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 丨《尚书覈诂》出版
《尚书覈诂》
杨筠如 著 黄怀信 标校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页数:381
定价:7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人杨筠如先生注释《尚书》之作,共四卷。杨筠如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求学期间,师从王国维治《尚书》。杨氏在清代乾嘉朴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上(“旁考逊清诸家”),采用当时的新视角、新方法,践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广泛引用甲骨、金文等出土材料与《尚书》本文互证,撰成此书,是近代以来引领学术新风气的《尚书》学代表作。黄怀信教授在2005年标校本《尚书覈诂》的基础上,又重新审阅此书,进行了内容上的修订。
作者简介
杨筠如(1903—1946),字德昭,湖南常德人。早年求学于东南大学国文系,颇用力于诸子学。1925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治《尚书》、上古史。著作有《尚书覈诂》《荀子研究》《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朱子研究》等。
李学勤序
尚書覈詁這部書,是二十世紀尚書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國維先生特爲撰序,以之與歷史上的孔傳、蔡傳相比,認爲其書“博採諸家,文約義盡,亦時出己見,不愧作者。其於近三百年之説,亦如漢魏諸家之有孔傳,宋人之有蔡傳。其優於蔡傳,亦猶蔡傳之優於孔傳。”這無疑是非常高的學術評價。
覈詁的作者楊筠如先生,湖南 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華 國學研究院,爲研究院第一届學生,王國維是當時的導師。他聽王國維講授尚書,於是選取覈詁爲研究題目。在那届同學中,以經學爲題目的衹有他和杜鋼百(原名百煉),杜氏治經學史,致力經注的惟楊筠如先生一人。
如覈詁自序所述,他在清華期間草成了覈詁四卷的初稿。畢業後到南方福建。一九二七年將書的修訂稿寄回清華,王國維加批作序。這裏應該説明,尚書覈詁序大約是王國維最後一篇著作、文末署“丁卯四月”,即一九二七年五月。到六月二日,王國維就在昆明湖自沈了。這篇序又收進觀堂别集,文字和覈詁書前所印有不少出入,當係王國維自留底稿。看來序文曾經推敲修改,絶非草率應酬之作。
覈詁的首次面世,是在一九二八年,其一部分刊登在廣州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上。此後,楊筠如先生對書的内容反復修改補訂。特别是自序提到的,他於一九三三年到河南大學任教,以此書作爲講義,其間吸收了同時學者,包括他在清華的同學高亨、裴學海的見解,使覈詁益加充實。由此足見這部書實爲作者多年精力所萃。
我在一九四九年前後見到的尚書覈詁,又是一種本子。這是北强月刊的特輯,有覈詁的前半,與裴學海的老子正詁合印在一起。這個本子我多次閲讀,極多獲益,直到一九五九年陜西人民出版社覈詁全本的印行。
尚書覈詁的一九五九年版是四卷全本,但僅印兩千册,流傳有限。尤其是大家都知道那時的物質條件,紙墨都不理想、也難免有誤植之處。我自己收藏的一部,儘管着意保護,還是有不少地方焦酥裂碎了。
“文革”過後,屢次有朋友或學生詢問怎樣能得到尚書覈詁。一次我在西安會晤陝西人民出版社領導,談到學術界這方面的要求,蒙其慨允重版,並托我協助整理,在當時還很不方便的情況下,提供我一部複印本,以資校改。然而我工作繁多,竟再三拖延,未能着手,内心常覺愧疚。前些時候,我把這項工作轉托給黄懷信教授,他欣然允可,旋即全力投入,終使此書新版順利付梓。
由黄懷信教授負責覈詁的整理,是再適當也没有的。他多年研究和整理古籍,廣有經驗,對尚書更下過很大功夫,著有尚書注訓。同時他是西北大學出身的,而楊筠如先生正終老於西大,整理覈詁可謂對母校傳統的推闡發揚。
近年關心中國傳統文化、讀尚書的人,多採用過去楊樹達先生推薦的曾運乾先生的尚書正讀。在臺灣的學者,多看屈萬里先生的尚書集釋。尚書覈詁的性質體例,又與曾、屈二氏不同,其特色在於不受家法師説束縛,擇善而從,而且儘可能引用甲骨金文等出土材料進行對比,在研究方法上完全遵循王國維先生的矩矱。王國維精研尚書,但没有寫出書注,楊筠如則最後撰成了覈詁。我們説,這就像朱子没有一部書傳,書集傳由其門人蔡沈承擔一樣,堪稱學術史上的美談,恐怕没有什麽過分吧。
王國維先生對書注懸格甚高,他在覈詁序文中説:“筠如英年力學,異日當加研求,著爲定本,使人人聞商 周人之言如鄉人之相與語,而不苦古書之難讀。”這是注釋的最高境界。在具體對尚書的探索過程中,王國維又是十分謹慎,看其學生吴其昌、劉盼遂在清華聽講尚書的筆記,王國維對於經文的難點常常説“不解”“實不能解”“不能解釋”“不能知道”。楊筠如先生覈詁自序也説:“自信可通者,尚不過十之四五。求如先師所謂‘如鄉人之相與語’者,尚未可以道里計也。”多聞闕疑,與其師一脉相承。這樣實事求是的精神,是我輩後學應該好好學習的。
謹此對陜西人民出版社重版尚書覈詁這一編輯排校都很費力的書,表示敬佩和感謝!
