出版本。《集成》虽然不能一次性完全选择最佳版本影印出来,但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思想观念的开放、阅读条件的改善,其余文献亦会逐步出版或数字化。

曲阜师范大学扎根孔子故里,一直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弘扬,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独特的研究优势,同时设有儒学研究中心、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府档案研究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是儒学研究的重镇,拥有一批儒学研究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成》的问世,定会有一批新成果陆续出现。





总目录





第一輯


第一册  論語集註大全二十卷(卷一至六)    明胡廣等輯    明内府永樂十三年刻《四書集註大全》本
第二册  論語集註大全二十卷(卷七至十二)明胡廣等輯    明内府永樂十三年刻《四書集註大全》本
第三册 論語集註大全二十卷(卷十三至二十)    明胡廣等輯    明内府永樂十三年刻《四書集註大全》本
第四册  論語詳説十卷    明曹端撰    明刻本
第五册  〔論語〕蒙引四卷(卷五至六)    明蔡清撰    明萬曆十五年吴同春刻《重刊蔡虚齋先生四書蒙引》本
第六册  〔論語〕蒙引四卷(卷七至八)    明蔡清撰    明萬曆十五年吴同春刻《重刊蔡虚齋先生四書蒙引》本
第七册  〔論語〕圖史合攷十一卷(卷六至十)    明蔡清輯    明天啓刻《四書圖史合攷》本
第八册  〔論語〕圖史合攷十一卷(卷十一至十六)    明蔡清輯    明天啓刻《四書圖史合攷》本
第九册  四書淺説論語二卷    明陳琛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李三才刻《重刊補訂四書淺説》本四書淺説論語四卷(卷三)    明陳琛撰;明劉蜚英訂    明崇禎刻《靈源山房重訂四書淺説》本
第一○册   四書淺説論語四卷(卷四至六)    明陳琛撰;明劉蜚英訂    明崇禎刻《靈源山房重訂四書淺説》本
第一一册    十三經解詁論語二卷    明陳琛撰    明萬曆刻《十三經解詁》本 〔論語〕因問二卷    明吕柟撰;明魏廷萱會集    明嘉靖刻《涇野先生四書因問》本
第一二册    〔論語〕存疑四卷(卷二至五)    明林希元撰;明方文校    明崇禎刻《連理堂重訂四書存疑》本
第一三册    〔論語〕私存二十卷(卷一至二十)    明季本撰    明嘉靖刻《四書私存》本
第一四册    四書人物考四十卷(卷一至十五)    明薛應旂撰    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第一五册    四書人物考四十卷(卷十六至四十)    明薛應旂撰    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第一六册   新鋟評林旁訓薛鄭二先生家藏酉陽摉古人物奇編十八卷(卷一至四)    明薛應旂纂輯    明刻本
第一七册    新鋟評林旁訓薛鄭二先生家藏酉陽摉古人物奇編十八卷(卷五至六)    明薛應旂纂輯    明刻本
第一八册    新鋟評林旁訓薛鄭二先生家藏酉陽摉古人物奇編十八卷(卷七至十八)    明薛應旂纂輯    明刻本新刻七十二朝四書人物考註釋四十卷(卷一至七)明薛應旂輯;明朱㷆註釋    明萬曆刻本
第一九册    新刻七十二朝四書人物考註釋四十卷(卷八至二一)    明薛應旂輯;明朱㷆註釋    明萬曆刻本
第二0册    新刻七十二朝四書人物考註釋四十卷(卷二二至四十)    明薛應旂輯;明朱㷆註釋    明萬曆刻本
第二一册    新刻七十二朝四書人物考註釋四十卷(卷一至十五)    明薛應旂輯;明焦竑註釋    明舒承溪刻本
第二二册    新刻七十二朝四書人物考註釋四十卷(卷十六至四十)   明薛應旂輯;明焦竑註釋    明舒承溪刻本
