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書 | 《蜀石經集存》出版

《蜀石經集存》

王天然  編著

叢書:石經文獻集成

叢書主編:虞萬里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定價:毛詩(附近代出土殘石拓片)  520.00元

周禮  990.00元

春秋經傳集解  920.00元

春秋公羊傳(附陳氏木刻蜀石經 蜀石經題跋姓氏録)  860.00元

春秋穀梁傳  690.00元

主編簡介


虞萬里,浙江大學馬一浮學院講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經學與歷史文獻、傳統語言學(文字音韻訓詁)等研究。著有《榆枋齋學術論集》《榆枋齋學林》《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高郵二王著作疑案考實》等。編著和纂輯《二十世紀七朝石經專論》《石經研究文獻集成》《正續清經解類編》,主持整理古籍和近人學術著作如《高郵王氏著作集》《明經世文編》以及《馬一浮集》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歷代儒家石經文獻集成”。

王天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經部文獻、出土文獻與版本目録學研究。著有《〈穀梁〉文獻徵》。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蜀石經遺文考”。

內容簡介


現存蜀石經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國家圖書館藏劉體乾舊藏殘拓:今存《左傳》卷十五襄公十年至十五年全卷,卷二十昭公二年;《公羊傳》卷二桓公六年至十五年;《穀梁傳》卷六文公元年,卷八、卷九成公元年、二年,襄公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卷九襄公十八年、十九年;《周禮》卷九、卷十兩卷,卷十二《考工記》。(二)上海圖書館藏黃丕烈舊藏《毛詩》殘拓:起卷一《召南·鵲巢》,訖卷二《邶風·二子乘舟》尾。(三)近代成都出土的殘石:《周易》之《履》《泰》《否》《中孚》;《尚書》之《禹貢》《説命》《君奭》;《毛詩》之《鄭風》《曹風》《周頌》《魯頌》,以上藏四川博物院;《儀禮》之《特牲饋食禮》,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重庆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有以上新出土殘石拓片。

本項目在虞萬里、王天然二位先生的主持指導下,經國圖、上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授權,對於現存蜀石經殘拓進行全面系統彙編影印出版: 

一、採用高清全彩印製,最大程度地呈現原拓原貌。

二、國圖、上圖所藏拓本,均原大影印。受開本限制,重博所藏拓片大小略作調整:《周易·履》《泰》《否》殘拓縮放比例爲98% ;《尚書·説命》《君奭》殘石兩面拓於一紙,周圍有大量題跋文字,除兩面各自之原大圖版之外,亦收録整幅圖版以存全貌,縮放比例爲58% ;《毛詩·鄭風》《曹風》及《毛詩·周頌》《魯頌》殘拓,除殘拓之原大圖版之外,亦收録整幅圖版以見全貌,縮放比例分别爲58% 及70% ;其餘殘石拓片圖版均爲原大。

三、國圖藏本現裝爲七册,即《周禮》卷九、卷十《秋官·司寇》與卷十二《冬官·考工記》各一册;《春秋經傳集解》卷十五襄公十年至十五年與卷二十昭公二年各一册;《春秋公羊傳》卷二桓公六年至十五年一册;《春秋穀梁傳》卷六文公元年,卷八、卷九成公元年、二年,襄公二十六年、二十七年,與卷九襄公十八年、十九年各一册。另《陳氏木刻蜀石經》《蜀石經題跋姓氏録》各一册。上圖藏《毛詩》殘拓裝一册。重博拓片均爲散葉。本次出版,按照殘拓内容,同時兼顧流傳收藏歷史和装帧篇幅,分爲五册,即《周禮》《春秋經傳集解》《春秋穀梁傳》各一册,《毛詩》與近代出土殘石拓片並一册(包含《古文尚書》一塊、《毛詩》重言兩塊拓片),《春秋公羊傳》與《陳氏木刻蜀石經》《蜀石經題跋姓氏録》並一册。

四、原本中無任何信息的白葉,未予影印。原本中夾有簽條、活葉者,則將此開原貌及放置活葉後之形態分别影印。

五、虞萬里、王天然二位先生分别撰有“序言”和“概述”,盡述蜀石經鐫刻背景、經過與流傳,形制特點,文本來源等等。王天然先生亦承擔了殘拓文字之釋録工作。這兩部分内容載於别册,以便讀者與圖版對照取用。

現存蜀石經目録


周易 履卦 泰卦 否卦 中孚卦

尚書 禹貢 説命 君奭

毛詩 國風(召南 邶風 鄭風 曹風)周頌 魯頌

周禮 秋官司寇  冬官考工記

儀禮 特牲饋食禮

春秋經傳集解 襄公十年 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二年 襄公十三年 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五年 昭公二年

春秋公羊傳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春秋穀梁傳 文公元年 成公元年 成公二年 襄公十八年 襄公十九年 襄公二十六年 襄公二十七年

書影


感謝郭冲先生提供書訊!

排版:拊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