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论文】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农村家庭新能源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农村家庭新能源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赵安军1, 王鹏柱2, 荆竞3, 高之坤2, 李旺1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3.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5)
引文信息
赵安军, 王鹏柱, 荆竞, 等. 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农村家庭新能源容量优化配置方法[J]. 中国电力, 2022, 55(8): 31-39, 50.
ZHAO Anjun, WANG Pengzhu, JING Jing,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new energy capacity for rural households considering impact of electric vehicles[J]. Electric Power, 2022, 55(8): 31-39, 50.
上述研究为新能源系统合理配置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适用于农村家庭层面的配置方法较少。一方面,农村区域型新能源系统的负荷特性和EV使用需求均以该地区整体为研究对象,无法直接应用于单户农村家庭;另一方面,在配置优化过程中,EV的设备特性挖掘不充分,新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特性的农村家庭光伏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基于农村家庭新能源系统用能场景,充分挖掘EV的移动储能特性;根据市场电价机制和EV使用需求,将EV与光伏出力进行有效结合,并制定家庭新能源系统综合运营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对所提优化配置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及分析。
并网型农村家庭新能源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屋顶光伏发电系统、EV以及家庭负载等组成。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包含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等部分。在该系统中,EV既是家庭负载,也可以作为储能设备使用[15],其既可以向电网购电(grid to vehicle,G2V),也可以向家庭负载供电(vehicle to home,V2H)。家庭新能源系统与低压电网之间可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
图1 家庭新能源系统结构
Fig.1 Household new energy system structure
1.2 系统设备模型
1.2.1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大小与当地的太阳辐照强度、室外温度以及组件自身特性有关,单位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16]为式中:∆P(d,t)为家庭新能源系统第d天t时刻的等效负载;Pload(d,t)为第d天t时刻的家庭电力负荷;Npv为光伏安装功率。
2.1 综合运营模式
目前,并网型光伏运营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本研究在上述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将具备储能特性的EV融入其中,并制定该家庭新能源系统的综合运营模式。该模式将全天分为3个时段,包括峰电价且EV在家时段、峰电价且EV不在家时段以及谷电价时段。各时段的能量调节策略如下。
(1)峰电价且EV在家时段。若某一时刻等效负载小于0,即家庭用电功率小于光伏发电功率,可优先将多余的发电功率储存到EV中,若仍有剩余,则选择上网售电;若某一时刻等效负载大于0,即家庭用电功率大于光伏发电功率,可优先使用EV放电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若仍无法满足,则剩余部分向低压电网购电。
(2)峰电价且EV不在家时段。若某一时刻等效负载小于0,可将光伏余电向低压电网售出;若某一时刻等效负载大于0,则向低压电网购电。
(3)谷电价时段。由于光伏发电上网的经济效益高于将其供给谷电时段负荷,因此此时段由低压电网向家庭负载供电。若此时段EV电池的荷电状态小于期望荷电状态(expected state of charge, Sexpect ),即次日峰电价时段光伏发电量小于家庭负载用电量,则根据其差值进行谷电预充以满足次日峰时段的电能供需平衡。
2.2 目标函数
为更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优化模型应同时考虑年均用能成本和自发自用率2个优化目标,具体如下。
(1)年均用能成本。
在系统规划设计时,成本是用户关心的首要问题,因此系统优化配置的目标之一是年均用能成本最小,即
综上,考虑系统综合运营模式的目标函数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综合运营模式
Fig.2 System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l
为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使优化后的配置更加满足实际需求,上述模型约束条件如下。
(1)光伏安装功率约束为
3.1 多目标处理
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对多个优化目标进行处理,从而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
