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以来最真实、最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时代的好坏
那时,刘香成有一个预感:新的时代要来了。摄影大师布列松记录了20世纪的变化,他想像布列松一样,记录这个古老国家的变化。
▲1978年,上海人民公园的情侣 ©刘香成
▲1980年 云南西双版纳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刘香成
▲1981年,北京,溥仪的弟弟溥杰 ©刘香成
毫不夸张的说,在那个时代世界上流传的关于中国的影像,60%都是刘香成拍的,他的作品影响了西方整整一代人看待中国的方式。
▲1980年,上海一对新人在照相馆拍婚纱照 ©刘香成
▲1980年,上海 ©刘香成
▲1981年,北京月坛公园里的情侣 ©刘香成
▲1981年,北京最早接受双眼皮手术的女子之一 ©刘香成
▲1982年,新婚夫妇乘坐从北京开往哈尔滨的火车 ©刘香成
▲1982年 河北 ©刘香成
▲1996年,温州 ©刘香成
▲1996年,黄永玉 ©刘香成
刘香成自己也说:“这个国家值得我用一生去记录。”“我希望我的摄影能够消解猎奇的滤镜,从而帮助世界理解更真实的上升时期的中国,也让中国人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
一张图片,记录了时代某个故事的细枝末节,而很多照片的堆积,便能构建起一个巨大的真实。摄影,绝非按下快门那么简单,一个摄影师,要从生活细节中寻找乐趣,要细腻地观察生活,一张照片如果值得被看了又看,必然是在情感上打动了观看者,图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其能够折射出的,是一个更大的历史、生活的价值。
为此,刘香成将他的190幅摄影作品+9幅私人影像,集结出版,造就了这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
可以说,它是刘香成个人的巅峰之作,也是一本“致敬历史,面向未来,独一无二的摄影集”。
跨度四十六年,将日常生活作为时代的试金石,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有沉淀下的时代记忆,鲜活的城市风情和质朴的乡村景象;
有国际化的视野,风云际会的世界焦点,以及平民百姓的日常状态和趣味......
“我想,一张耐看的照片必须要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同理心,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依然会被一张恒久的照片所触动。”
▲《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封装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刘香成摄影生涯的大成之作《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限量特装版(三面刷边本),书中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影像,都是首次公开披露,迄今依然鲜见于互联网。
黄永玉: “我多么珍视他对人民和土地的脉脉深情。他的作品朴素得像面包,明澈如水,有益如盐,新鲜如山风,勇敢如鹰,自在如无限远云。”
许知远:“自幼身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经历,令刘香成陷入不停息的身份焦虑,也给予他观察世界的崭新角度。很少有人比他更敏感、锐利的捕捉到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变迁。他那些周游世界的独特体验,同样引人入胜。”
▍延伸阅读
72岁刘香成:拍下横跨46年的中国故事,“这个国家值得我用一生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