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碰到灾难时的惊慌失措,标志着我们再也没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力量了

- 荐读 -

史景迁告诉你:你知道的太平天国可能是假的

毁掉市场,就是对现代文明釜底抽薪



▲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是走出轴心文明 or 进入新轴心时代?
文:金观涛  编:先知书店

编者按:在历史长河中人类逐渐走出蒙昧,文明从原始时期一步一步不停向前发展。走过千年的漫漫长路,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才抵达此刻的现代社会,但它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现代社会将往何处去?金观涛老师在《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一书中给出了直切本质的回答:


▌轴心文明的动力及其基本因素


对契约社会基础的讨论,实质是分析其稳定性和可欲性。

其实,只要意识到经过改进的现代社会只是轴心文明的新阶段,就会发现因社会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其演化的长程动力必定和轴心文明相同。

规定轴心文明演化的长程动力,它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因素:

1)普遍观念(社会组织蓝图)和社会行动互相维系网络稳态的形成和变化;

2)无组织力量的增长方式;

3)无组织力量是否破坏社会组织蓝图的可欲性;

4)应然社会和超越视野的关系。
 

▌旷世未有之巨变
 
现代社会行动的基本结构虽然与轴心文明相同,但却存在三方面的差别:

一是应然社会不由超越视野直接决定;

二是契约社会不再是人际关系固定不变的有机体;

三是市场经济和科学无限扩张带来的生产力超增长。
 
当代社会有哪些无组织力量?我们马上会想到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科学技术运用带来的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

因为任何一种有机体都不可能允许市场经济无限扩张,现代社会却依靠其生产力超增长战胜一切社会有机体,但超增长本身却会带来无组织力量。

社会有机体中人际关系是固定不变的,无组织力量很容易增长并造成有机体的畸变。契约社会可以自发组织,不断根据需要改变形态,甚至通过重组来克服弊病,似乎很难被无组织力量摧毁。

但它会带来一个问题,这就是个人失去安全感。千百年来人类都生活在有机体中,没有纯粹靠个人来应付生存危机。


随着多重超越视野的成熟,具有不同超越视野的独立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政治共同体中,虽然民主宪制是普遍共识,但基于现代价值系统的社会组织蓝图却日益得不到超越视野的支持,即超越视野对社会组织蓝图的支配性正在消失。


社会组织蓝图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现代价值的实现。这时应然的契约社会就退化为“准应然”的契约社会。

所谓“准应然”的契约社会是指它虽然是现代社会组织蓝图的实现,但不存在超越视野的支持。它是应然社会和实然社会的中间状态。当个人权利等同于个人利益时,“准应然”的契约社会就蜕变为实然的契约社会。契约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组织蓝图是用来整合包容个人形成的可凭自己意愿改变的组织,现在两者居然慢慢合一。这是社会行动的基本结构旷世未有之巨变,它已和轴心文明有所不同。


▲赵一浅《人群》
 

▌超越视野消失,导致个人理想的消逝

我们可以想见,随着多重超越视野的确立,现代社会组织蓝图和超越视野的关系必然一天比一天弱化。其实,今天美国加尔文宗社会也正在被移民改变,视宪法为“圣约”的传统还能坚持多久,这是大可怀疑的。

今天,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软弱无力的状态。当社会危机来临时,民主宪制的社会组织蓝图只能推翻一个失去民意的政府,而不能建立公正有效的新秩序。
 
我想指出的是,一旦应然的契约社会转化为“准应然”的契约社会,退化还会进行下去。因为没有超越视野的支持,现代价值系统会发生畸变:法律至多是国民公意,遵守法律的道德精神因丧失终极关怀的支持而不断衰退,法律越来越成为强加给个人的约束。

这时,个人自由失去其理想的动力,个人权利会转化为每个人对私利的维护,结果必定是“准应然”的契约社会被实然的契约社会取代。在轴心文明中,我曾反复强调超越视野的不变性,它造就了可以独立于社会的个体和不死的文化。

但今天却出现一种全新的情况——互联网有可能吞没独立的个人。

现在所说的互联网导致人对社会的依赖,不是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而是指人的自主性正在慢慢消失。


无孔不入的多介质媒体将我们完全包围,使每个人都变成肤浅的信息复制传播器,所有人都活在永恒的当下,只关注转瞬即逝的时尚和“此时此地”。

当人离不开自己在互联网中找到的那个小群体时,独立自主的个人还存在吗?这样一来,当超越视野消失和人越来越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时,人类很有可能会走出轴心文明。