步骤(5):反复重复步骤(3)和步骤(4),若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输出最优容量配置方案及其对应的各项成本。
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某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家庭的用能场景进行并网型家庭新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算例分析。为更好地体现光储的时序性,选取2020年1—12月份的逐时太阳辐射强度、室外温度以及该家庭电力负荷等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如图3所示。该家庭为一户6口之家,其全年用电量在石家庄农村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2986 kW·h。选取光伏最大安装容量为5 kW,采用具有移动储能特性的EV作为新能源系统的储能装置,EV相关数据在考虑用户出行以及充放电特性的基础上模拟得到。
图3 典型气象年数据曲线
Fig.3 Data curve of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选择某厂商的单晶硅光伏组件,其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光伏组件的成本为1.7元/W;逆变器成本由式(12)求得,性能参数辨识结果如表2所示;光伏发电系统剩余材料的成本为546元/套,发电补贴为0.08元/(kW·h),补贴年限和系统寿命均为20年。
表1 光伏组件主要参数
Table 1 Main parameters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EV参数设置如下。电池容量为24 kW·h,额定充放电功率为7 kW,电池荷电状态的取值范围为[0.3,0.95],充放电效率分别为0.85、0.95,最大充放电次数为6000次。
表2 逆变器性能参数
Table 2 Invert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根据该地区用户对优化目标偏好程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将ω1、ω2分别设置为0.7和0.3。该地区居民峰谷电价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居民峰谷电价
Table 3 Resident peak and valley electricity prices
根据家庭用户使用EV出行的调查情况,使用蒙特卡洛法[21]模拟用户全年使用EV的出行行为,得出EV出行行为分布如图4所示。此外,家庭用户年均行驶里程为2800 km左右,使用正态分布模拟用户每天出行的行驶里程[22],如图4 c)所示。
图4 EV出行行为分布(1月份)
Fig.4 Electric vehicle travel behavior distribution (January)
利用PSO优化算法对家庭新能源系统光伏安装容量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配置收敛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当迭代次数达到18次左右时取得最优结果,其中光伏安装功率为2.73 kW,根据式(11)中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的容配比,可求得逆变器的安装功率为2.27 kW。
图5 最优配置收敛曲线
Fig.5 Optimal configuration convergence curve
不同方案下的结果对比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案(方案4)相较于方案1,家庭年均用能成本降低了68.3%;相较于方案2、3,年均用能成本分别降低了35.9%、22.2%,回本年限分别缩短了26.2%、13.3%;相较于方案3,自发自用率提高了2倍左右。因此,本文所提方案与其他3种不同用能方案相比,在年均用能成本、自发自用率以及回本年限等方面均取得较大优势。
表4 不同方案下的结果对比
Table 4 The designed electric power capacity of fan motors
为了更好地证明文中提出的光伏与EV结合(方案4)的有效性,对此优化配置结果下家庭新能源系统的2个连续典型日(1月18日—19日)发用电变化情况,结果如图6所示。
可以看出,1月18日EV处于在家状态,EV充电功率增长趋势基本与光伏发电功率保持一致,可以更大程度发挥其储能特性,在中午10:00—15:00时段,光伏发电量处于高峰,EV最大程度储存电量,在18:00—22:00时段,光伏无发电量,此时优先由EV向负载供电,将光伏发电余电有效转移至家庭负载,充分发挥其柔性负载和移动储能特性,使光伏发电量得到了最大化的自发自用。而1月19日EV在13:00—15:00时段有出行行为,此时家中无用于储能的设备,光伏余电选择上网售电,在其他时段,EV在家充当储能电池。因此,无论EV有无出行行为,本文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都可以充分利用EV在家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系统与低压电网之间的购售电功率交互,使购售电曲线更大程度趋于平缓,有效降低家庭用能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削峰填谷,弥补无序充电造成更大峰谷差的缺点,有效避免电网因为峰谷差值造成的电网波动过大。
作者介绍
赵安军(1975—),男,博士,副教授,从事建筑物联网、建筑节能与能效分析、建筑设备控制与优化研究,E-mail:zhao_anjun@163.com;★
王鹏柱(199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分布式新能源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建模与控制优化研究,E-mail:pengzhu2983@163.com;
★
荆竞(1982—),男,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节能与能效、建筑设备控制与优化研究,E-mail:xby5 s@163.com.往期回顾
审核:方彤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