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吴敬琏的被误读成为了理所当然?
“期待他永远说出政治正确的话语,而这恰恰与经济学的本质相违背。”
吴敬琏已经不再高山仰止、一呼百应。
1990年代,吴敬琏已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但他影响的主要是经济学界和经济决策圈子,并不直接与普通大众打交道。1997年春的一天,满脑子都是国有经济改组的吴敬琏在骑车上班时无意闯了红灯,年轻的交警教训他说:这么老了还闯红灯,真是越老越不要脸。
彼时的吴敬琏已经67岁,遭此呵斥,好不尴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闻讯,给他批了专车,随叫随到。
2000年和2001年,吴敬琏两次当选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舆论誉其为“经济学家的良心”,而他的答辞也让捷克作家伏契克的名言再度成名: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要警惕啊!
2018年12月18日,厉以宁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入选100名“改革先锋”,他的获奖理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另一个获此殊荣的经济学家是林毅夫。被很多人称为“吴市场”的吴敬琏,却落选了。
有评论家认为,有两个“吴敬琏”,一个是良心的代表,一个是利益集团(政治或经济)的代表,这两个“吴敬琏”是分裂的,前后不一致的。事实上,却只有一个“吴敬琏”,既非良心代表,亦非利益代言人,他不过是一个坚持经济学专业理性的学术奴仆而已。
从深受欢迎到备受争议,从提出经济学家要为人民利益代言到被指责与利益集团结盟,从被视为经济学家的良心到有人要给他上穷人的经济学课,六七年间,外界对吴敬琏的评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吴敬琏其实一点都没变,他还是那个有着浓重家国情怀的经济学家,他还延续着过去做政策研究时的严谨与率直,但对外界和媒体而言,吴敬琏已经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做政策研究的经济学家了,缺乏理性传统的民众和媒体更多地将吴视为一个道德符号,期待他永远说出政治正确的话语,而这恰恰与经济学的本质相违背。如此,吴敬琏的被误读就成为理所当然。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内页展示
1978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学者的人生像吴敬琏那样与改革开放如此紧密相连。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关头,他的身影从不缺席,93岁高龄,依然活跃,依然“较真”。
吴敬琏以直谏敢言著称,他融胆识、学问、实践于一身,多次参与高层决策,对中国政治、经济运转中的潜规则,各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思想博弈、利益博弈,比局外人理解更为深刻。他心中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深思,冷静得令人不敢直视。
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吴敬琏出版《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对经济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梳理。2023年1月,《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第2版问世,勇敢说出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以吴老93岁的高龄,其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个年过耄耋的经济学大家、理性爱国者,在目睹当下中国经济遭遇的种种危机后,用他一生的思索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过去40多年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这本书提供的智慧远不止于当下。
吴老写历史,并非泛泛而谈,也不止是只有框架和结论,而是将大量的细节融入其中,既增加可信度,也让读者知道每场变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看到历史关键时刻的众生相。这是吴老作为改革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独有的优势。
这样的写作,往往能把读者拉回历史现场,从细节中发现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玄机,让被遮蔽的“魔鬼”一个个复活、现身......难怪很多读者感叹:一本经济改革史,竟读出了强烈的“沉浸感”“现场感”,既过瘾,又贴近、感知了真实历史。
这本书有极重要的镜鉴价值和现实意义。吴老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从政治决策、体制运转的角度,自上而下地看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变化,在这样的高度下,很多今天的经济问题,其根本症结也可从历史中一览无余。
吴老已93岁高龄,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符号性人物,“吴市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职业范围。他的学识,他的操守,他的社会责任感,汇集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他周围的人,而每多一个被他感染的人,中国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就多一份希望。
为此,我们诚挚推荐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最新修订版),此书是理解当下中国绕不开的作品。先知书店经与出版社多次协商,获得吴老独家签章版授权,数量不多,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