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通史》:走出认识历史的四大误区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库 2022-12-28
- 荐读 -
胡适:好政府必备的三个条件(振聋发聩)
不要迷信所谓的“大一统”,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通常是违反常识的


关于历史,有一个几乎无解的争议:历史,到底应该还原真相,还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对此,朱光潜说“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是看重历史的现时性,看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过去只有能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带着今天的视角和问题意识去“审视”历史。离开当下,历史只是一堆关于各种死亡的资料。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一直扮演着意识形态,甚至准宗教的角色。不过,一提到历史,大多数人更精通,甚至沉溺其中的,主要还是中国历史。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传统中国遭遇现代文明冲击的近代以降,“从世界看中国”无疑更为重要,读世界史,无疑是开拓视野,提升历史智识的刚需。然而,关于世界史,很容易陷入四大误区:


· 结构简单:很多所谓世界史的作品,只是把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简单的拼凑、罗列、汇编,然后冠以“XX通史”“XX极简史”,很多还成了畅销书。


· 视角陈旧:不少人用写中国古代史的方法,书写世界史,读者大多也只关注世界史上的帝王将相、军事战争等宏大题材,对世界史的脉络、演化逻辑,知之甚少。


· 视角单一:只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与冲突,看不到它们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 陷入某种“中心主义”不自知:很多所谓的世界史,其实是欧洲中心主义、本族中心主义或某地区中心主义占主要篇幅的历史。


其实,有一种已风靡全球近70年的史学研究和写作范式,可帮助我们走出以上四大误区,它就是新史学视野下的“全球史”,其开山之作是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史》,而代表作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教授,全球史观的奠基人和第一代实践者,是公认的全球史观的播火者。阅读《全球通史》,至少可收获三大价值:


◎全新的历史叙事单位:摒弃“国家、民族本位”的古老叙事,以“社会、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一部人类史,其实是一部不同文明相互交融与沟通的历史,而不只冲突与博弈的历史。


▲《全球通史》内页展示


◎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真正俯瞰人类史,需要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论来支撑。这点在《全球通史》一书中俯拾皆是。


◎“从世界看中国”的启示:中华文明虽异常璀璨,但也只是全球史中的一支,时间上并不最久,影响力上也不能说最大,今天我们对中华文明有多自信,就应该对世界文明有多开放。文明相互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任何对全球化的阻挡都是自我设限、自绝于历史的无知与短视。


为此,诚挚推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最好读、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史”通俗作品。


汤因比:它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括各种选择和可能性的未来。


本书学界地位非常高,1970年出版至今,全球销量高达2500万册,7次再版。引进中国后,中文版销量高达300万册,口碑超级好,豆瓣评分高达9.2,并入选了亚马逊中国“人生必读的100本书”,这在同类书中非常少见。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延伸阅读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聪明人的愚蠢!

梁文道:我做读书节目十多年来,最想给观众介绍的一部书

读完这本“为汉奸翻案”的奇书,我的三观崩溃了

最后库存 |《失落的一代》:中国知青史集大成之作

阿城 | 被边缘化的生活成就了我

人碰到灾难时的惊慌失措,标志着我们再也没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力量了

不要迷信所谓的“大一统”,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通常是违反常识的

饶毅: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胡适:好政府必备的三个条件(振聋发聩)

我们的人民太好了!(不朽的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