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会一边嫌弃自己一边摆烂?

白诗诗 白诗诗 2022-12-2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内心戏总是很多:

“我不够聪明。”

“我不够有才华。”

“我不够漂亮。”

“我不够强大。”

“我不够讨人喜欢。”


这些声音总结起来:我不够好。


感觉自己不够好,这是很多人痛苦的来源,我们深受其扰,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不够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01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敢不敢给自己一个成长期限


看修仙小说,我特别佩服某些主角的一点,就是他们特别会给自己营造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要杀了我,但是现在我实力确实比不上你,我该怎么办?

小说的主角都聪明,纵横捭阖之下,总能在强大敌人手下找到一些回环余地。


比如,建立类似“三个之后,生死之战”的约定。


那三个月后呢?

三个月后,我总能带着开挂般的成长回来把你打成一个大猪头。


爽文有太多这样的设定。


你可能会说,我又没法开挂,怎么和小说比?

哎,这个不重要,毕竟我们都不能开挂,重要的是学会去转变思维:

“我实力不如你”,这句话又可以说成是,“我实力只是现在不如你”......

只要给我时间,我总能成长。


“觉得自己某方面不好,那么你敢给自己一个成长期限吗?”


有人如此问道。



02




有的人觉得自己某方面不好,但他们是不行动的:

·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却又不去进行矫音练习;

·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又不努力挣钱去整容;

·觉得自己胖,但是又不去减肥;


感受到自己某方面的不好,同时又不去做相应的付出和改变,一如既往的停留在自艾自怜之中……


“我觉得自己不够好”

“你当然不够好,因为你从来没有让自己去变好过!”


我们再来看深层一点的原因。


先问各位读者朋友一个问题:

你穿上一双新买的鞋出去散步,夕阳西下,你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忽然,你猜到一坨软绵绵的东西。

定睛一看,居然是狗屎!



你觉得狗屎沾在鞋底,会是一件你可以接受的事情吗?


你不能接受,对不对?

所以你一定会有所行动,比如赶紧走到草堆里,把大部分的狗屎刮掉,然后四下无人,换个角落把那些屎一点一点的扣掉——最好找树枝之类的工具,不要直接用手。

狗屎是个不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再费力,也会把它除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人明明觉得自己胖,但同时又不去减肥?

明明觉得自己某方面不够好但同时又不去改变?


“为什么他不去把鞋子下面的狗屎给扣掉???”

有人好奇的问。


“因为他踩的并不是狗屎。”


有人如此回答。



03




为什么一个人嫌弃自己某方面不好,却又不去改变?


原因正在于:

他一直在享受着那个不好的缺点带来的益处。


你懵了,你可能会问,难道缺点还能给人带来益处?


“为什么不能呢?”


有人替我回应了你,他希望你好好琢磨这两种话语模式的结构:


比如,我说“因为我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所以我就没有勇气开直播”。

这句话,看起来确实是我因为“声音不好听”的缺点,所以才导致我没有勇气开直播,这是一个“缺点导致利益受损”模式。

这句话若变成,“因为我只需要一直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所以我永远也不需要去开直播了。“


在后面这个句式中,你看,坚守“声音不好听”的缺点,其实反而能够令到我受益----也就是“我可以一直不用去开直播”,这是一个“坚守缺点因而受益”的模式。


认为自己的声音条件不能开直播,但确实想要开直播的人,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我见过的,真正想要开直播的人,也确实是声音条件不好的人,他真的有去做发音练习,这是行动。

为了给自己增长信心,他刻苦地在网上搜集和网罗许多声音条件比他还差的主播。

这一找,还真让他发现新大陆…...

“以前没有注意,原来真的去找,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声音其实并不好听的主播!”

这也是行动。


于是他最后,真的去直播了。



反过来讲,那个不去改变“声音差”条件的人,最有可能的解释,只能是后一种,也就是“坚守缺点因而受益”的模式,只是他们的收益不能被世俗定义为“收益”罢了。


“人家是真的不想去直播啊,因为如果他真的通过行动,一不小心把声音变好听了,那他岂不是真的需要去直播?!”


所以,他不是不去改变自己的声音条件,而是他不能去改变自己的声音条件,他得维护对自己有用的借口。


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够理解这其间的逻辑?


如果你能懂,那么现在看看那些一边抱怨一边又不改变的人,是不是能够更好理解他们了?

一个人口中说什么,其实并不是最为关键的,我们真正要看的是他是否有行动,有一句很好的话:真实的行动指向人的真实欲望。


所以,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文字最开头的问题:

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敢不敢给自己一个成长期限?

不,其实你不敢。


因为你害怕改变,害怕万一获得真的改变,那么你就不得不去面对你并不想面对的事情。


所以,其实你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不够好——

还是那句话,狗屎粘在鞋子上,你若是真的嫌弃狗屎不是好东西,那么你一定会想办法去扣掉它、甩掉它!


你口中所说的“不够好”,这不过是你的一个借口。


人为什么会毁灭自己的借口呢?

不会。


所以,你不敢给自己一个期限去改变。



04




所以,当有人抱怨自己“不够好”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其实在于:

你是否真的想要走出去?


如果你真的想要走出去,我们自然能够找到让你走出去的办法。


关于“走出去”,我学到一个特别有用的工具,叫做:

向下比较。


“比上不足的时候,就多来一点比下有余吧!”