第二三册    〔論語〕會解新意四卷(卷三至六)    明王德純撰    明天啓刻《四書會解新意》本
第二四册    問辨録(論語)六卷(卷三至八)    明高拱撰    明刻《問辨録》本論語類考二十卷(卷一至五)    明陳士元撰    清嘉慶間刻《湖海樓叢書》本
第二五册   論語類考二十卷(卷六至二十)    明陳士元撰    清嘉慶間刻《湖海樓叢書》本
第二六册   四書正義論語二十卷    明林兆恩撰    民國七年鉛印《四書正義》本
第二七册    李翰林批點四書初問講意〔論語〕二卷(卷三至四)    明徐爌撰    明嘉靖刻本
第二八册    〔論語〕紹聞編四卷(卷三)    明王樵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四書紹聞編》本
第二九册    〔論語〕紹聞編四卷(卷四至五)    明王樵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四書紹聞編》本
第三0册    〔論語〕紹聞編四卷(卷五至六)    明王樵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四書紹聞編》本
第三一册   四書直解論語十卷附辯真删補鄒魯指南主意不分卷(卷四至十)    明張居正撰;明焦竑編次;明湯寶尹訂正    明萬曆三十九年閩建書林易齋詹亮刻《重刻辯真内府原板張閣老經筵四書直解》本
第三二册   四書直解論語十卷附辯真删補鄒魯指南主意不分卷(卷十一至十三)   明張居正撰;明焦竑編次;明湯寶尹訂正    明萬曆三十九年閩建書林易齋詹亮刻《重刻辯真内府原板張閣老經筵四書直解》本四書評眼論語四卷(卷三至六)    明李贄、楊起元撰    明萬曆三十九年大來山房刻《楊李二先生合纂四書評眼》本
第三三册    〔論語〕參十卷    明李贄撰;明楊起元等批點    明刻套印《四書參》本
第三四册    〔論語〕經正録二十卷(卷一至十三)   明張雲鸞編輯    明崇禎四年刻《四書經正録》本
第三五册    〔論語〕經正録二十卷(卷十四至二十)    明張雲鸞編輯    明崇禎四年刻《四書經正録》本〔論語〕經正録十卷(卷一至三)    明張雲鸞編輯    清刻《四書經正録》本
第三六册    〔論語〕經正録十卷(卷四至十)    明張雲鸞編輯    清刻《四書經正録》本
第三七册    四書近語六卷    明孫應鼇撰    清刻《孫文恭遺書》本
第三八册    論語古今四體文全書集註二卷(卷三至四)    明楊時喬編    明萬曆四十一年史世揆刻史志仁等重修《四書古今四體文全書集註》本〔論語〕便蒙講述四卷(卷三)    明盧一誠撰    明萬曆二十一年盧氏刻《四書便蒙講述》本
第三九册    〔論語〕便蒙講述四卷(卷四至六)    明盧一誠撰    明萬曆二十一年盧氏刻《四書便蒙講述》本
第四0册    〔論語〕證義筆記合編十卷(卷一至五)    明管志道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刻《四書證義筆記合編》本
第四一册    〔論語〕證義筆記合編十卷(卷六至十)    明管志道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刻《四書證義筆記合編》本
第四二册    合刊四書翼傳三義論語二卷(上卷)明王守誠、劉思誠撰    明萬曆十六年太原于天經刻本
第四三册   合刊四書翼傳三義論語二卷(下卷)   明王守誠、劉思誠撰    明萬曆十六年太原于天經刻本
第四四册   論語逸編三十一卷    明鍾韶纂    明萬曆刻本
第四五册    四書眼論語十卷(卷一至十)    明梁知論次;明楊起元批評;明蕭孔譽參訂    明大來山房刻本
第四六册    新刻四書新説國朝名公答問論語六卷(卷六至十一)    明黄洪憲選輯;明郭偉校    明刻本
第四七册    論語義府二十卷(卷一至五)    明王肯堂撰    明刻本
第四八册    論語義府二十卷(卷六至十)    明王肯堂撰    明刻本
第四九册    論語義府二十卷(卷十一至十五)    明王肯堂撰    明刻本 
第五0册    論語義府二十卷(卷十六至二十)    明王肯堂撰    明刻本