李學勤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九日
王国维序
古經多難讀,而尚書爲最。伏生今文之學,其傳爲歐陽、大小夏侯,各有章句。而孔安國本傳伏生之學,别校以壁中古文,爲一家。傳至賈、馬、鄭、王,各有修正。今今古文諸家之學並亡,然傳世之僞孔傳,殆可視爲集其大成者也。然有今古文之説,而經書之難讀如故也。僞孔之學,經六朝而專行于唐。而宋而歐陽永叔、劉原父始爲新學;而蘇氏之傳、王氏之新義、林氏之集解,皆脱注疏束縛,而以己意説經。朱子草創書傳,多採其説。朱傳雖未成,而蔡氏集傳可謂集其大成者也。蔡氏之書,立于學官者又數百年,然書之難讀仍如故也。至近世,閻、惠二氏始證明孔本及傳之僞,王氏、江氏復搜輯馬、鄭之説,段氏、孫氏又博之以歐陽、夏侯氏之説,而高郵王氏父子,涵泳經文、求其義例,所得尤多。德清、瑞安,並宗其學,惜尚未有荟萃而畫一之如孔、蔡二傳者。惟長沙 王氏雖有成書,然網羅衆説,無所折衷,亦頗以繁博爲病。門人常德 楊筠如近作尚書覈詰,博採諸家,文約義盡,亦時出己見,不愧作者。其於近三百年之説,亦如漢魏諸家之有孔傳,宋人之有蔡傳;其優於蔡傳,亦猶蔡傳之優於孔傳,皆時爲之也。筠如英年力學,異日當加研求,著爲定本,使人人聞商 周人之言如鄉人之相與語,而不苦古書之難讀,則孔、蔡二傳又不足道矣。丁卯四月,海寧 王國維。
杨筠如自序
尚書非一時之作,其中方言非一代可賅。然皆遠出先秦,詞多雅古,自昔苦其詰屈,績學未能精知。博士馬、鄭而下,穎達、朱、蔡之儔,詮釋雖多,條達蓋寡。遜清樸學昌明,大師輩出,段若膺、陳樸園訂其異同,江艮庭、王西莊、孫淵如、簡竹居集其訓詁,而高郵 王氏父子、德清 俞氏、瑞安 孫氏,抽繹諸經,尤多創獲。吾湘 善化 皮氏、長沙 王氏,網羅異説,亦稱功臣。但既駢枝後出,爲新注所未收,而又膠柱陳言,即大師亦難免焉。先師海寧 王静安先生講學故京上庠,以此循誘後進,博考甲文金銘,所獲遠邁前修。予於此時親炙師説,旁考遜清諸家,間附己見,草成覈詁四卷。先師頗獎其勤,而梁師任公先生亦許以高出江、王、孫、段四家之上。實則此時尚未獲籀仲容、益吾兩先生之書,其所搜録,尚多未備也。爾後南遊閩海、以暇晷復加讎削,重郵故京,蘄先師詳爲指政。承先師錫以序文,加以批語,甫歸予於鷺島,而先師即自沈於鼎湖。從此間字無門,痛心可想矣!翌年有羊城之遊,因以此書之一部,刊于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周刊。又得仲容、益吾二先生之書,知尚有可取者。重加訂補,由友人顧頡剛先生介于海上某書肆,擬付諸欹劂,質之大雅。以爲引玉之資。尋復悔其孟浪,索歸敝簏,決作覆瓿之計矣。癸酉之夏,北來中州,與同門高晉生先生相遇,取予舊稿讀之,勉其完成,以無負先師之意,因復取爲中州諸生課之。而晉生先生於堯典諸篇,時亦出其新誼。予因觸類旁通,復能間有所獲。同時若同門裴會川先生有尚書成語之研究,海城 于省吾氏亦有尚書新證問世。裴書多殫聲韻,略近高郵;于書證以彝鼎,亦法先師。雖予獲讀二書較遲,未能盡採,但已擇其善者改予舊説,以視皮、王二氏之輯,似又稍備矣。然而自信可通者,尚不過十之四五。求如先師所謂「如鄉人之相與語」者,尚未可以道里計也。甲戌孟夏,楊筠如自序於河南大學。
学者评价
王国维: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
刘起釪:“很多字义的解诂既阐述王说,亦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兼采清儒及近贤之说,可称王氏门下的佳构。”(《尚书学史》)
李学勤:《尚书覈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书影
感谢凤凰出版社授权发布!
排版:张子俊
审核: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