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鬼”话连篇——早期中国的鬼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库
2024-08-15


▲《钟馗月夜出游图》局部 | 元代 颜辉


在中国,鬼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似乎不在真实世界,但在真实世界里,又无所不在。


比如日常脱口而出的,见鬼了、心里有鬼、鬼迷心窍……再比如与人品有关的,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还比如时有耳闻的灵异事件、鬼神信仰……以及那些让人心惊肉跳的半夜鬼故事:半夜自动演奏的钢琴、最后一趟无人的公交车……


不仅如此,鬼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是奇特的存在。


中国正式历史记载中,从未有鬼出现。然而,中国文化中一直默认鬼的存在。


《庄子》《易经》《论语》等多有“鬼”字出现。公元前三世纪的《楚辞》,即给出了“冥界”命名。佛、道两教更是带来大量鬼怪神魔设定。而在普通人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也与鬼交道密切。比如疾病、死亡、婚嫁……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有多历久,鬼文化就有多弥坚。


《鬼趣图》| 清代 罗聘


可是,尽管鬼在中国社会有着悠久传统,始终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国人著作中,从未把它当作认真对待的主题,即便《聊斋志异》中,也仅是搜罗了形形色色的鬼怪故事。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世界上有鬼?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鬼如何影响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


为此,推荐一部最先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的新作——《早期中国的鬼》,中译稿经作者蒲慕州亲自审定。


▲硬皮精装《早期中国的鬼》


鬼多少有点恐怖,但本书“鬼”话连篇,却一点都不恐怖,甚至对于十分怕鬼的人,还有一定脱敏效果。


它题材是猎奇的,但研究是一本正经的。它讲鬼的起源、鬼的形象、女鬼、复仇的鬼、单纯好骗的鬼,就如“只有鬼才信”,佛教、道教因为鬼理念不合,“大战三百回合”……


它说的是鬼,其实也是说人,还有对于人性、历史、文化的探求:鬼是人的一种投射,鬼的形象不能脱离人的想象;因为鬼,一个生人与死者相互交流的世界出现了。


▲《早期中国的鬼》插图


鬼虽然是一种想象的存在,但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就不完整。有关生命的一些最重要的信息和最深刻的反思,是通过鬼的作用来完成的……


市面上鬼题材作品极为少见,《早期中国的鬼》是蒲慕州将之前关于鬼的诸多研究成果融于一书,内容上化繁为简,更适合大众阅读。


透过“鬼”,洞察历史与人心,完整认识中国社会。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刘勃:史家从来不尊曹,文人自古爱阿瞒

差点因高冷的书名而错过的五星奇作,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自古成大事者,为什么流氓这么多?

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步弯曲的

荒唐时代的荒唐人——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好医生的三个境界,能同时达到者寥寥无几

七夕 | 爱的最高表达形式是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