第二輯

第一册  論語解酲編二卷    明蘇浚撰    清書林鄭閩熊刻本新鍥皇明百大家總意正新録論語二卷(卷三)    明郭偉輯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第二册  新鍥皇明百大家總意正新録論語二卷(卷四)    明郭偉輯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皇明百方家問答論語六卷(卷五至六)    明郭偉彙纂;明郭萬祚編次    明萬曆金陵聚奎樓刻本
第三册  皇明百方家問答論語六卷(卷七至十)    明郭偉彙纂;明郭萬祚編次    明萬曆金陵聚奎樓刻本
第四册  〔論語〕主意寶藏四卷(卷一至三)    明郭偉彙輯;明宋鳳翔批評    明天啓刻《郭洙源先生彙輯十太史四書主意寶藏》本
第五册  〔論語〕主意寶藏四卷(卷四)    明郭偉彙輯;明宋鳳翔批評    明天啓刻《郭洙源先生彙輯十太史四書主意寶藏》本〔論語〕漢詁纂十卷(卷三至十二)    明陳禹謨輯    明萬曆刻《經言枝指》本
第六册  〔論語〕名物考八卷(卷五至十二)    明陳禹謨輯;明陳以敬校    明刻《名物考》本
第七册  〔論語〕名物考八卷(卷五至八)    明陳禹謨輯;明錢受益、牛斗星補    明讀書坊刻《四書名物考》本
第八册  〔論語〕名物考八卷(卷九至十二)   明陳禹謨輯;明錢受益、牛斗星補    明讀書坊刻《四書名物考》本
第九册  新鎸温陵鄭孩如觀静窩四書知新日録論語二卷(卷三)    明鄭維嶽撰;明鄭東里校    明萬曆潭城余氏刻本
第一0册    新鎸温陵鄭孩如觀静窩四書知新日録論語二卷(卷四)    明鄭維嶽撰;明鄭東里校    明萬曆潭城余氏刻本〔論語〕弓冶録二卷(卷三)    明莊起蒙撰    明刻《四書弓冶録》本
第一一册    〔論語〕弓冶録二卷(卷四)    明莊起蒙撰    明刻《四書弓冶録》本〔論語〕微言八卷(卷六)    明唐汝諤撰    明萬曆刻《删補四書微言》本
第一二册    〔論語〕微言八卷(卷七至十)    明唐汝諤撰    明萬曆刻《删補四書微言》本
第一三册    〔論語〕微言八卷(卷十一至十三)    明唐汝諤撰    明萬曆刻《删補四書微言》本
第一四册   區子四書翼六卷附疏草一卷(卷一至三)    明區大倫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第一五册    區子四書翼六卷附疏草一卷(卷四至六)    明區大倫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論語〕主意心得解四卷(卷一)    明朱長春、周延儒撰    明刻《新刻朱太復玄棲山中授兒四書主意心得解》本
第一六册    〔論語〕主意心得解四卷(卷二至四)    明朱長春、周延儒撰    明刻《新刻朱太復玄棲山中授兒四書主意心得解》本陳學士先生論語貫義二卷    明陳懿典輯    清抄本
第一七册    新刻四書圖要二卷    明黄耳鼎、金壽祖撰    明萬曆二十六年游一川刻本四書考一卷    明戴文仲輯;明戴應揚註    明萬曆二十七年程氏培桂館刻本
第一八册    論語詳解二十卷首二卷(卷一至五)    明郝敬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郝氏九經解》本
第一九册    論語詳解二十卷首二卷(卷六至九)    明郝敬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郝氏九經解》本
第二0册    論語詳解二十卷首二卷(卷十至十四)    明郝敬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郝氏九經解》本
第二一册    論語詳解二十卷首二卷(卷十五至二十)    明郝敬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郝氏九經解》本
第二二册    新刻四書圖要論語一卷   明胡文焕纂輯    明胡氏文會堂刻本重刻四書續補便蒙解註論語二卷(卷三至四)    明徐奮鵬撰    明萬曆十七年楊欽齋刻本
第二三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一至二)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四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三至五)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五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六至八)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六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九至十二)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七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十三至十五)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八册    古今道脉〔論語〕二十卷(卷十六至二十)    明徐奮鵬輯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九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七至八)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0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九至十一)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一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十二至十三)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二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十四至十六)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三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十七至十九)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四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二十至二十一)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五册   纂定古今大全論語二十卷(卷二十二至二十六)    明徐奮鵬纂定;明李化鵬訂合    明崇禎金陵李潮聚奎樓刻本
第三六册    知新録論語四卷(卷三至四)    明徐奮鵬撰    明刻《筆洞山房新著知新録》本
第三七册    知新録論語四卷(卷五至六)    明徐奮鵬撰    明刻《筆洞山房新著知新録》本
第三八册    〔論語〕正學淵源四卷(卷三至四)    明章一陽輯    清康熙三十五年趙泰甡重刻《金華四先生四書正學淵源》本
第三九册    〔論語〕正學淵源四卷(卷五至六)    明章一陽輯    清康熙三十五年趙泰甡重刻《金華四先生四書正學淵源》本
第四0册    四書九鼎論語四卷(卷三至四)    明繆昌期輯著    明末坊刻《新鎸繆當時先生四書九鼎》本
第四一册    四書九鼎論語四卷(卷五至六)    明繆昌期輯著    明末坊刻《新鎸繆當時先生四書九鼎》本
第四二册    〔論語〕要達十卷(卷四至八)    明陶望齡撰    清康熙刻《陶石簣先生四書要達》本
第四三册    〔論語〕要達十卷(卷九至十三)    明陶望齡撰    清康熙刻《陶石簣先生四書要達》本
第四四册    〔論語〕聞二卷(卷三)  明姚文蔚撰    明刻《四書聞》本   
第四五册    〔論語〕聞二卷(卷四)    明姚文蔚撰    明刻《四書聞》本顧鄰初先生批點論語大文二卷    
明顧起元批點    明末光啓堂刻朱墨套印《新刻顧鄰初先生批點四書大文》本
第四六册    〔論語〕引經節解圖考八卷(卷三至四)    明吴繼仕編纂;明吴應箕點定    明崇禎九年刻《四書引經節解圖考》本
第四七册    〔論語〕引經節解圖考八卷(卷五至七)    明吴繼仕編纂;明吴應箕點定    明崇禎九年刻《四書引經節解圖考》本
第四八册    〔論語〕引經節解圖考八卷(卷八至十)    明吴繼仕編纂;明吴應箕點定    明崇禎九年刻《四書引經節解圖考》本

