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远,是因为哪怕是昨天发生的各种事件,只要我们不是亲身经历并直接参与决策全过程,就未必能够说得清楚,因此今人和过去未免越来越隔膜。说近,是因为今天永远是昨天的继续,过去发生的一切总是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今天,甚至对明天产生影响、发生作用,想躲也躲不过。中国有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也许,今天来探讨半坡村文化或炎黄二帝如何影响我们现如今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多少有点感觉遥远。但是,自从有中共以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却距离我们很近很近。站在今天历史的高度,回过头去重新认识一下曾经血雨腥风、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深入考察一下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关注一下“革命”给我们今天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种体制以及思想文化观念留下了怎样的一些烙印,也许能让我们活得更明白些。看革命的历史,要离开革命的那个时代。所谓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就是强调要有一定的距离感。以红海洋中红卫兵的那颗赤热的红心来感觉那个红彤彤的世界,是一种感觉;用丰富的历史对比和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向的深邃理解,来冷静地俯视过去,所得到的则是另一种感觉。后一种感觉无疑会比前一种感觉,更可靠,更真实。距离对历史研究会带来很多遗憾,距离过远,今人关心的热度也越低,反过来对历史研究的推动力也越小。而且距离远了,史料,包括活的史料(当事人)和死的史料(文献档案等)损耗越大。但距离对研究近现代历史,比如中国革命之类,却也有相当好处。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理智和冷静的判断力以外,还因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规定了文献档案30年解密制度。也就是说,有许多引人注目的近现代历史之谜,差不多都要到事情过去几十年之后,人们才有可能根据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来深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距离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止于档案开放。熟悉中国革命历史的读者都清楚,即使在十几年前,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文章著作,只是凭借某个讲话、指示、社论和本本上的精神就来解释过去。而随着时间的远去,随着档案资料的开放,随着人们历史敏感度的降低,要客观地研究和说明半个世纪以前的许多问题,如今应该不再是一件很受束缚的事情了。
当然,有了这许多足以让前人羡慕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写出震聋发聩、启迪新知的历史文章。研究历史,贵在求真。求也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努力探索之谓也。
既为探索,就难免要对过去的研究和定论有所问、有所思、有所辩。而问也罢,思也罢,辩也罢,对于历史研究而言,非要有全面深入的史料搜集功夫、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和清晰有力的逻辑判断不可。
正因为如此,由于个人心态不同,社会及教育环境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对史料的掌握和理解各异,历史学家的研究心得有时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提供的知识和新意也未必一样。时至今日,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一致的解释,实难完全避免。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历史就没有真实可言了呢?当然不是。尽管存在着种种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局限,努力探求历史真相,争取让读者更加贴近历史真实,仍旧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反映了笔者个人在这方面的部分努力,它选择了一些可能引起读者关心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讨论的重点,并尽可能用大家能够理解的语言,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段历史的重视与共鸣。当然,以笔者个人的观点,来对一些传统说法做出新的解释与说明,是否真正实现了更加贴近历史真实的目的,最终还是需要让读者认可,特别是还要经过历史本身的检验。不过,笔者可以确信的是,本集所呈现给读者的研究成果,至少能够将已有的研究向前推进,并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考。实事才能求是。只有当我们真正贴近了历史真实时,我们才可能对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有更加透彻的认识,才有可能触摸到历史发展的脉搏。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缺乏对历史的深刻检讨,无视历史的教训,看不清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曾经走过太多的弯路。但愿我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既用来照人,更用来照己。
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指望历史研究工作者来做出努力。因为只有造出的镜子质量高,镜子中的影像才不会扭曲和失真,照镜子的人才可能不被假象所误导和欺骗。不读历史的人会重蹈历史覆辙,读历史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不读历史的人重蹈历史覆辙。在这个娱乐至死、信息爆炸的时代,提炼见识越发困难。尤其是很多历史学家还在参与“大合唱”,读者根本无法从庞杂的概念中汲取教训与见识。他们的眼光是向内的,所以只能看到此时此地的影响因子。
杨奎松研究历史,眼光是向外的,他从全球范围出发,从国际大背景的角度书写中国近现代史。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解决某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而研究,因此他的著作带有浓重的问题意识,读完往往能有所感悟、警醒。
因此,他总能见别人所不能见,回答一般学者回答不了的问题,也受到一般学者所不能得到的荣誉——他是被国内国外都高度赞誉的历史学家。在书中,他写的是中国革命历程,放在读者眼前的却是20世纪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化。因此,杨奎松的著作是拓宽历史视野,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变的绝佳之作,也是赠送给喜欢历史的亲友和长辈的礼品书。但遗憾的是,杨奎松的许多书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众所周知的“断货王”,这次集齐十分不易,其中《读史求实》等书更属于售罄即绝版。为了给书友更好的阅读、收藏体验,此次先知书店还请目前人在海外的杨奎松老师亲笔签名了一批书签,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杨奎松:历史,值得所有人细悟
杨奎松:历史还原了,大家都是人
杨奎松: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
杨奎松:“你一国,我一国”
沈志华:历史的转折——冷战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帝爱谁我不知道,但一定恨沈志华
如果未来的路,比想象中的更窄,我们更应直面历史的真问题
吴思:我想重新解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