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力》2023年第4期详览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 2023-12-18



今日导读与您分享,欢迎关注!




点击标题下“中国电力”可快速关注

本刊官方网站为http://www.electricpower.com.cn

欢迎访问浏览、在线投稿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中国电力》微信公众号特设了电子书阅读功能,欢迎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期刊全文!对于单篇文章,也可直接点击下方标题,进行浏览!







2023年4月 第56卷 第4期




期介绍

本期共刊出论文22篇,设有专稿及新能源基地经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面向数字配电网的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园区综合能源技术、电网、发电等5个栏目,敬请关注!




精彩文章

能源转型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低碳、开放互动为目标不断建设,同时监测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结构更加复杂,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融合需求;接着,介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层级,分析关键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输配协同、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多元负荷、电碳市场交易5个典型场景,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数据需求、数据来源、融合目标、常见方法及研究难点进行归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为满足大规模纯新能源发电基地送出需求,经过拓扑比选,选取在送端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混合级联拓扑、受端采用二极管-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D-MMC)拓扑的混合式直流输电方案。其中,由整流站MMC提供送端交流电压支撑,并与LCC配合作为送出功率平衡中转站。随后,设计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故障穿越策略,使系统能够稳定送出新能源功率且兼具经济性与故障穿越能力。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800 kV/5000 MW双极直流输电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控制与故障穿越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选拓扑适用于大规模纯新能源发电基地送出场景。


当受端交流系统短路比较小时,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扰动可能会引起逆变器换相失败并在直流送端交流母线处产生过电压现象。针对直流送端交流故障引起送端风电场并网点处过电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风电经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然后,分析不同送端故障下风电场和直流动态特性对风电场并网点处暂态电压影响的机理;最后,对影响风电场并网点暂态电压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并网点处暂态电压的变化主要受直流整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以及风电场功率恢复响应特性的影响;风电场容量、风速等因素在单一变化和不同组合下对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的影响特性存在差异。




边缘计算有效缓解了云平台的计算压力,降低网络带宽消耗,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传统的认证机制不再适用于“云边端”网络架构,对此提出一种轻量级云边协同的双向身份认证协议,针对海量资源受限的电力终端,仅基于哈希与异或操作实现认证,减轻终端计算压力与带宽传输压力。利用安全协议与应用自动化验证工具(automated validation of internet security protocols and applications,AVISPA)以及安全特性分析验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可以抵抗重放攻击和仿冒攻击等,与同类型协议相比,具有更小的计算和通信开销。


大量分布式光伏并网给配电网运行带来了诸多电压控制问题,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参与调压可减少由此带来的弃光。在构建中国新型电力市场机制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高渗透光伏配电网第三方主体调压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与获取策略。分析了第三方主体的补偿范围,讨论了调压辅助服务补偿标准的形成方法。针对由高渗透光伏导致的配网调压困难场景,提出了由光伏发电商分摊调压辅助服务费用。在充分考虑电网侧调压设备能力的基础上,以光伏发电商弃电量损失和第三方主体调压补偿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日前调压辅助服务优化获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调压补偿和优化获取策略可在维持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兼顾光伏发电商和第三方主体的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本期目录

专稿

新型电力系统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臻,刘东,徐重酉,翁嘉明,陈飞


新能源基地经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

特约主编寄语

王伟胜,庞辉

适用于大规模纯新能源发电基地送出的混合式直流输电系统

徐文哲,张哲任,徐政

风电直流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下风机过电压研究

梁伟,吴林林,赖启平,李东晟,徐曼,沈沉

考虑MMC环流控制的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阻抗塑造方法

杨舒婷,陈新,黄通,魏麒璇

基于RA-CNN和同步相量的风电场次/超同步振荡参数智能辨识方法

陆友文,崔昊,陈佳宁,彭祥佳,冯双,刘栋

弱电网下改进LADRC抑制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研究

李博浩,郭昆丽,吕家君,蔡维正,刘璐豪,刘凤仪,郝翊帆

基于多源储能协同的交直流送端系统惯量优化控制模型

项颂,苏鹏,吴坚,刘鑫,马继涛

考虑风电场调控裕度的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无功电压紧急控制策略

周文俊,曹毅,李杰,金涛,陈文剑,周霞


面向数字配电网的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

面向边缘计算的电力终端轻量级认证协议

杨晋祥,彭勇刚,蔡田田,习伟,邓清唐

高渗透光伏配电网第三方主体调压辅助服务补偿与获取

白晶,金广厚,孙鹤林,胡楚樊,赵晋泉,陈天华

三端智能软开关运行控制模式切换技术

汪辉,曹毅,罗宁,高华,张彦,张裕,程浩忠

基于冗余卷积编解码器的变压器噪声抑制

辛全金,李晓华,杨义,李俊聪,夏能弘

适用于柔性直流的辅助功率补偿下垂控制

林金娇,孔祥平,王楚扬,张秋玥,郑俊超,张犁


园区综合能源技术

基于代理模型加速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目标滚动运行优化

胡筱曼,田伟堃,宋关羽,于浩

考虑电热交互和共享储能的多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郭宴秀,苏建军,刘洋,袁霜晨

计及热媒流率和热损耗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张涛,刘伉,陶然,王清川,黄明娟

面向投资收益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配置规划

梁涛,尹晓东,刘亚祥


电网

检测GIS局部放电的小型化多频带复合天线

冯洋,周磊,马全福,尹松,王朔

变压器套管局部放电射频信号在外部空间的分布特征

黄辉,杨智豪,魏建国,邓辉,刘诣

基于DFFT的低压直流线路主动式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曹赋禄,赵晋斌,潘超,毛玲,屈克庆


发电

两种灵活性改造技术的热电特性对比研究

李祥勇,吴昕,庞春凤,刘双白,梅隆,司派友

基于能耗、经济性及碳排放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

任鑫,王渡,金亚飞,王志刚


欢迎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跳转期刊官网,获取更多信息!




 往期回顾 


《中国电力》2023年第3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3年第2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3年第1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12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11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10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9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8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7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6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5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4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3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2期详览

《中国电力》2022年第1期目录

编辑:杨彪
校对:于静茹

审核:方彤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