第三輯  

第一册 四書解縛編論語八卷(卷三至五)    明鍾天元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本
第二册  四書解縛編論語八卷(卷六至十)    明鍾天元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本
第三册  論語説剩二卷    明林散撰;明張鼐訂;明朱廷旦評;明沈九標等校    明萬曆四十三年武水林氏觀止齋刻《四書説剩》本
第四册  四書也足園初告論語二卷(卷上)    明王宇纂述    明萬曆四十三年聚星館葉均宇刻本
第五册  四書也足園初告論語二卷(卷下)    明王宇纂述    明萬曆四十三年聚星館葉均宇刻本
第六册  讀論語二卷    明曹珖撰    明抄《大樹堂説經》本新刊啓蒙分章句解四書寶鑑論語六卷(卷四至五)    明陳文珙撰    明嘉靖刻本

第七册  新刊啓蒙分章句解四書寶鑑論語六卷(卷六至八)    明陳文珙撰    明嘉靖刻本
第八册 新刊啓蒙分章句解四書寶鑑論語六卷(卷九)    明陳文珙撰    明嘉靖刻本新刻湯太史擬授科場題旨天香閣説〔論語〕二卷    明湯賓尹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第九册 四書脉論語二卷(卷三)    明湯賓尹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鼎鎸睡庵湯太史四書脉》本
第一0册    四書脉論語二卷(卷四)    明湯賓尹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鼎鎸睡庵湯太史四書脉》本
第一一册    四書脉論語二卷(卷三)    明湯賓尹撰;明徐奮鵬補    明刻《鼎鎸徐筆洞增補睡庵湯太史四書脉講意》本
第一二册    四書脉論語二卷(卷四)    明湯賓尹撰;明徐奮鵬補    明刻《鼎鎸徐筆洞增補睡庵湯太史四書脉講意》本
第一三册    〔論語〕會解新意四卷(卷三至六)    明錢肇陽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刻《四書會解新意》本
第一四册    黄進士槐芝堂四書解論語二卷(卷上)    明黄景星撰    明刻本
第一五册    黄進士槐芝堂四書解論語二卷(卷下)   明黄景星撰    明刻本
第一六册    四書最勝藏論語十卷(卷一至五)    明馬來遠輯    明刻本
第一七册   四書最勝藏論語十卷(卷六至十)    明馬來遠輯    明刻本
第一八册    〔論語〕崇熹批註十卷    明許獬撰;明李廷機校    明萬曆三十年聊輝堂刻《四書崇熹批註》本
第一九册    〔論語〕要解六卷(卷五至七)    明黄士俊纂輯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四書要解》本
第二0册    〔論語〕要解六卷(卷八至十)    明黄士俊纂輯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四書要解》本
第二一册   論語湖南講四卷(卷一至二)    明葛寅亮撰;明柴世埏録測    明刻《四書湖南講》本
第二二册    論語湖南講四卷(卷三至四)    明葛寅亮撰;明柴世埏録測    明刻《四書湖南講》本
第二三册    四書翼箋論語四卷(卷三至四)    明洪啓初著    明萬曆四十五年刻本