“无理想”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和轴心文明不同。假定科技高度发达,网络吞没了个人,人将不可能从社会里走出来。这不仅是个人理想的消逝,还意味着人碰到灾难时的惊慌失措,标志着我们再也没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力量了。
 


▌新轴心时代:人类完全陌生的历史篇章

面对人类走出轴心文明的可能,我在《历史的巨镜》一书中,写了一段悲观的文字描绘人类走出轴心文明的心灵状态:

“我不得不向那个孕育了我青春的20世纪思想告别。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告别过去的百年迎来新世纪而已,实际上人类可能要告别的是自轴心时代以来的那个不死的精神世界,那个使生命不朽、人生充满着宗教和道德追求的三个千年。在这一意义上讲,历史确实是终结了。但是在漫漫的思想黑暗中,人类完全陌生的历史篇章终于掀开。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具有极高科技但属于史前的文明,是一种极度繁荣的野蛮状态。
 
在本书结束之际,我还想为上述悲观的结语加上一个限定。这就是人类历史展开的法则本是社会行动的基本结构中对应然社会的追求,而该追求的中心是“人对自我的探索”。

所谓“走出轴心文明”无非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再次巨变,后退是不可思议的,其后果只能是更为复杂的自我意识的诞生。历史本质上是人类对自我探索的演化。在此意义上讲,我们这些20世纪的人所不理解的历史新篇章已经掀开。
 
正因如此,面对这一数千年未有的巨变,我更倾向于相信人类正面临“新轴心时代”。何为“新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以发明超越视野为特征,而现代社会因为不同超越视野必须分离共存,是作为轴心文明演化中的一个阶段而存在。

我相信,超越视野在当今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不断退隐以至于走向消失,只是一个局部性的短期趋势。生命意义的真实性和科学真实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今后在思想上除了必须对抗“大分离”,更重要的是在超越视野纯化过程中对终极关怀和现代价值的基础进行整体性重构。

只有这样,经过纯化的不同超越视野才有可能实现互相和谐地统一;建立应然社会的理想主义力量不会因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张而衰退。

在此意义上,人类不是走出轴心文明,而是进入伟大文化创造的新轴心时代。为了实现21世纪人类的这项使命,必须再一次呼唤轴心时代人类的创造性精神。



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曾说,历史学家应当是“一面能动的创造性的明镜。”而金观涛教授正是这样的一面明镜,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最本质的内容。

而金观涛在著作《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中指出,历史本质上是人类对自我探索的演化,而生命意义的真实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金观涛说,这本书是为过去的人而写,故而算是一种“为历史而写”的历史著作。但在修订的过程中,通过与一些“80后”“90后”朋友的接触,他又产生另一种信念:这本书还是为新一代人而写,或许也将在新一代人中找到后继者。

◎金观涛教授沉潜十年,再推扛鼎之作:金观涛是位奇人,是八十年代文化思潮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的著作豆瓣评分平均9分以上,最低8.5分,其中大部分已经绝版。这本《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是他沉寂十年之后的新作,也是他三十年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独特的研究方法:观念史——系统论史观:金观涛将复杂科学的系统论方法,应用到观念史的研究中,并提出:现代社会是轴心文明在演化中互相融合的宿命,每一种轴心文明的现代转型都受其自身独特的演化方式左右。不同超越视野决定了不同文明中个体的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不同文明现代转型的方式。


◎以宏大历史视野,回应现代性关键问题:《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带领读者重返宏大历史视野,回应了有关现代性的诸多重要问题:现代性如何在天主教文明中诞生?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何只能是民族国家?现代社会的解体为何会导致社会有机体的回归和现代性追求的逆转?等等。这是一部能帮助我们思考现代性缘起和演变的历史佳作。


本书是金观涛老师的集大成之作,堪称“中国版人类简史”。金老师为历史而写作,将视野从中国扩展到世界范围,把中国历史经验加到西方历史经验中,从而建构出新的现代性理论,拉近我们与真理的距离。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金观涛:重建真实的心灵

《四大圣哲》 | 再现轴心时代文明顶端的精华

史景迁告诉你:你知道的太平天国可能是假的

毁掉市场,就是对现代文明釜底抽薪

疯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图,却暗藏着四大误区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周其仁:他发现了“资本的秘密”,捅破了窗户纸

珍惜秦晖,就是珍惜我们自己,无论左右

走出语言的腐败:“清洗”词汇比空谈常识更重要

认识欧洲、认识世界: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刘苏里:此前没有过,此后也很难再现,何其幸哉!

周有光:如果想做一个全球化时代的知识公民,最好首先进入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