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陈丹青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 

误解,是“遗忘”的另一种形式。
 
鲁迅身上一向背负着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提起他言必称伟大的斗士、文学的天才、民族的脊梁、不朽的丰碑......对于这些词,鲁迅先生未必高兴,他早就说过,当一个人只剩下伟大时,他早已成了傀儡。
 
因此,历史书上的鲁迅,从来都不是真实的鲁迅,我们其实从未真正亲近过鲁迅。而我们纪念鲁迅先生,不仅为了不遗忘,也为了我们自己——鲁迅的精神从未过时,他思想中的锋芒,至今丝毫没有消散;他的思想无疑可作为一种支撑我们在荒诞世界中活下去的力量——只要眼中有光,何惧长夜茫茫!
 
◎年少读不懂鲁迅,读懂已不再少年
 
鲁迅先生的文字不适合太小的孩子读,读不懂,最后都是食之无味,唯有长大成人时,再回首看鲁迅,才忽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年少时不懂父亲的低声下气,不懂母亲为几毛钱与摊贩子讨价还价,不懂这社会深藏的潜规则。只有在成为成年人后,犹如醍醐灌顶般知晓父母的不容易”。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然而,成年人最大的幸运,也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鲁迅先生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人生的真相撕破给人看
 
现实中,当我们开始思考一个不合理的事物时,“存在即合理”这句不容怀疑的格言就会跳出来。然而,怀疑是人的天性,新知识、新思想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用事实判断取代价值判断,会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而鲁迅的作品中所展现的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正是怀疑精神。面对极不合理、不符合人文精神的事物,就是需要勇敢地去怀疑。


提起鲁迅,今天的人似乎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大量追捧鲁迅的人,真正读过鲁迅作品的人极少,真正懂得鲁迅之价值的人恐怕也极少。人们单知鲁迅伟大,称他民族的脊梁,却又不知其所以然。
 
读鲁迅的作品,不是在读别人的事情、遥远的事情,而是此时此地此刻的事情;鲁迅笔下百年前的问题,仍然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
 
这个时代,碎片化表达越来越多,流行语越来越多,泛滥的情绪越来越多。背后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的所有语言,让我们越来越失去美感、深邃和想象力,变成一个个简单粗暴的刺激针孔。
 
毫不夸张的说,语言的堕落,就是思考能力堕落的先兆,而有毒语言的病变式传播,正在制造肤浅的一代人。每一个人仍对这个时代有所思考的人,其实都应该好好看看鲁迅的作品,在大师的文字笔法里浸染,学到的不是花拳绣腿、咬文嚼字的功夫,而是一针见血的深刻洞察力,这才是今天娱乐至死的环境下,最应该补上的那一课。
 
为此,我们诚意推荐这套专门为弥补“收藏空缺”而生的“特别纪念版”《鲁迅全集》(1938年原版竖排影印版):

 
好的版本更需要好的出版人用心复刻,这版《鲁迅全集》,从全书工艺设计、内容收录、到编排体例,均是对1938年原版100%的还原,没有任何删减,完整呈现初版本《鲁迅全集》的原貌,同时对原版进行了修图,用八十克双胶纸印刷,使观感和手感都更加舒适,放在书架上尽显审美与品味。
 
中国堪称杰出的作家不少,但鲁迅只有一个,因此,他的作品,书架上不妨放两套:一套用作日常随手翻读,这套1938年版的“孤本影印版”用作收藏与品鉴。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了解先生的思想,感受先生流淌于笔尖那不灭的灵魂:


▍延伸阅读

鲁迅笔下看客的三个特征

鲁迅的这些话,仿佛就是说给今天的人听的!

钱理群谈鲁迅:至善至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景凯旋:鲁迅的这句话常常被现代人所歪曲,所贬低

羽戈:鲁迅可比高山,胡适可比平原

文辞、政治、生命:读鲁迅的三个阶段|羽戈

“最懂中国人”的鲁迅,其实是绝望的

鲁迅论聪明人、傻子和奴才

神话与误解之间:鲁迅是山,张爱玲是水,王小波是刺

“毒教材”事件后,中国人在重读鲁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