第二四册    四書翼箋論語四卷(卷五至六)    明洪啓初著    明萬曆四十五年刻本
第二五册    〔論語〕説叢六卷(卷五至八)    明沈守正撰    明萬曆七年刻《四書説叢》本
第二六册    〔論語〕説叢六卷(卷九至十)    明沈守正撰    明萬曆七年刻《四書説叢》本重訂〔論語〕説叢六卷(卷五至六)    明沈守正撰    明天啓七年張炫然沈尤含刻《重訂四書説叢》本
第二七册    重訂〔論語〕説叢六卷(卷七至十)    明沈守正撰    明天啓七年張炫然沈尤含刻《重訂四書説叢》本
第二八册    四書演論語十卷(卷一至六)    明張鼐撰    明崇禎五年曾楚卿刻《新刻張侗初先生永思齋四書演》本
第二九册    四書演論語十卷(卷七至十)    明張鼐撰    明崇禎五年曾楚卿刻《新刻張侗初先生永思齋四書演》本新刻丘毛伯先生删補四書剖論語四卷(卷三)    明丘兆麟撰    明萬曆刻本

第三0册    新刻丘毛伯先生删補四書剖論語四卷(卷四至六)    明丘兆麟撰    明萬曆刻本
第三一册    四書考編修飾二十卷(卷一至九)    明歸學周撰    明刻本
第三二册    四書考編修飾二十卷(卷十至二十)    明歸學周撰    明刻本
第三三册    詮次四書翼考論語五卷(卷三至七)    明鍾惺編輯;明譚元春删訂    明玉樹堂刻本
第三四册    四書指月論語六卷(卷一至三)    明馮夢龍撰    明刻本
第三五册    四書指月論語六卷(卷四至六)    明馮夢龍撰    明刻本
第三六册    〔論語〕人物聚考十卷增訂四書人物圖考一卷(卷四至五)    明鍾惺增定;黄澍參訂    明刻《增補四書人物聚考》本
第三七册    〔論語〕人物聚考十卷增訂四書人物圖考一卷(卷六至九)    明鍾惺增定;黄澍參訂    明刻《增補四書人物聚考》本
第三八册    〔論語〕人物聚考十卷增訂四書人物圖考一卷(卷十至十三)    明鍾惺增定;黄澍參訂    明刻《增補四書人物聚考》本
第三九册    章子留書論語二卷    明章世純撰;明劉斯陛訂    明刻本〔論語〕説約二十卷(卷一至六)    明鹿善繼撰    明刻《四書説約》本
第四0册    〔論語〕説約二十卷(卷七至二十)    明鹿善繼撰    明刻《四書説約》本
第四一册    論語約説二卷    明孫肇興撰    明崇禎六年朱墨套印本
第四二册    論語酌言二卷    佚名撰    明箕裘堂刻本   
第四三册   四書翼註講意論語二卷    明王納諫撰;明王鼎鎮重訂    明崇禎刻《新鎸王觀濤先生四書翼註講意》本
第四四册    求己齋説書論語二卷(卷二至三)    明李竑撰    明天啓二年刻本
第四五册    增訂論語外篇四卷(卷一至二)    明梁子璠輯    明天啓五年刻本
第四六册    增訂論語外篇四卷(卷三至四)   明梁子璠輯    明天啓五年刻本四書主意鞭影論語十卷(卷二)    明劉鳳翱撰    明天啓四年朱墨套印《群龍館手授四書主意鞭影》本
第四七册    四書主意鞭影論語十卷(卷三至十一)    明劉鳳翱撰    明天啓四年朱墨套印《群龍館手授四書主意鞭影》本
第四八册    四書徵論語五卷(卷四至六)    明王夢簡彙輯;明湯賓尹鑒定    明天啓七年刻本
第四九册   四書徵論語五卷(卷七至八)    明王夢簡彙輯;明湯賓尹鑒定    明天啓七年刻本
第五0册    〔論語〕經學考三卷(卷四至六)    明徐邦佐撰    明崇禎刻《四書經學考》本〔論語〕發慧捷解四卷(卷三至六)    明艾南英撰    明友花居刻《艾千子先生手著四書發慧捷解》本

