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推荐】谭显东, 刘俊, 徐志成, 等. “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
引用本文
Cited
谭显东, 刘俊, 徐志成, 等. “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J]. 中国电力, 2021, 54(5): 1-6.
TAN Xiandong, LIU Jun, XU Zhicheng, et al.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J]. Electric Power, 2021, 54(5): 1-6.
1.
研究背景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关举措。“双碳”目标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提升各领域电气化水平,对中国“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本文研究“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总量与结构、电力供应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趋势,分省、分区域开展电力电量平衡测算,分析“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保障电力供应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编制规划提供参考。
3.
论文重点内容
3.1 研究方法与模型
(2)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模型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模型,以运行期内总费用最小为原则,总费用包含运行期内燃料成本、启停成本、固定/变动运行成本、线损及排放成本。可模拟8760h的全时序系统各类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新能源消纳情况,同时能给出电力平衡、电量平衡及调峰平衡情况。
3.2 “十四五”电力供需的主要特点
(1)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4.7%~5.6%,202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4万亿~9.8万亿kW•h。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社会最大负荷年均增长5.5%~6.5%,增速略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2025年中国全社会最大负荷达到15.4亿~16.0亿kW。东部地区用电比重逐步下降,中部、东北地区用电比重较为稳定,西部地区用电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用电量占比分别为47.2%、18.5%、28.7%、5.6%,2025年为45.1%、19.2%、30.2%、5.5%。
(2)用电负荷夏冬“双高峰”特征更加显著
近年来,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水平,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拉动夏季最大负荷屡创新高。受电采暖政策推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因素影响,冬季采暖负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温度的敏感性不断增强,占冬季最大负荷的比重亦不断提高。随着夏季最大负荷和冬季最大负荷的增长,大部分省级电网的年负荷曲线呈现夏冬“双高峰”形态。预计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冬季高峰负荷为夏季高峰负荷的94%左右。湖南、江西、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的年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3)负荷高峰时段新能源对电力平衡贡献有限
新增新能源可以贡献一部分电量,但在负荷高峰电力平衡的有效出力较低,增大电力平衡面临的风险。“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电量增量约占总电量增量的30%及以上。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参与负荷高峰电力平衡能力较低,全国预计不足10%,若不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单纯依靠风电及太阳能难以满足电力平衡。(4)夏冬“双高峰”均面临电力保供压力
随着用电负荷夏冬“双高峰”特征更加显著,夏季、冬季“双高峰”均面临电力保供压力,部分地区冬季保供压力会更加凸显。由于电力需求保持恢复性增长,在充分考虑需求侧响应、已核准在建各类电源及跨省跨区输电工程按计划投运后,预计2021年夏季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存在电力缺口,2022年川渝地区冬季枯水期也存在电力缺口,需要提前做好预案。到“十四五”中后期(2023—2025年),电力供应紧张区域呈扩大趋势,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电力缺口主要出现在夏季,但冬季电力缺口呈上升趋势。西南因冬季枯水期本地水电出力不足,其电力缺口将超过夏季电力缺口。西北电力缺口主要出现在冬季,比夏季高。(5)水电占比较高地区冬季枯水期存在一定电量缺口
预计“十四五”期间,华中的湖南、江西及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区冬季枯水期存在一定电量缺口。4.
政策建议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源电力企业形成合力,通过规划和政策解决“十四五”可能出现的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1)加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电力“十四五”规划要充分考虑“双碳”目标要求,统筹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既要满足电力需求,又要满足电量需求,避免电力“十四五”规划成为“缺电”规划。(2)加快完善需求响应政策和机制。将需求响应纳入电力规划,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推广柔性负荷调控、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技术;建立需求响应在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等电力市场的参与机制。(3)根据需要布局适量气电与电化学储能电站。根据需要再增加一定规模的天然气发电装机,多渠道保障气源稳定供应;超前布局电化学储能电站,大力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及储能成本降低。充分发挥气电、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保障负荷中心地区电力供应。(4)建立健全容量补偿与容量市场机制。对于存量机组,在现有电力市场中引入容量补偿机制,对煤电、气电等存量机组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保障存量机组合理收益;对于增量机组,探索通过招标制建设事前容量市场,引导发电投资积极性,确保“十四五”电力平衡。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谭显东(197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电力供需分析预测、需求侧管理、能源经济研究等研究,
E-mail:tanxiandong@sgeri.com.cn;
第二作者:刘俊(1983—),男,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能源战略、电力规划、新能源消纳,
E-mail:liujun@sgeri.com.cn;
第三作者:徐志成(1988—),男,博士,从事能源战略、能源电力规划研究,
E-mail:xuzhicheng@sgeri.sgcc.com.cn;
第四作者:姚力(1991—),男,博士,从事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研究,
E-mail:yaoli3021@sina.com;
第五作者:汲国强(1986—),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供需分析预测研究,
E-mail:jgqiang05@126.com;
第六作者:单葆国(197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宏观经济运行、能源电力供需分析、节能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
E-mail:shanbaoguo@sgeri.sgcc.com.cn。
团队介绍
往期回顾
◀【专稿推荐】朱法华, 许月阳, 孙尊强, 等. 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实践与启示
◀【专稿推荐】张运洲, 张宁, 代红才, 等. 中国电力系统低碳发展分析模型构建与转型路径比较
◀【专稿推荐】张运洲, 代红才, 吴潇雨, 等.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趋势与关键问题
◀【专稿推荐】马莉, 范孟华, 曲昊源, 等.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路径及市场运行关键问题
◀【专稿推荐】鲁宗相, 叶一达, 郭莉, 等.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调频挑战与多层级协调控制框架
◀【专稿推荐】朱法华, 孙尊强, 申智勇.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有色烟羽成因及治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
◀【专稿推荐】张运洲, 刘俊, 张晋芳, 等. 中国新能源 “后补贴时期 ”发展分析
◀【专稿推荐】张运洲, 鲁刚, 王芃, 等. 能源安全新战略下能源清洁化率和终端电气化率提升路径分析
编辑:杨彪
审核:方彤
声明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