有朋友录课程,课程卖的很好。

一般人会觉得,录课程,声音条件需要过关吧?

至少我觉得他的普通话很塑料。


我说,声音没成为你录制课程的障碍吗?


他说,我以前也对自己的声音有怀疑,听了也不习惯,但是那些口齿不清还坚持讲的人给我了信心。


这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05




以前我总觉得,通过比较获得的自信,不是一种好的自信来源。

尤其是去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


但是他这事让我发现,其实“比下有余”所带来的,不止是一种自信。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比下有余”的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行动!!!

这一点,是“比上不足”所无法做到的,比上不足的时候,能带来的就只有相形见绌。


我发现,向下比较,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是能够助推我们进行行动的工具。

内心本来脆弱的时候,就要学会向下比较,越是向下去比,我们越是能够获得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


反之,你信心本来不足,再继续向上去比,你会越来越没法自处,你本来就已经不敢出门,这还要拿自己不断向上去比,那就更加无地自容了。


我那朋友告诉我,正因为比下有余所带来的信心,让他真的敢去录课,录完他才发现:

就算声音不行,只要内容过关就可以。


起初通过比较获得的信心,让他真的能够进入实践环节,修正了他对“声音”的重要程度的认知。


所以,我觉得通过什么方式得来的自信,并不重要。

因为自信这种东西,有时候就只是一种心理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就愿意去投入行动。


“真正重要的是投入行动,以及行动后所能带来的一切!”


有人如是总结。



06




投入行动之后,就能够修正心中最原始的假想、修正戏精成分过重的对坏结果的过度想象

——我们知道,当这些脑中自己多想出来的恐怖想象被革除的时候,人的不自信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


比如,因为担心别人嘲笑自己家境差,所以不敢跟人交往…..

这时候,你需要找到力量推你一把,这样你最初的认知才能获得修正,没准,别人不会因为你家境差嘲笑你。


反而会因为“你担心别人嘲笑你的家境,从而拒绝和人交往”而嘲笑你,又或者他们不会嘲笑你的家境,而是会嘲笑你的无知以及浅薄。


被心中自我否定声音限制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找个办法,推自己一把。

比如,有轻微社恐,在社交之前总是想这想那,那你找个自己熟悉的朋友吧。

最好是男女朋友,对方是热爱社交的人,每当你犹豫的时候,有这么个人拉你一把,那结果自然是很爽的。



07




我们这里再强调“向下比较”这个工具。


就像本文前面那部分说到的,你真的可以去搜集很多比自己更差的例证,来增加自己行动的自信。


这个方式之所以有效,除了前面所说的内容,其实它还是《瞬变》中提到的一个核心思考方式。


1990年,杰瑞·斯特恩正在为国际性的儿童慈善机构效力,他临阵受命前往越南开拓一个机构分支,帮助越南政府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斯特恩并不是儿童营养问题专家,所以他到了越南之后,就发挥了学习主义精神,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去读了大量有关营养不良的资料。


这个问题的一般观点认为,营养不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所导致:

糟糕的卫生系统、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缺乏容易获得的洁净的水,以及农村的居民往往忽略了营养问题。

在斯特恩出现之前,越南政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采取行动,可惜未能奏效…...


因为他们想要系统地解决问题,但是他们的实力根本不允许。


斯特恩认为这样的观点,“正确但是无用”,“数以百万计的儿童等不到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所以他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是否见过那些在非常非常贫困的家庭里成长,但却比那些在一般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块头更大而且更加健康的孩子呢?


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使得形势得到了转变。


他开始去寻找那些在“在当前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健康成长的孩子”,他要研究他们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些孩子身上发生的闪光点,然后进行推广。


斯特恩的策略是在当地社区里面寻找闪光点一一成功且值得推广的例子。


假如说在那些不利的条件之下仍有一些孩子能健康成长的话,这就意味着那些所谓的营养品并非不可或缺。


更重要的是,这些在不利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健康孩子也说明,寻找到解决营养不良问题可行且短期见效的解决方案是有希望的。


斯特恩知道,他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是,假如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们能够在贫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的话,那为什么不推而广之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成长呢?


我们就去研究那些做得好的母亲到底正在做些什么吧。


结局自然是,他成功了。



08




所以,我们要说的是正是:

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该注意的是什么?


我们再次说前文中直播的例子。


如果你觉得自己声音差,因为不敢开直播

——但你确实想要开直播,那么你的行动点可以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自己声音差或者不好看,因为不敢开直播”,大概是看多了声音好听的帅哥美女直播,所以我们才会形成一种想当然的刻板印象,认为只有声音好听的帅哥美女才能做出成功的直播。


接着才会深深觉得,得自己声音好听并且长得好看,才能够做成直播

——刻板印象越重,就越难以自拔。


就这种视角,他所关注的都是自己缺少的部分,并且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影响权重。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转化视角:

有没有人在声音不好听、并且长的也不好看的情况下,做成直播?


“我声音差,那么那些声音条件同样差,并且最后能够做成直播的人,他们做对了什么呢?”


他们做对的事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

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条件比你好的人做对了什么,值得你学习的。


更应该是和你有一样条件,或许是一样差的条件,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做对了什么。


延伸阅读,戳穿这里:

1.每个人都可以攒出一套高价值的方法论

2.该骂的地方,就要骂!

3.下决心做了这个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