第四輯  
第一册  論語商二卷    明周宗建撰;明卓爾康箋    明萬曆四十五年刻《四書商》本 論語二卷    明萬曆吴勉學刻《十三經》本

第二册  〔論語〕翼經圖解十卷(卷一至五)    明余應虬辑    明末刻《近聖居四書翼經圖解》本
第三册  〔論語〕翼經圖解十卷(卷六至十)    明余應虬辑    明末刻《近聖居四書翼經圖解》本
第四册  四書定本辨正五卷附讀書枕中方一卷    明胡正心、胡正言考輯    明崇禎十三年新安胡氏十竹齋刻本參補鄒魯心印集註〔論語〕五卷(卷一至五)    明張明弼撰;明夏允彝等補    明刻本
第五册  〔論語〕説約十卷(卷四至六)    明顧夢麟纂輯;明楊彝參定    明太倉顧氏織簾居刻《四書説約》本
第六册  〔論語〕説約十卷(卷七至九)    明顧夢麟纂輯;明楊彝參定    明太倉顧氏織簾居刻《四書説約》本
第七册  〔論語〕説約十卷(卷十至十三)    明顧夢麟纂輯;明楊彝參定    明太倉顧氏織簾居刻《四書説約》本
第八册  〔論語〕通考九卷(卷四至七)    明顧夢麟輯著    明刻《四書十一經通考》本
第九册  〔論語〕通考九卷(卷八至十二)    明顧夢麟輯著    明刻《四書十一經通考》本
第一0册    三經見聖編輯存二卷    明譚貞默著    民國二十六年嘉興譚氏緑格抄《行篋叢書》本〔論語〕捷解二卷(卷三至四)    明申紹芳輯著    明崇禎七年余文傑刻《新刻申會魁家傳課兒四書捷解》本
〔論語〕人物類函八卷(卷四至五)    明項煜彙纂;明張鼐鑒定    明刻《三太史彙纂四書人物類函》本

