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逻辑的利剑:批判性思维



逻辑的利剑:批判性思维
文:李万中  编:先知书店

批判性思维就是逻辑之剑。

其实,批判性思维就是英文 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criticize 这个单词有批评、找毛病、挑刺的意思,那么critical thinking翻译成批判性思维,也算是十分恰当。

不过有学者提出,这个词最好翻译作审辨式思维,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严谨、审慎、明辨。而“批判”这个词容易给大家造成错误的理解,以为critical thinking就是盲目地批评反对,甚至是侮辱抹黑。

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关键还是看内容。出于我的个人习惯,我们还是把critical thinking 叫作批判性思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找出唯一正确的结论,简直难于上青天。但要发现哪些结论有明显的错误,哪些论证过程显然不合理、不充分,却是相对容易很多。破坏总是比建设要简单很多。

批判性思维这一思维利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体现在对错误和谬论的批判上。批判性思维就是逻辑之剑,拔起逻辑之剑,斩向谬论与蠢话。

对批判性思维的强调,以美国为甚,最终传播到了全球各地。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在新西兰,你都会发现学校在有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据我所知,中国的北京大学也有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连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也有相应的课程。而且,不仅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院与大学,需要考察研究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几乎所有注重智力活动的企业,也都很看重员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论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古希腊。

那时,苏格拉底使用他擅长的反诘法来向他人传播自己的思想洞见。在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熏陶之下,他的学生柏拉图成为了整个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不仅如此,柏拉图更是教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作为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多门学科,站在了当时人类知识的顶峰。他的逻辑学研究更是统治了西方逻辑学数千年的历史,直到19世纪因为代数的发展才诞生了更加现代的数理逻辑。

逻辑学在现代的确很发达,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但这并不能改变绝大多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差的现状。也许,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意识到逻辑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几乎是一项必备技能。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智力活动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

收集信息就是检索并理解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表达信息则是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这三者中的核心其实是处理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你能处理什么样的信息,就决定了你能理解什么样的信息,也决定了你能做出什么水平的信息表达。

不过,在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那一小群所谓的社会精英当中,大部分只学会了花招和技巧,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精神。他们的思维确实很清晰,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分析问题时,看似很有道理。

但他们挥舞起批判性思维这把逻辑之剑时,剑尖永远指向别人。他们光是挑别人的错误,却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严密的逻辑和条理清晰的表达,在他们的手里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道具。他们只是想赢得辩论,改变他人的想法,为自己谋取利益。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这群所谓的社会精英也许根本就不想让大众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们希望保住自己的知识特权,从而维持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

一个真正具备批判性思维精神的人,不仅要能发现他人的错误,更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错误。逻辑之剑不是一把单刃刀,而是一把双刃剑。



批判性思维极其重要,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是非常强大的,他可以独立思考一切问题。这意味谁也骗不了他,谁也控制不了他。然而,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精神的人,更要能发现自身的错误。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但能说清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并不多。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一份精挑细选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系列书单:
 
这套书由殷海光,理查德•帕克、徐贲等中外权威作者凝结多年研究心血而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的,让读者轻松入门。详解大众常见的思维陷阱及谬误,对症下药指导读者正确进阶。帮助读者把握批判性思维原则和方法,提升读者思维,辨识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的真伪是非。        
 
其中殷海光的《逻辑新引》、徐贲的《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以及《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更是广受好评、经久不衰的批判性思维经典之作。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节选自李万中著作《思维的利剑》。


▍延伸阅读

“遭难”的逻辑学

教育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培养批判精神和逻辑思考

不理解政治的逻辑,就会沦为乌合之众

逻辑比常识更稀缺,更来之不易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谬误

逻辑的力量

逻辑比常识更稀缺

批判性思维:解禁、祛昧、创造

谬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批判性思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