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 笛:此书中文版的坎坷,在我的出版经验中属仅见

王笛《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的豆瓣页面(2023.10.3)

《茶馆》是微观史学家王笛的代表作,共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后文称“上册”)的内地版已于2010年出版、2021年再版。

《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后文称“下册”)2022年7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相关简介称,该书通过考察成都的茶馆、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揭示日常生活水面之下的种种博弈,“重新发现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在2023年5月以来,四川人民出版社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茶馆》下册的简体版将由该社旗下的出版品牌“壹卷YeBook”引进。但近日相关信息显示,《茶馆》下册的出版遇到阻碍,目前稿件需要重新审读,何时能与读者见面则尚不能确定。

今年5月份,壹卷YeBook创建了《茶馆》下册的豆瓣页面信息。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王笛《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新书分享活动8月20日在上海书展举行的消息。成都本地的有杏书店也针对王笛教授的这本新书展开了预售活动。这些消息均显示,此书简体版的面世似乎翘首可待。‍‍‍‍‍‍‍‍‍‍‍‍‍‍‍‍‍‍‍‍‍‍‍‍‍‍‍‍‍‍‍

王笛教授在8月20日的上海书展活动上‍‍‍‍‍‍

但9月26日前后,有杏书店主理人、作家张丰在朋友圈发布了新书无法按时出版、将联系预定读者退款的消息。


自媒体人卫子游在9月27日发布的文章中写道,在得知《茶馆》下册无法按时出版的消息后,他曾以读者身份致电出版社:

9月27日,笔者以读者身份咨询了该书出版机构——四川人民出版社。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该书在“送审”,尚未确定出版时间。

“我们要对这个稿子内容重新审读一下。”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至于为何在印刷前临时叫停,其表示,“写作是自由,(但)出版是有纪律,有规定的。”

对于该书何时能够出版发行,该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不确定”,“希望这个书能出,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王笛《茶馆》下册因“对中国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英文版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2018–2019年度最佳著作奖。王笛在港版《茶馆》下册的中文版序言中,曾提及“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波折重重”,其间的坎坷在他的出版经验中“属仅见”:

这本专著是我写得最困难的书,在我的全部著述中,本书花的时间最长,付出的精力最多。本书的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是在 1997至2003年间完成的,到2017年我把英文版终稿交给康乃尔大学出版社并完成本书的中文版,以及写下这篇序言的最初版本的时候,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我在当时无比轻松地写道,这个 课题“现在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波折重重,其间的坎坷在我的出版经验中属仅见。从中文稿完成到修改这篇序言的第三稿,已经四年有余。需要说明,中文版的坎坷,与本书的学术性和写作无关,而与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时间段有关。 

2006年《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完成后,我便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这部书的写作上,而且在2006至2007年度作为美国全国人文中心(NationalHumanitiesCenter) 的研究基金获得者,在那里待了一学年,全部心思都放在本书的写作上。当时想,有整整一年写作的垫底,这个写作计划应该是很顺利的。但是英文版初稿到2013年才完成,修改更是艰苦,花了几乎四年的时间。 

然而,所有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本书英文版出版以后,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跨学科历史杂志》(Journal of lnterdisciplinary Hist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评论》(The PRC History Review)、《中国评论》(Tbe China Review)、《历史新书评论》 (History: Reviews of New Books)、《中国研究书评》(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等西方学术期刊发表了书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中国研究书评》发表的长篇专题评述,对本书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本书获得美国城市史学会(TheUrban HistoryAssociation)颁发两年一度的“最佳著作奖”(2018-2019),这是继《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洽,1870-1930》 (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 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1870-1930)于2005年获颁此奖的15年后,我第二次获赞。颁赞词称:

本书的魅力在于从小的城市空间展示出大的政治变迁,这样,成都茶馆成为了一个微观世界,由此可观察MZ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公共生活和经济发展。本书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采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并挖掘各种历史文献,包括报纸、日记、个人记录,以及茶馆文化的口述资料,使这个研究非常深入。总之,本书不仅对中国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非西方语境下的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这样的重大问题。 

本次《茶馆》下册简体版的出版,王笛教授也付出了许多努力,最终结果如此,确实令人遗憾。

王笛教授原籍四川成都,他曾在访谈中谈及他对成都这座城市发展的看法,对城市改建对历史和文化的破坏感到遗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每次回成都,都发现我过去所熟悉的城市在逐渐消失,这对我很有触动。可能对一般的市民来说,这是正常的城市改造,但是我是一个历史和城市研究者,我不仅仅看到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还同时也看到了历史和文化的破坏。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现代化的必然代价,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掩盖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就像他们所说的污染问题也是现代化必然的代价一样。西方的发展过程中早已经有教训,有前车之鉴,我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呢?这些代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不必付出的,如果说是代价的话,是愚蠢的代价!

……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个巨大的变化是令人痛心的。其实大家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挽回。我在各种场合反复论述这个问题,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但是关键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拆了重建倒是非常简单的,包给开发商就行了。但是实际上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就像我们每天都在把古董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捣毁一样。

当我在阅读关于成都的历史资料、研究成都的老照片时,会不断唤起我童年的记忆。那个时候住在小街小巷的老宅院里,我的童年就在其中度过。随着这些小街小巷的消失,童年的记忆也只有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也写在了对成都历史研究的著述之中。



王笛老师是“中国微观史研究的代表人物。”《袍哥》《茶馆》《街头文化》是王笛老师微观史的践行之作,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大奖。《跨出封闭的世界》、《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碌碌有为》则是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和提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王笛老师的个案研究,更有助于我们对于国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王笛老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现有幸一次集齐包括《茶馆》上册在内的6本书(不含《历史的微声》,该书暂无货),其中含3本王笛老师亲笔签名,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限量签名书):


来源:學人Scholar


▍延伸阅读

王笛: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制”状况

王笛:对普通人来说,生活最好不要轰轰烈烈

儒学的尴尬:亟待复兴的“准国教”,还是时日无多的“丧家犬”?

商鞅,作法自毙!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梁文道:我觉得推荐它是自己不能回避的道德义务

许纪霖:要科学,不要科学主义

萨托利: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