第一一册    〔論語〕人物類函八卷(卷六至十一)    明項煜彙纂;明張鼐鑒定    明刻《三太史彙纂四書人物類函》本
第一二册    〔論語〕嫏嬛集註十卷    明項煜彙纂;明張鼐鑒定    明天繪閣刻《新鎸項仲昭先生四書嫏嬛集註》本
第一三册    四書千百年眼論語十卷(卷三至七)    明余應科輯稿;明錢繼登、曹勳新裁    明崇禎六年唐振吾登龍館刻《鎸錢曹兩先生新裁四書千百年眼》本
第一四册   四書千百年眼論語十卷(卷八至十二)    明余應科輯稿;明錢繼登、曹勳新裁    明崇禎六年唐振吾登龍館刻《鎸錢曹兩先生新裁四書千百年眼》本
第一五册    合參〔論語〕蒙引存疑定解十卷(卷四至八)    明吴當輯;明楊維斗、查伊璜鑒定    明崇禎刻《合參四書蒙引存疑定解》本
第一六册    合參〔論語〕蒙引存疑定解十卷(卷九至十三)    明吴當輯;明楊維斗、查伊璜鑒定    明崇禎刻《合參四書蒙引存疑定解》本
第一七册    〔論語〕遇二卷    明張岱撰    明末《四書遇》稿本
第一八册    論語備考定本二卷    明徐孚遠撰    明刻《新刻徐闇公先生四書備考定本》本
第一九册    四書體義論語四卷(卷三至四)    明沈幾輯;明王道焜校訂    明刻本
第二0册    四書體義論語四卷(卷五至六)    明沈幾輯;明王道焜校訂    明刻本
第二一册    四書燃犀解論語十卷(卷一至六)    明陳組綬輯著;明周鍾、夏允彝、余昌年參補;明陳子龍訂正    明刻《近聖居三刻參補四書燃犀解》本
第二二册    四書燃犀解論語十卷(卷七至十)    明陳組綬輯著;明周鍾、夏允彝、余昌年參補;明陳子龍訂正    明刻《近聖居三刻參補四書燃犀解》本〔論語〕人物名物經文合考六卷(卷三至四)    明張溥彙訂    明崇禎五年刻《張天如先生彙訂四書人物名物經文合考》本
第二三册    〔論語〕人物名物經文合考六卷(卷五至八)        明張溥彙訂    明崇禎五年刻《張天如先生彙訂四書人物名物經文合考》本
第二四册    〔論語〕尊註講意十卷(卷一至四)    明張溥編撰    明崇禎刻《尺木居輯諸名公四書尊註講意》本
第二五册    〔論語〕尊註講意十卷(卷五至十)    明張溥編撰    明崇禎刻《尺木居輯諸名公四書尊註講意》本
第二六册    四書字句辯疑一卷初學文武一卷四書印論語四卷(卷三至六)    明張溥撰    明刻《鎸張太史家傳四書印》本
第二七册    四書聽月論語十卷(卷一至七)    明項聲國纂輯    明刻《項仲展先生纂輯四書聽月》本
第二八册    四書聽月論語十卷(卷八至十)    明項聲國纂輯    明刻《項仲展先生纂輯四書聽月》本四書課兒捷解論語四卷(卷三至六)   明錢肅樂輯著    明刻《新刻錢希聲先生四書課兒捷解》本四書從信論語十卷(卷四)    明錢肅樂撰    明友花居刻《新刻錢希聲先生手著四書從信》本
第二九册   四書從信論語十卷(卷五至十三)    明錢肅樂撰    明友花居刻《新刻錢希聲先生手著四書從信》本
第三0册    增補〔論語〕集註通考十卷(卷一至十)    明李鵬元等考    明萬曆刻《增補四書集註通考》本
第三一册    〔論語〕説統二十卷(卷四至八)    明張振淵輯    明天啓仁和張氏刻《石鏡山房四書説統》本
第三二册    〔論語〕説統二十卷(卷九至十五)   明張振淵輯    明天啓仁和張氏刻《石鏡山房四書説統》本
第三三册    〔論語〕説統二十卷(卷十六至二十三)    明張振淵輯    明天啓仁和張氏刻《石鏡山房四書説統》本
第三四册    四書講義合參論語十卷(卷一至五)    明蔣方馨輯    明崇禎刻《鎸張蘇兩大家四書講義合參》本
第三五册    四書講義合參論語十卷(卷六至十)    明蔣方馨輯    明崇禎刻《鎸張蘇兩大家四書講義合參》本
第三六册    四書説乘論語二卷(卷上至下)    明張嵩撰;明張凡訂    明刻本
第三七册    〔論語〕闢旦十卷(卷一至五)    明黄獻臣纂輯    明刻《四書闢旦》本

第三八册    〔論語〕闢旦十卷(卷六至十)    明黄獻臣纂輯    明刻《四書闢旦》本
第三九册    〔論語〕聖賢心訣十卷(卷一至十)    明周文德撰    明萬卷樓刻朱墨藍三色套印《四朋居硃訂四書聖賢心訣》本
第四0册    〔論語〕講義存是二卷(卷上至下)    明周文德纂著    明刻《四朋居新訂四書講義存是》本〔論語〕小參一卷附〔論語〕問答一卷    明朱斯行撰    清光緒三年姑蘇刻經處刻《四書小參》本
第四一册    四書集説論語十卷(卷一至六)    明周華輯    明刻《浙江杭州新刊重校補訂四書集説》本
第四二册    四書集説論語十卷(卷七至十)    明周華輯    明刻《浙江杭州新刊重校補訂四書集説》本新增會講分節四書活套刊誤論語三卷(卷八至十)    明佚名    明刻本





书影







来源:巴蜀书社

排版:拊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